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學案
(人民版必修二)
學習目標:
1. 知道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重點:理解和認識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主要特征。
難點:理解中國古代依存于土地的兩個不同階級的深層次關系;理解土地集中與農業經濟發展和民眾
暴動的關系;理解生產工具的革新與經濟發展的辨證關系。
學法指導:以利用時間和地點為線索梳理知識,掌握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工具的演進,以及
主要的水利工程。通過閱讀教材第三、四小節,了解中國古代的賦役和土地制度。通過事例,理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自主學習:一、“神農”的傳說——農業的產生
1、中國是世界農業起源中心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和 的國家。
2、“神農”的傳說:神農氏創制了原始農具 ,教導民眾 (“神農能殖嘉谷”的傳說)。許多 時代的遺存,反映了當時先民們進行農耕創造的實踐。
3、農業發展的影響:長期以來, 作為最基本的經濟形式,支撐著中國古代的社會 和 。中國古代的重大 成就,都是在 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取得的。
思考探究1:
古代圣王傳說中“神農氏”有顯赫地位,這說明了
a、遠古時代人們已認識到農業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b、遠古時代人們缺乏科學常識,盲目崇拜英雄人物
c、神農氏的貢獻遠遠超過其他同時代的“圣王”
d、神農氏是中國古代農業的開創者
★二、從“刀耕火種”到“以牛田”——主要耕作方式和生產工具的演進(生產力)
*1、演進過程:
①中國農業經歷了“ ”的原始階段。
②在 時期,中國 依然采用耕種前用火燒、耕種后用水除掉雜草的耕作方式(火耕水耨nòu)。
“以牛田”(即牛耕)和鐵器的使用:(牛耕的使用是我國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
③在 時期,農業發達地區已經采用牛耕技術。——秦國“以牛田”,所以國富民強。
④在 ,牛耕逐漸普及全國, 農具的數量也大大超過前代。便于中耕的 和便于收割的 的出現,還出現了播種工具 ,說明農具已經改進。
⑤ 時,耦犁(二牛抬杠)在某些地方已經被 取代。——這種先進的耕作方式便于 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開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