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考點專項復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偉大貢獻
專題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偉大貢獻
考點聚焦
1.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
2.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
3. 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
4. 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
知識網絡
考點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產生的條件
1. 第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暴露,為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及其發展趨勢提供了可能性。
2. 第二,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歷史進入了無產階級獨立開展政治斗爭的新階段,工人運動的發展呼喚科學理論的指導。
3. 第三,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與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法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和對未來社會的設想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產生提供了直接理論來源。
考點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的變革
1. 它是人類經濟思想史上一次偉大的革命性變革,它不僅使勞動價值論進一步科學化,而且創立了剩余價值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實現了經濟學研究對象和方法的變革。
2. 由于馬克思、恩格斯正確地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科學研究方法,所以,他們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暫時性,創立了無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于無產階級認清自己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義。
考點三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
1. 商品、貨幣理論
(1)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
(2)勞動二重性是指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勞動二重性學說科學地揭示了價值的源泉,使勞動價值論成為科學,并為剩余價值論等其他理論奠定了基礎,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3)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在同樣的時間里,復雜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比簡單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大。
(4)貨幣是商品生產、商品交換發展的產物。它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2. 價值規律理論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它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按照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表現。價值規律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自發地使社會資源在不同的部門之間流動。第二,促使商品生產者采用新技術、改善管理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于技術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三,實現優勝劣汰,這方面會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私有制條件下,也會使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
3.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意義
馬克思認為商品、價值體現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生產關系,都是歷史的產物;他使勞動價值論成為科學。馬克思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聯系及其發展趨勢。
考點四 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
1. 剩余價值的生產
雇傭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兩個組成部分: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雇傭工人在必要勞動時間內形成的價值等于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即資本家付給工人的工資;在剩余勞動時間內形成的價值,就是剩余價值。資本家組織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剩余價值。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