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12課《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其對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意義
2.講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認識改革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知識梳理】
1.偉大的歷史轉折
(1)背景:①1976年粉碎“四人幫”后,在兩年的時間里,________仍處于停滯狀態,人民生活沒有得到改善。②1978年開始了________的討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③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事實求是,________》的講話,為它的召開確立了指導思想。
(2)標志:1978年12月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3)主要內容:①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②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錯誤方針。③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________上來戰略決策,確定今后黨和國家工作要以________為中心。④在經濟工作中實行________的方針。
(4)影響: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成為實行改革開放和______的起點。
2.經濟體制改革
(1)概念:①前提: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②內容: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③根本目的: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④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⑤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美和發展。
(2)經過:①開始:1978年經濟體制改革在________、________等省農村展開。②發展:1984年,城市經濟改革全面展開。
(3)內容:①農村經營形式:實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制──______。②農村管理體制: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生產大隊,建立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③城市管理體制:實行政企分開,簡政放權,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④所有制:變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⑤分配: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影響:經濟體制改革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極大地解放了________,推動了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1)背景:復雜的國內外形勢。①國內:改革阻力重重。②國際: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________遭遇挫折。
(2)進程:①1992年初鄧小平________,論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姓“社”姓“資”的標準等問題,提出要搞好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②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③1993年中共________,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④1997年,中共________,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⑤________初,社會主義商品市場體系基本建立。
【基礎練習】
1.到1986年,我國長期使用的數十種票證大多被取消。這反映我國當時( )
a.已經建成市場經濟體制 b.已總體達到小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