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圍和主要特征,初步了解我國主要丘陵的位置。
2.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3.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分析運用中國地形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三大平原的位置及主要特征
【教具準備】
1.中國地形圖(分層色掛圖)。
2.用投影膠片或小黑板繪制的三大平原比較表(見下表)。
【教學課時】
本節教學安排1課時(四年制可安排1.5課時)。第一課時講完“三大平原”,后面半個課時講完“主要丘陵”。
【教學方法】
比較法講述及討論法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掛好“中國地形”掛圖
[提問] 我國東部屬于地勢的第三階梯。這里以什么地形為主?(學生回答,教師肯定)
[板書] 第四節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講授新課)
[指圖講述]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滾滾東流的江河攜帶泥沙在東部沉積,形成了一條依山連海、縱貫南北的沖積平原帶。這個平原帶自北而南大致可分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三部分。
[板書] 一、三大平原
[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中國地形圖”,并對照課文圖3·17,說出東北平原的西、北、東三面分別是什么山脈,南臨什么海,包括哪些省區,由哪三個部分組成。(由2—3個學生回答,教師糾正、補充)
[指圖講述] 東北平原上,遼河向南流,松花江向北流,可見平原中部存在著一條隆起的分水嶺高地。
[閱讀] 學生閱讀“東北平原”一段課文。
[提問] 請一位同學介紹東北平原特征。(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點出“面積最大”、“黑土”、“海拔200米以下”、“低地積水成沼澤”等特征。)
[板書] 1.東北平原——面積最大 黑土肥沃
[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中國地形圖”和課文中的圖3·18,說出華北平原北面、南面、西面、東面分別是什么山、河、海。(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糾正)
[提問] 華北平原為什么又稱“黃淮海平原”呢?(學生回答)
[講述] 黃河是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歷史上,黃河曾北奪海河河道,從天津入海;南奪淮河河道,從江蘇省北部入海,使得華北平原從河北省一直連綿到江蘇省境內。今天,在黃河入海處,從黃土高原攜帶來的泥沙仍在不斷地將黃河三角洲向海上推進,平均每年推進2.5千米。
[提問]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說出華北平原的特征。(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點出“海拔比東北平原低,多在50米以下”,“地勢平坦”、“一望無際”等)
[板書] 2.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 地勢平坦
[提問] 請同學們讀“中國地形圖”和課本圖3·20,說出: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起______,東至______,主要由______的泥沙沖積而成。與東北平原相比,它不夠______,與華北平原相比,它不成______。(學生回答,教師糾正)
[提問] 閱讀課文,說出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特征。(學生回答,教師除點清“地勢更低”、“三角洲海拔10米以下”外,還要向學生說明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著名的“水鄉”和“魚米之鄉”)
[板書] 3.長江中下游平原——“水鄉”“魚米之鄉”’
[展示表格] 掛出繪有“三大平原比較表”的小黑板。
[填表] 請三位同學分別填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有關內容。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比較表中三大平原的“位置和范圍”、“主要河流”、“主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