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天氣系統
第三,鋒面對我國天氣的影響,這部分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較為密切,應該將教材中提到的天氣現象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從生活體驗中獲取知識。關于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系統,重點內容應該是氣流運動狀況以及不同系統對天氣的影響,高壓系統和低壓系統是對氣壓狀況的描述,氣旋和反氣旋是對氣流運動的描述,二者對天氣系統的影響是描述一個問題的兩個不同方面,這一點學生容易混淆,教師應該講述清楚,氣旋、反氣旋影響下的天氣,關鍵在于對中心氣流運動特點的理解,氣旋中心空氣以上升運動為主,多云雨,反氣旋中心空氣以下沉運動為主,多晴朗天氣,鋒面氣旋在我國中高緯度地區較為常見,教材以圖像形式出現,主要是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學生能夠閱讀圖像了解鋒面氣旋對所到達地區的天氣有何影響即可,這部分屬于較難理解的知識,主要是暖鋒、冷鋒與氣旋結合在一起,共同影響某一個地區,教學中注意將這些內容分解,再組合,使學習的層次能夠遞進,便于學生接受。本節配有多幅圖像,幫助學生形象直觀的理解相關內容,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
關于鋒面系統的教學建議
在講述“鋒面系統”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圖像或動畫演示,明確冷、暖氣團哪一個主動移動?冷鋒和暖鋒,其冷、暖氣團所處的位置有何差別?冷、暖鋒移動速度是否有差異?移動速度不同帶來的天氣狀況有何不同?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像或動畫演示,分析不同類型的鋒面在移動過程中對當地天氣的影響。結合當地實際天氣狀況,特別是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沙塵暴或北方夏季的暴雨等引導學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屬于哪一種鋒面類型?另外結合前面所學的關于大氣水平運動等知識,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冷空氣移動速度快會形成大風天氣?
關于氣旋和反氣旋對我國的影響的教學建議
氣旋和反氣旋對我國的影響是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突出體現,應該引導學生很好的分析對我國有什么影響?形成什么災害性天氣等?學生對于鋒面和氣旋等知識有所了解后,借助教材提供的鋒面氣旋的圖像,引導學生逐步分析其對所到達地區的影響,其影響順序是:首先暖鋒到來,形成連續的降水過程,其次氣旋移動過來,氣旋中心影響形成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旋移出此地后,冷鋒移動過來,形成大風天氣,冷鋒移過,氣壓升高,氣溫降低,天氣晴朗。這個影響過程教師分解后,學生再進行分析能夠較為順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應該注意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地理的空間思維。
--方案
【教學重點】①鋒面系統分類及其對天氣的影響;②氣旋、反氣旋的形成及其影響下的天氣。
【教學手段】多媒體資料庫
【教學過程】
(引課)不同季節有不同的天氣狀況,影響天氣變化的天氣系統各不相同,學校所在地區近期天氣狀況如何?影響的天氣系統是什么?
(學生閱讀教材中冷、暖鋒與天氣圖或多媒體動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冷、暖鋒面的形成過程中,冷、暖氣團哪個主動移動?不同鋒面類型,冷、暖空氣位于鋒面的位置有何不同?不同鋒面在移動過程中,對于所到達地區的天氣有什么影響?從鋒面到來之前、鋒面到來和鋒面移出后,天氣狀況如何?為什么冷空氣移動速度快,容易形成大風天氣?聯系當地曾經出現過的災害性天氣,分析鋒面對我國降水和災害性天氣的影響。說明哪些災害性天氣是由于鋒面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