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
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與原則
1.概念
學生閱讀教材。
提問:什么是可持續發展?
學生回答:可持續發展是這樣的發展:它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其豐富的內涵概括起來有三點:生態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
2.原則
學生閱讀教材。
提問: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有哪些?
學生回答:
①公平性原則:這包括同代人之間和代際之間、人與其他生物種群之間、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公平。
②持續性原則:地球面積是有限的,這決定了地球的承載能力也是有限的。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
③共同性原則:地球是一個整體,地區性問題往往會轉為全球性問題。這就要求地方的決策和行動,應該有助于實現全球整體的協調。
投影展示問題。說出以下人類行為違反了可持續發展的什么原則?
1.毀林開荒,擴大耕地面積
學生回答:主要違反了持續性原則。人類應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處理好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關系。)
2.濕地的大面積破壞,導致某些物種滅絕
學生回答:主要違反了人與生物種群之間公平性的原則。
3.發達國家將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學生回答:主要違反了不同國家之間公平性的原則。
三、可持續發展從觀念走向實踐
教師提問:讀圖8.12,你有何感想?對治理環境問題有何看法?
學生討論回答: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目標,我們只有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觀,進而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和行動來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續發展從觀念走向實踐。為此,讓我們每個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主要措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建立和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檢測檢驗;強化源頭管理,消除引發農產品質量問題的隱患;建立市場機制,整頓規范好農產品市場秩序;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發展產業化經營,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建立有利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的營銷機制等;
課堂練習鞏固
1.讀人類社會演進和人地關系兩幅示意圖,回答問題:
(1)甲圖所示三種社會形態中,哪些屬于乙圖所示人地關系原理的范疇?
(2)在我國江南丘陵地區廣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態環境變化有哪些?
(3)影響人地關系演變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
(2)森林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變得脆弱。
(3)科學技術,社會生產力或生產工具,人類對人地關系的認識,人口數量。
2.目前能緩解華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緊張狀況,且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的開采量 b.縮減農田面積以降低農業用水總量
c.直接利用工業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廣噴灌、滴灌、發展節水農業
答案:d
【板書設計】
一、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
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與原則
1.概念
2.原則
三、可持續發展從觀念走向實踐
共2頁,當前第2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