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古典經濟學巨匠的理論遺產考點解讀復習教案
專題一 古典經濟學巨匠的理論遺產1.斯密的勞動價值論和收入分配理論(了解)
(1)斯密的勞動價值理論
①在經濟學說史上,斯密是第一個明確提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概念的人。他科學地認識到了商品的交換價值不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但未能認識到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可能有交換價值。
②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是二元的。他有時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獲得它的辛苦和麻煩”,是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這種觀點正確地揭示了價值的源泉。他有時又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商品在交換中所能購買到的勞動量決定的。在這里,他顛倒了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
(2)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論
①斯密關于三種收入來源的理論是二元的。他的“資本主義工資、利潤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的觀點,科學地揭示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地主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
②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勞動的全部成果、利潤是對資本家支出的一種補償、地租是自然力的產物”的觀點,則掩蓋了三大階級之間特別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
2.斯密關于市場作用與自由放任的基本觀點(理解)
(1)斯密認為增加國民財富的途徑
①斯密認為,國民財富的增長,首先取決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途徑是分工。
②斯密認為,提高資本利用效率是增加國民財富的又一重要途徑。關于如何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他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取消政府對經濟活動的所有干預,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讓每個人自由地參與市場活動。
(2)斯密的分工理論
①分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因為:其一,分工能提高勞動者的工作技巧和流動熟練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的時間損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機械的發明和使用。
②根據斯密的觀點,市場規模越大,市場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發展和國民財富的增長。因此,與重商主義者主張國家于預經濟不同,他認為應取消一切限制市場和交換的措施,自由放任。斯密意識到了市場規模對分工的制約,這是非常可貴的,但他顛倒了分工與交換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是分工決定交換,而不是交換決定分工。
(3)斯密關于社會利益如何實現的觀點
①斯密從自然秩序思想出發,認為利己是人的本性,迫求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
②人們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會利益是如何得到的呢?斯密認為,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這只“看不見的手”不是別的,就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的機制,是自由競爭。
(4)國家職能理論
在斯密看來,國家的職能只限于保衛本國不受侵犯、保護社會成員的財產和人身安全,以及建沒和維護公共工程和公共事業三個方面。
(5)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市場的作用)
①斯密認識到了市場的積極作用:斯密看到市場能在瞬息萬變的經濟活動中及時、靈活地傳遞供求信息,引導資本投向;認識到商品生產者為了把商品賣掉以實現其賺錢的目的,會把他掌握的資源投到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的部門中去;認識到了市場在社會資源優化配置中的積極作用。這對擺脫封建勢力的束縛,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②但他未認識到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市場調節也會帶來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分配不公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