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考前強化記憶歸納
(五)對外開放篇
1.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1)依據:當今世界時開放的世界。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2)意義:①有利于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②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③有利于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④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國際競爭力。⑤有利于經濟互補,促進我國和世界經濟的增長。⑥有利于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⑦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⑧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目標的實現。
2.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措施(也是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措施):①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②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③深化沿海開放,加快內地開放,提升沿邊開放,實現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④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⑤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⑥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⑦積極開展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⑧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強雙邊多邊經貿合作。采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⑨注重防范國際經濟風險。
(六)物價篇
1.分析物價變動的影響:①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一般來說,商品價格上升,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但對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較小。居民消費價格特別是食品類價格的上張,會增加居民的消費支出,給人們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物價的上漲會使消費者減少對互補品的消費,增加對替代品的消費。②價格變動能調節生產。價格的上漲,有利于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促進產品供應的增加。
2.面對價格的上漲,該怎么辦:(1)政府:①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②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防止經濟存在的過熱風險。③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促進和諧社會發展。④大力發展生產,保障各種生活必須品的供應。⑤健全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增強經濟抗壓能力,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⑥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嚴厲處理哄抬物價的行為。⑦引導居民的消費行為,提倡理性消費。(2)企業:積極落實中央的各項宏觀調控政策;依據市場的需要調整生產,控制投資規模,優化生產結構,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自覺接受政府的監管。(3)消費者:去掉從眾、攀比等不良消費心理。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做理智的消費者。選擇適當的投資方式,避免盲目投資,控制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