高三政治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③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必要性:
①面對世界范圍的各種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蕩,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狀態,必須更高地舉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③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考點31:文化市場與傳媒商業化的影響
(1)影響:一方面,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文化生活帶來了許多可喜的變化。表現在:①充實精神生活;②傳播文化知識;③提高道德素質;④推動生產發展。另一方面,文化市場的自發性、盲目性和傳媒的商業性,也引發了令人憂慮的現象。如生產、銷售品位低下的文化產品,迎合低俗趣味,捕風捉影的“新聞”炒作等。
(2)措施:(政府)加強管理、正確引導;(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個人)提高眼力,拒絕污染,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知識文化修養。
考點32:發展大眾文化的要求
(1)文化需求的特點:多層次、多樣化
(2)我們倡導的大眾文化的含義: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是先進的、健康的、有益的文化。
(3)發展大眾文化要求
①遵循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原則。
②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③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④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
⑤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揚向上。
考點3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①含義:各種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傳統習俗的形成表現出來。
②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環境,危害社會。
③措施:需要不斷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含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穢色情文化等,都屬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
③措施: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① 我國曾長期處于封建社會,封建思想的殘余和舊的習慣勢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
② 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既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也加劇了西方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對我國思想文化領域的沖擊。
③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帶來文化活力的同時,還導致不同社會群體價值取向、文化選擇的多樣化;市場經濟自身的弱點,也會反映到人們的精神生活中來,誘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圖、權錢交易、損人利己、欺詐勒索等現象。
考點34: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
①對傳統文化:我們既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其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保持和發揚;對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又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和“文化復古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