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2
第三章 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教 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兩種農業生產地域類型的特點;以及這種農業地域類型產生的自然、社會、經濟原因。學習農業區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農業地域類型的主導因素。
過程與方法:
1.結合文字資料與圖示資料的閱讀,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世界和我國糧食問題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教學重點】
1.利用農業區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學習水稻種植業和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
2.對比水稻種植業和商品谷物農業兩種農業生產地域類型,理解在農業地域類型形成的過程中,各個農業區位因素對其發展的影響。
【教學難點】
1.學習農業區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農業地域類型的主導因素;
2.結合文字資料與圖示資料的閱讀,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與講議結合。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通過前面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樹立了農業區位因素的基本理論,并且有了農業地域類型的一些基本認識,學習了種植業和畜牧業兼有的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這一節我們繼續學習兩種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
下面我們先看一段錄像,請大家認真觀看,錄像里反映的是什么農業類型。
教師提問:以上錄像內容反映了什么農業類型?
生:種植業。
師:很好。在這一節內容的學習中,我們就將認識兩種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谷物農業。
一、季風水田農業
1.主要分布區:亞洲季風區。
2.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作物以水稻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產國——中國
(閱讀p47圖3.10 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形成和分布,重點分析季風水田農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完成p48讀圖思考題。)
4.本區發展水稻種植業的有利區位條件:
(學生活動)讀圖思考
1.季風水田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與這里的地形和氣候有什么關系?
2.水稻種植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農業,這里有與之相適應的勞動力條件嗎?
3.季風水田農業的形成還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教師提示):從水稻的生長習性結合讀圖思考1、2引導學生分析圖3.10,分析氣候、地形、勞動力對水稻分布的影響。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是水稻生長的基礎,豐富的勞動力等社會經濟條件有利于水稻種植業的經營和發展。)
(歸納總結)
1.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季風區的地勢平坦地區。高溫多雨適宜水稻生長,地勢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區,這里勞動力豐富。
3.亞洲季風區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量大,水稻單產高。種植水稻可以緩解人口對土地的壓力和對糧食的需求。本地區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約有70xx年),稻米是人們喜愛的主要糧食。
4.季風水田區的水稻種植業的主要特點:
(學生活動)學案【知識梳理】一
(總結歸納)
一、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