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5.3“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水稻種植業和大牧場放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理解亞洲水稻種植業的區位因素和生產特點。
3.理解阿根廷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優勢及努力措施。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樹立科技興農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首先回顧上節課所學農業區位的選擇知識,指出自然、社會、經濟等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影響著農業的區位選擇,從而使世界上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農業地域類型。本節課主要學習水稻種植業和大牧場放牧業。
〔板書〕
一、水稻種植業
這一部分的重點有兩個,即亞洲水稻種植業的區位因素和特點。水稻種植業主要位于亞洲,而中國的水稻產量和種植面積在世界上居首位,教學中可引導學生結合我國的水稻生產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或借助于現代化教學手段從感性上認識水稻生產,從而分析出水稻生產的區位因素。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特點可結合我國的實際來分析,最后總結歸納出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措施。
〔投影〕《地理圖冊》p8“世界水稻種植業分布圖”
〔提出問題〕世界水稻種植業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請結合已知的氣候知識,分析這些地區共同的氣候條件。
〔學生討論〕
〔歸納〕世界上的水稻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因為這里或夏季高溫多雨,或全年高溫多雨,適宜水稻生長。
〔提出問題〕由于緯度位置差異,熱量條件不同,因此從水稻種植區的北部到南部,一年分別種植幾季水稻?
〔學生回答問題〕(略)
〔歸納〕從北部一年種植一季稻逐漸向南種植雙季〔提出問題〕水稻在生長季節需水量很大,要求田地平整,排灌方便,因此水稻適宜在何種地形種植?
〔學生回答問題〕(略)
〔出示〕《中國地形圖》〔歸納〕我國東部季風區多河流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這里是我國主要的水稻種植地區,在丘陵地區種植水稻,必須修建梯田和有充足的灌溉水源。看一段水稻生產的錄像,請同學們說出水稻生產的大致過程及特點。
〔學生回答問題〕(略)
〔歸納〕水稻種植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農業。與其他農業類型相比,生產過程復雜,勞動強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勞動來精耕細作。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是發展水稻種植業的有利條件。
〔投影〕《世界人口平均密度圖》和《世界三大主糧單位面積產量對比表》
〔提出問題〕請結合這兩幅圖分析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種植水稻的原因。
〔學生討論〕
〔歸納〕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而水稻單產高,可以緩解人口對土地的壓力和對糧食的需求。
〔教師引導〕根據以上分析,請同學們總結出亞洲水稻種植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學生回答問題〕(略)
〔歸納投影〕
〔承轉〕亞洲水稻種植業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李守銀家住在江淮平原上。全家六口人,上有兩位老人,下有兩個上學的孩子。李守銀承包了0.5公頃土地,農活主要由他和妻子來做。李守銀家與另外5家村鄰共同購買了一頭耕牛、一臺水泵、一臺電動脫粒機。其他小型農具每家自備。一般情況下,李守銀用0.3公頃田種雙季稻,0.1公頃田種單季稻,0.1公頃田種其他作物。他家每年約收稻谷3800千克(雙季稻產量為1050千克/0.1公頃,單季稻產量為650千克/0.1公頃),其中2500千克留作家庭口糧、飼料用糧及上繳公糧,其余的1300千克到市場上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