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二輪復習教案專題一 經濟學
XX高考二輪復習教案
政 治
第一部分:知識專題
專題一 經濟學【專題要點】經濟學學習旨在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觀點的分析,在開拓學生視野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學習以科學的態度來認識和對待各種經濟理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基本方法的領悟,深化學生對當前我國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命題選用“情境”的特點來看,大多數都以考查記憶和理解能力創設,少數題是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從命題立意看,近年來試題以能力立意為主。在XX年的復習備考中,我們要注意:1.扎實掌握經濟學理論。如商品的含義、價值規律、所有制結構、分配制度、宏觀調控、財政作用、對外經濟等。2.要理論聯系實際。特別是要結合當前重大的時事熱點問題。3.重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考綱要求】經濟學高考考綱總體保持穩定。經濟學考綱中的常考點有:商品的價值量(貨幣理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與手段;社會主義市場的基本特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國民收入的分配;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 ;外匯與匯率;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和主要內容;生產和消費的關系及其消費權利的有關知識等。【教法指引】 復習經濟學要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首先要扎扎實實的學好理論,其次要開闊自己的視野,不能局限于書本,要多聽、多看、多想、多關注一些實際問題,多進行思考分析。教材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觀點,以鄧小平的經濟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主線,主要講述與我國公民的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知識。教材內容反映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使學生的學習與社會實踐發展的要求一致起來,可以說新教材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包括“基本理論”、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對外經濟等內容。(一)在學習基本理論時,注意理解以下兩個問題: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商品、貨幣、價值規律。市場經濟是通過市場調節社會經濟活動,配置社會資源的一種經濟組織形式,它是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自發形成的。當商品生產成為社會生產的基本形式、市場成為調節社會經濟運行的基本手段時,商品經濟就表現為市場經濟了。因此要了解市場經濟,學習有關市場經濟的常識,就必須先了解有關商品經濟的一般知識。應該承認市場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商品、貨幣、價值規律是政治經濟學的最基本知識)的研究對象,目的任務是不同,但兩者間又有密切的聯系。如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生產關系。市場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市場關系及調節機制,其側重點是流通領域中的經濟關系。但市場關系是生產總過程中經濟關系的組成部分,對部分經濟關系的研究若脫離了整體就會產生片面性,缺乏科學性。因此,可以說政治經濟學對生產關系的研究是市場經濟學研究市場經濟關系的基礎。那么,有關商品,貨幣,價值規律的理論就成了全書的起點和基礎。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常識與市場經濟的一般常識。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常識為什么先要學習市場經濟的一般常識:市場經濟在西方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達到成熟狀態。而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先天不足,因此人們對市場經濟的含義、性質、功能、這解機制等問題認識不清,需要通過學習市場經濟的一般常識。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打下基礎。另外,由于市場經濟是先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存在,人們易形成一種錯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特有的。教材通過對市場經濟的一般常識的介紹,使我們明確了市場經濟就是社會化的商品經濟,不是哪個社會特有的東西。市場經濟的形成和發展不是人們的主觀選擇,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作為市場經濟,它同樣是由市場供求,價值規律調節的經濟,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同時,又具有自己的鮮明特征: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經濟。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體現:①基本標志—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②根本目標—共同富裕。③調控力度—國家強有力的宏觀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