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5.4“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二)”教學設計
師(承轉):以上我們從區位優勢這個角度分析了商品谷物農業,接下來我們來分析混合農業。
板書:二、混合農業
師(講解):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農業是將飼養牲畜和谷物生產有機結合起來的谷物和牲畜的混合農業。
(電腦顯示)《混合農業主要分布的國家》(閃動畫面)
生(讀圖自學):了解混合農業主要分布的國家。
師(歸納總結):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澳大利亞、南非以及新西蘭等地。其中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最典型。
(電腦顯示)《澳大利亞的小麥種植業》和《澳大利亞的牧羊業》錄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電腦顯示)《澳大利亞小麥—牧羊帶的分布圖》(閃動畫面)
師(提問):澳大利亞的小麥—牧羊帶主要分布在哪里?
生:……
師(總結):澳大利亞的羊毛和小麥主要產于國土的東南部和西南部。其中,東南部的墨累—達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麥—牧羊帶。那里的混合農業具有哪些方面的優點呢?
(電腦顯示)《小麥—牧羊農場的土地利用圖》,顯示農場里一些事物的名稱:秸稈、綿羊、麥田、牧場、羊糞、牧草。
生(討論):
1.這個混合農場為何要將耕種、放牧、休耕進行輪作?
2.這些地理事物之間有何相互聯系?
(電腦顯示) 《小麥—牧羊農場的農事安排》
師(提問):小麥種植的忙季是什么時候?牧羊活動的忙季是什么時候?
生:……
師(歸納總結):通過以上分析,農場成為一個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農民可有效地利用時間來安排農業活動,而且還能根據市場的需求決定多種植小麥或多牧羊,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師(教法和學法指導):混合農業三方面的優點。如果單純要求學生記憶,印象不深刻,比較枯燥,缺乏生動性。在教學中,盡量聯系一些圖像,通過討論、提問等方式,學生自己分析得出結論。不僅記得牢固,同時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歸納地理特征的能力。
(電腦顯示)動態演示地形雨的形成:濕潤氣流──山體阻擋──被迫抬升──成云降雨
師(講授):山地的背風坡降水稀少的情況,稱為山地的雨影效應。墨累—達令盆地正處于大分水嶺的雨影區,灌溉成為這里農牧業發展的限制性條件。為此,澳大利亞政府不遺余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將大分水嶺東部豐富的水資源調入墨累—達令盆地,大大促進了這里農牧業的發展。
師(承轉):以上我們分析了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那么我們國家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
【課堂練設計】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
a.種甘蔗 b.糖廠 c.養魚業 d.絲廠 e.養蠶業
1.找代號填入圖中相應的空格內。
2.這是一種新穎的_________農業,具有農業生產的___________性特點。
【課堂討論題】
在商品谷物農業和混合農業生產中,你認為哪些經驗可供我國廣大農耕區、牧區、農牧區借鑒?(提出建設性意見)學生討論略。
【小結】由學生小結本節內容。
【課堂小測】-(5分鐘)檢測本節課知識掌握情況,及時鞏固。
點評:本節--采用講授法、討論法,并結合教學課件,把有關教材的知識點用電腦顯示出來,給學生創造了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增強了能力。教學中,教師善于引導、點撥,以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頭腦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知識的銜接較好,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此節內容豐富,需要識記的知識點較多,能否考慮突出重點知識的講授,而讓簡單易懂的知識留給學生自學,值得探討。
共2頁,當前第2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