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一地理教案 > 3.4 海水運動(精選14篇)

3.4 海水運動

發(fā)布時間:2022-11-06

3.4 海水運動(精選14篇)

3.4 海水運動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二)能力目標

  1.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

  2.學會運用相關知識解釋潮汐中的大小潮現(xiàn)象,世界著名漁場的成因。

  3.能結合實際運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2.認識保護海洋環(huán)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義。人類的發(fā)展應和海洋自身的發(fā)展相協(xié)調,正確對待海洋中發(fā)生的地理現(xiàn)象。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1.重點

  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及對地理環(huán)境(對漁場的形成、沿岸的氣候、航海等)的影響。

  2.難點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規(guī)律。

  3.疑點

  為什么西風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為什么秘魯寒流屬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補償流?

  補充厄爾尼諾現(xiàn)象,拉尼娜現(xiàn)象。

  三、課時安排

  1.5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

  自學“海水的運動形式”,對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wěn)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guī)模的流動,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動(不同于波浪)。

  自學“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找出關鍵詞:氣候、漁場、污染、航海。

  2.觀察實驗

  在實物投影儀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氣筒吹水槽的水,水動;加泡沫顆粒,來回吹,水沒按一定方向動;用氣筒在一個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動,這類似于風海流;水槽內未吹氣的地方,水也在流,這類似于補償流。

  3.畫圖

  讀圖3.11“世界洋流模式圖”,結合圖2.16“全球大氣環(huán)流示意”聯(lián)系大氣環(huán)流模式,根據(jù)信風帶和西風帶的風向,推出赤道海區(qū)和中緯海區(qū)緯向的風海流流向,結合陸地輪廓,考慮地轉偏向力影響描繪洋流模式簡化圖,并用紅、藍色筆分別標識暖流和寒流。

  4.讀圖討論

  讀圖3.8“錢塘潮(浙江海寧)與杭州灣地形”,認識地形、氣候與潮災的聯(lián)系,了解杭州灣沿岸防止潮災的有效措施。試從地形和氣候背景方面解釋,為什么孟加拉灣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風暴海嘯(風暴潮)襲擊最為嚴重的地區(qū)?我國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灣也是潮災的主要發(fā)生區(qū)域,在防災、減災方面我們需要做些什么?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個作出歸納,得出洋流分布規(guī)律。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知道海水運動的三種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區(qū)別。

  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種洋流成因類型: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

  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點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4.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提高表達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

  5.學生在認識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綜合影響的過程中,提高綜合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學生在繪制全球大氣環(huán)流、洋流模式圖的過程中,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學生運用世界洋流模式圖和世界洋流分布圖,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的過程中,養(yǎng)成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能力。

  8.學生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yǎng)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二)整體感知

  上節(jié)課我們從靜態(tài)角度學習了海水的物理化學性質,留下這些疑問:為什么低緯附近海區(qū)水溫不是越來越高?赤道附近海區(qū)鹽度不是越來越低?高緯海區(qū)水溫不是越來越低?副熱帶海區(qū)鹽度不是越來越高?也就是說,為什么世界海洋熱量收支基本平衡?為什么海洋總鹽量基本穩(wěn)定?是什么推動海水中的物質和能量循環(huán)運動?今天,通過從動態(tài)角度學習海水的運動,能幫助解答以上問題。

  海水是一種流體,永遠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海水運動使海洋中的物質、能量的循環(huán)有較高的速率。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類型是風海流,洋流的基本分類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環(huán)流,對高低緯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jié)  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流經(jīng)海區(qū)的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yè)生產(chǎn)、航海以及海洋環(huán)境污染等都有影響。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關于海水運動的三種形式

  教師小結:波浪對船只航行、漁業(yè)作業(yè)等有很大影響,波浪還具有極大的能量,是海岸動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線的變遷和泥沙物質的運移和沉積。波浪作用強則海岸線后退、泥沙沉積少,弱則海岸線前進、泥沙沉積多。潮汐是在天體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種長波,波長可達數(shù)百千米甚至數(shù)千千米。在海灣港口區(qū),潮汐現(xiàn)象比較顯著。這是由其地形(口大內小)的特點決定的。洋流不僅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規(guī)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區(qū)間進行大規(guī)模的水量交換,并伴有熱量交換、鹽份交換等。

  2.關于“洋流的成因類型”

  通過觀察實驗,了解風海流和補償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圖上只有這兩種類型的洋流)

  教師小結:風海流是以風為動力引起的海水大規(guī)模的運動。例如南北半球西風帶海區(qū)產(chǎn)生的西風漂流,就是盛行西風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緯信風吹拂形成。洋流的產(chǎn)生,最基本的原因是兩個:一是海面風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動畫演示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

  教師小結:由于海水鹽度、溫度的差異,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勻所導致的海水流動,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從密度小的海區(qū)流向密度大的海區(qū),或者說,密度流從鹽度低的海區(qū)流向鹽度高的海區(qū)。你還能列舉其它的密度流嗎?

  學生回答:從波羅的海流向北海,從亞丁灣流向紅海。

  再讀圖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教師提問: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這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這是補償流,以補償大西洋流出的海水。

  教師小結:由于風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產(chǎn)生一些海區(qū)減水(洋流流出的海區(qū)),而另一些海區(qū)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區(qū))的現(xiàn)象,此時,減水海區(qū)將會由另外海區(qū)的海水流入補償,形成補償流。補償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補償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類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導因素。實際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此外,地轉偏向力以及陸地分布,也都對洋流的形成和流向發(fā)生作用。

  3.關于重點“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首先復習全球大氣環(huán)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時對照畫出大氣環(huán)流和洋流模式圖。

  教師提問:赤道附近海區(qū)海水受到偏東風的吹拂,怎么流動?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西流動。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陸地阻擋,除一小股以補償流的形式回頭向東流外,大部分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沿海岸向較高緯流去,形成補償流。進入中緯西風帶,大約在40度海區(qū)緯向怎么流?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東流動。也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西風漂流向東遇到陸地阻擋,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論南北半球,都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嗎?(出示世界地形圖暗示學生,南半球的陸地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qū)缺失。)為什么?

  學生回答:僅在北半球中高緯大陸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為南半球的陸地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qū)缺失。

  教師提問:南緯40度附近海區(qū)緯向西風漂流依次溝通了哪些大洋?從南極上空看,西風漂流呈什么方向運動?

  學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順時針方向。

  教師提問: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環(huán)流的特點,能說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能,僅在全球中低緯海區(qū)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緯海區(qū)恰相反。

  教師提問: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溫高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緯海區(qū)的暖流就比中低緯海區(qū)的寒流水溫低。

  教師小結:全球三圈大洋環(huán)流的分布規(guī)律是: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北半球為順時針方向,南半球為反時針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東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反時針方向,大洋東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師提問: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的左下角還有一小圖,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順時針方向流動,而正圖則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學生回答:由圖2.20亞洲季風,北印度洋冬季吹東北風,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運動,形成逆時針的風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動的東南信風的影響,同樣形成順時針的風海流。

  4.關于重點“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師講述:洋流作為自然現(xiàn)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時,洋流也在對地理環(huán)境的其它要素及人類活動產(chǎn)生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指出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有哪幾個方面的影響,畫出關鍵詞。

  教師提問: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濱,東止紅海之濱。沿海氣候一定濕潤嗎?

  學生回答:不一定。

  教師提問:寒流流經(jīng)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暖流流經(jīng)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

  學生回答:寒流使流經(jīng)地區(qū)的水溫和氣溫都降低,使底層大氣變冷,空氣下冷上溫,空氣層結穩(wěn)定,降水稀少;暖流使流經(jīng)地區(qū)的水溫和氣溫都升高,空氣下熱上冷,空氣對流強烈,降水充沛。

  教師提問:為什么寒暖流交匯處易形成天然漁場?

  學生回答:因為寒暖流交匯處,海水鹽度、溫度、密度差異很大,海水攪動很厲害。將沉積于海底的營養(yǎng)鹽分帶到表層,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使這一海域成為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秘魯漁場與沿岸上升流有關?

  學生回答:上升流多半將海洋深處的營養(yǎng)鹽分帶到表層,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吸引魚群來此覓食,形成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世界四大漁場大多分布在溫帶地區(qū)?

  學生回答:溫帶地區(qū)季節(jié)變化顯著,冬季表層海水和底部海水發(fā)生交換時,上泛的海水將海底的營養(yǎng)鹽類帶到表層,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這些浮游生物作為魚類的餌料。因而魚類豐富。

  教師小結,全球的大洋環(huán)流,對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jié)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其流經(jīng)的大陸沿岸影響最大的是氣候。受洋流影響最大的氣候類型就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其次,是對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世界四大著名漁場都與洋流影響有關。此外,摸清了洋流分布規(guī)律,指導航海,可順風順水,省時省力。對于海上污染物,洋流既可以擴散污染物,擴大污染面,又能因此加快凈化速度。

  (四)總結、擴展

  通過學習海水的運動形式,特別是學習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有助于我們理解海洋作為地球上巨大的水分源地、大氣熱量的能源區(qū),對地理環(huán)境的物質輸送、能量交換起著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理解洋流對高、低緯度不同海區(qū)的海水循環(huán)、氣候特征的形成、漁場的分布,以及對全球熱量平衡、水量平衡所起的重要作用。

  學生通過學習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體會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用運動的觀點,變化的觀點,更好地理解保護海洋環(huán)境的深刻意義。

  五、布置作業(yè)

  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指出加拿大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和英國北海漁場的位置,并分別說出形成漁場的寒暖流名稱。

  七、板書設計

3.4 海水運動 篇2

  教學目標

  1. 了解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2. 了解洋流的類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層環(huán)流的分布規(guī)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建議

  關于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為例,對比兩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規(guī)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讀《世界洋流模式》圖,歸納出世界大洋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環(huán)流分布規(guī)律。

  關于海水運動形式的教學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對海洋的了解說明海水運動形式。然后,教師歸納出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講解波浪和潮汐運動時,可從能量來源、形成過程、產(chǎn)生的影響和驅利避害的措施幾方面進行講述。

  關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學建議

  教材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類,既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首先介紹風海流的形成,這是一個重點內容,然后介紹密度流和補償流。在教學中,要講清三類洋流的概念、成因,補償流的分類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聯(lián)系行星風系、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海陸分布、地轉偏向力等諸多影響因素。

  關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的教學建議

  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沿岸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yè)生產(chǎn)、海洋航運、海水凈化等方面。關于洋流對流經(jīng)海區(qū)的沿岸氣候的影響,可以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類型進行對比,說明寒暖流對氣候的影響;關于洋流對海洋生物及漁業(yè)資源的影響,可從寒暖流的交匯和補償流的上升說明;關于洋流對海洋航運的影響,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為例,說明在冬夏不同季節(jié),洋流的流向的變化對海洋航運的影響。最后,聯(lián)系海洋污染物的擴散和加速自凈,說明洋流的作用。

  --方案

  〖引入新課〗

  1. 提問:在同學們中可能有不少人去過海濱,你知道海水運動有哪些形式嗎?

  2. 歸納:海水運動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種。

  〖海水運動形式的教學〗

  1. 讀圖:課本《波浪》景觀圖

  2. 講解:海水的波浪運動,就能量來源和產(chǎn)生原因來說,有其能量來自風能形成的風浪,有其能量來自地震和火山爆發(fā)釋放出的地球內能或熱帶風暴引發(fā)的海嘯,也有其能量來自天體引力使海水漲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見的一種波浪是風浪。在風力作用下,海面波狀起伏,隨著風速越大,波浪的規(guī)模越大,破壞力也越大,對沿海建筑、航運、漁業(yè)、海洋石油生產(chǎn)等有不利的影響。遇有巨大的風浪襲擊時,應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漁、拋錨等措施。

  3. 讀圖:課本《大潮和小潮》、《錢塘潮與杭州灣地形》示意圖

  4. 演示:錄像《錢塘潮》

  5. 講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與月相變化的關系,著名的錢塘潮的形成與杭州灣地形的關系,以及潮汐對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設的影響。

  6. 讀圖:課本《墨西哥灣暖流》示意圖

  7. 講解:以墨西哥灣暖流為例,說明洋流的概念;從墨西哥灣暖流的規(guī)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書:海水運動形式:1、波浪:風浪、海嘯、風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規(guī)模定向流動

  〖洋流的形成的教學〗

  1. 復習: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

  2. 講解:風海流是在盛行風的作用下形成的規(guī)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風帶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風帶形成西風漂流等。在風海流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了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3. 讀圖:課本《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圖

  4. 講解:密度流是各個海域的海水因溫度、鹽度的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處出現(xiàn)液體壓強差異,引起海水的定向運動。例如,地中海的鹽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處,地中海的海水經(jīng)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層海水則流向地中海,補償?shù)刂泻:K娜笔А?/p>

  5. 板圖:《南美大陸西岸的秘魯寒流及秘魯漁場的形成》示意圖

  6. 講解:補償流的形成、分類,秘魯漁場的形成。

  7. 板書:洋流的形成:

  ⑴風海流:主要受盛行風和地轉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溫度、鹽度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補償流:

  〖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

  1.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2. 提問:對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緯度的洋流分布,從洋流的流向和性質等方面找出共同點。

  3. 讀圖:《世界洋流模式》圖

  4. 講解: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guī)律。

  5.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6. 提問: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該海域洋流流向隨季節(jié)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講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書:

  〖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的教學〗

  1.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2. 提問: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的氣候類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講解:澳大利亞大陸東岸為濕潤的氣候類型,西岸為干旱的氣候類型。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大陸東部沿海有東澳大利亞暖流流經(jīng),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亞寒流流過。暖流對沿岸地區(qū)氣候起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則對沿岸氣候起降溫、減濕的作用。寒暖流對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氣候的形成以及氣候的差異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4.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5. 提問:找出寒暖流交匯的海區(qū),并說出寒暖流的名稱。

  6. 講解:寒暖流交匯的海區(qū),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漁場。另外,洋流還對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擴散產(chǎn)生影響。

  7. 板書: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漁業(yè):寒暖流交匯區(qū)形成大漁場

  航運:順風順水快,逆風逆水慢

  污染:范圍擴大,凈化加快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觀測海水運動

  1.觀測風浪運動:

  在沿海地區(qū)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風浪運動。可利用風速儀測出觀測時的風速,也可收聽當?shù)貧庀笈_站的氣象預報,將風力大小的數(shù)據(jù)以及發(fā)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同時,將目測的浪高數(shù)據(jù)以及發(fā)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分析風力和浪高數(shù)據(jù),找出海洋風浪運動的規(guī)律,為沿海的捕漁業(yè)和航海業(yè)提供服務。

  2.觀察潮汐現(xiàn)象:

  在沿海地區(qū)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的潮汐現(xiàn)象。觀測內容為每天海水的漲落時間、次數(shù)、潮差,結合月相變化觀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現(xiàn)。

3.4 海水運動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二)能力目標

  1.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

  2.學會運用相關知識解釋潮汐中的大小潮現(xiàn)象,世界著名漁場的成因。

  3.能結合實際運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2.認識保護海洋環(huán)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義。人類的發(fā)展應和海洋自身的發(fā)展相協(xié)調,正確對待海洋中發(fā)生的地理現(xiàn)象。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1.重點

  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及對地理環(huán)境(對漁場的形成、沿岸的氣候、航海等)的影響。

  2.難點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規(guī)律。

  3.疑點

  為什么西風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為什么秘魯寒流屬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補償流?

  補充厄爾尼諾現(xiàn)象,拉尼娜現(xiàn)象。

  三、課時安排

  1.5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

  自學“海水的運動形式”,對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wěn)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guī)模的流動,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動(不同于波浪)。

  自學“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找出關鍵詞:氣候、漁場、污染、航海。

  2.觀察實驗

  在實物投影儀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氣筒吹水槽的水,水動;加泡沫顆粒,來回吹,水沒按一定方向動;用氣筒在一個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動,這類似于風海流;水槽內未吹氣的地方,水也在流,這類似于補償流。

  3.畫圖

  讀圖3.11“世界洋流模式圖”,結合圖2.16“全球大氣環(huán)流示意”聯(lián)系大氣環(huán)流模式,根據(jù)信風帶和西風帶的風向,推出赤道海區(qū)和中緯海區(qū)緯向的風海流流向,結合陸地輪廓,考慮地轉偏向力影響描繪洋流模式簡化圖,并用紅、藍色筆分別標識暖流和寒流。

  4.讀圖討論

  讀圖3.8“錢塘潮(浙江海寧)與杭州灣地形”,認識地形、氣候與潮災的聯(lián)系,了解杭州灣沿岸防止潮災的有效措施。試從地形和氣候背景方面解釋,為什么孟加拉灣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風暴海嘯(風暴潮)襲擊最為嚴重的地區(qū)?我國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灣也是潮災的主要發(fā)生區(qū)域,在防災、減災方面我們需要做些什么?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個作出歸納,得出洋流分布規(guī)律。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知道的三種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區(qū)別。

  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種洋流成因類型: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

  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點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4.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提高表達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

  5.學生在認識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綜合影響的過程中,提高綜合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學生在繪制全球大氣環(huán)流、洋流模式圖的過程中,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學生運用世界洋流模式圖和世界洋流分布圖,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的過程中,養(yǎng)成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能力。

  8.學生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yǎng)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二)整體感知

  上節(jié)課我們從靜態(tài)角度學習了海水的物理化學性質,留下這些疑問:為什么低緯附近海區(qū)水溫不是越來越高?赤道附近海區(qū)鹽度不是越來越低?高緯海區(qū)水溫不是越來越低?副熱帶海區(qū)鹽度不是越來越高?也就是說,為什么世界海洋熱量收支基本平衡?為什么海洋總鹽量基本穩(wěn)定?是什么推動海水中的物質和能量循環(huán)運動?今天,通過從動態(tài)角度學習海水的運動,能幫助解答以上問題。

  海水是一種流體,永遠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使海洋中的物質、能量的循環(huán)有較高的速率。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類型是風海流,洋流的基本分類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環(huán)流,對高低緯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jié) 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流經(jīng)海區(qū)的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yè)生產(chǎn)、航海以及海洋環(huán)境污染等都有影響。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關于的三種形式

  教師小結:波浪對船只航行、漁業(yè)作業(yè) 等有很大影響,波浪還具有極大的能量,是海岸動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線的變遷和泥沙物質的運移和沉積。波浪作用強則海岸線后退、泥沙沉積少,弱則海岸線前進、泥沙沉積多。潮汐是在天體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種長波,波長可達數(shù)百千米甚至數(shù)千千米。在海灣港口區(qū),潮汐現(xiàn)象比較顯著。這是由其地形(口大內小)的特點決定的。洋流不僅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規(guī)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區(qū)間進行大規(guī)模的水量交換,并伴有熱量交換、鹽份交換等。

  2.關于“洋流的成因類型”

  通過觀察實驗,了解風海流和補償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圖上只有這兩種類型的洋流)

  教師小結:風海流是以風為動力引起的海水大規(guī)模的運動。例如南北半球西風帶海區(qū)產(chǎn)生的西風漂流,就是盛行西風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緯信風吹拂形成。洋流的產(chǎn)生,最基本的原因是兩個:一是海面風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動畫演示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

  教師小結:由于海水鹽度、溫度的差異,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勻所導致的海水流動,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從密度小的海區(qū)流向密度大的海區(qū),或者說,密度流從鹽度低的海區(qū)流向鹽度高的海區(qū)。你還能列舉其它的密度流嗎?

  學生回答:從波羅的海流向北海,從亞丁灣流向紅海。

  再讀圖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教師提問: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這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這是補償流,以補償大西洋流出的海水。

  教師小結:由于風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產(chǎn)生一些海區(qū)減水(洋流流出的海區(qū)),而另一些海區(qū)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區(qū))的現(xiàn)象,此時,減水海區(qū)將會由另外海區(qū)的海水流入補償,形成補償流。補償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補償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類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導因素。實際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此外,地轉偏向力以及陸地分布,也都對洋流的形成和流向發(fā)生作用。

  3.關于重點“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首先復習全球大氣環(huán)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時對照畫出大氣環(huán)流和洋流模式圖。

  教師提問:赤道附近海區(qū)海水受到偏東風的吹拂,怎么流動?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西流動。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陸地阻擋,除一小股以補償流的形式回頭向東流外,大部分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沿海岸向較高緯流去,形成補償流。進入中緯西風帶,大約在40度海區(qū)緯向怎么流?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東流動。也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西風漂流向東遇到陸地阻擋,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論南北半球,都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嗎?(出示世界地形圖暗示學生,南半球的陸地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qū)缺失。)為什么?

  學生回答:僅在北半球中高緯大陸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為南半球的陸地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qū)缺失。

  教師提問:南緯40度附近海區(qū)緯向西風漂流依次溝通了哪些大洋?從南極上空看,西風漂流呈什么方向運動?

  學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順時針方向。

  教師提問: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環(huán)流的特點,能說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能,僅在全球中低緯海區(qū)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緯海區(qū)恰相反。

  教師提問: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溫高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緯海區(qū)的暖流就比中低緯海區(qū)的寒流水溫低。

  教師小結:全球三圈大洋環(huán)流的分布規(guī)律是: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北半球為順時針方向,南半球為反時針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東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反時針方向,大洋東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師提問: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的左下角還有一小圖,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順時針方向流動,而正圖則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學生回答:由圖2.20亞洲季風,北印度洋冬季吹東北風,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運動,形成逆時針的風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動的東南信風的影響,同樣形成順時針的風海流。

  4.關于重點“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師講述:洋流作為自然現(xiàn)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時,洋流也在對地理環(huán)境的其它要素及人類活動產(chǎn)生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指出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有哪幾個方面的影響,畫出關鍵詞。

  教師提問: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濱,東止紅海之濱。沿海氣候一定濕潤嗎?

  學生回答:不一定。

  教師提問:寒流流經(jīng)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暖流流經(jīng)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

  學生回答:寒流使流經(jīng)地區(qū)的水溫和氣溫都降低,使底層大氣變冷,空氣下冷上溫,空氣層結穩(wěn)定,降水稀少;暖流使流經(jīng)地區(qū)的水溫和氣溫都升高,空氣下熱上冷,空氣對流強烈,降水充沛。

  教師提問:為什么寒暖流交匯處易形成天然漁場?

  學生回答:因為寒暖流交匯處,海水鹽度、溫度、密度差異很大,海水攪動很厲害。將沉積于海底的營養(yǎng)鹽分帶到表層,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使這一海域成為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秘魯漁場與沿岸上升流有關?

  學生回答:上升流多半將海洋深處的營養(yǎng)鹽分帶到表層,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吸引魚群來此覓食,形成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世界四大漁場大多分布在溫帶地區(qū)?

  學生回答:溫帶地區(qū)季節(jié)變化顯著,冬季表層海水和底部海水發(fā)生交換時,上泛的海水將海底的營養(yǎng)鹽類帶到表層,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這些浮游生物作為魚類的餌料。因而魚類豐富。

  教師小結,全球的大洋環(huán)流,對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jié)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其流經(jīng)的大陸沿岸影響最大的是氣候。受洋流影響最大的氣候類型就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其次,是對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世界四大著名漁場都與洋流影響有關。此外,摸清了洋流分布規(guī)律,指導航海,可順風順水,省時省力。對于海上污染物,洋流既可以擴散污染物,擴大污染面,又能因此加快凈化速度。

  (四)總結、擴展

  通過學習海水的運動形式,特別是學習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有助于我們理解海洋作為地球上巨大的水分源地、大氣熱量的能源區(qū),對地理環(huán)境的物質輸送、能量交換起著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理解洋流對高、低緯度不同海區(qū)的海水循環(huán)、氣候特征的形成、漁場的分布,以及對全球熱量平衡、水量平衡所起的重要作用。

  學生通過學習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體會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用運動的觀點,變化的觀點,更好地理解保護海洋環(huán)境的深刻意義。

  五、布置作業(yè) 

  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指出加拿大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和英國北海漁場的位置,并分別說出形成漁場的寒暖流名稱。

  七、板書設計 

3.4 海水運動 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自然環(huán)境和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可能造成的影響;

  2.使學生理解洋流的成因。

  【教學重點】

  洋流的成因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

  1.為什么說海洋是大氣的主要水源和熱源?

  2.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

  【引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鄭和下西洋”,在航海技術比較落后的明代,鄭和為什么能夠遠涉重洋呢?

  【講授新課】

  1.波浪、潮汐和洋流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72頁,回答:

  (1)海水有哪些運動形式?

  (2)試分析各種運動形式對人類環(huán)境和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造成的影響。

  老師小結:

  (1)三種運動形式;

  ①波浪形式以風浪常見,此外還有海嘯,前者受外力形成,后者為內力作用的體現(xiàn);

  ②潮汐:白天海水漲落為潮,晚上海水漲落為汐;

  ③洋流:突出其時間性、方向性和規(guī)模大。

  2.洋流的成因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73,回答洋流按成因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各有什么特點?

  3.風海流

  (1)引導學生回憶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思考在不同緯度,洋流的流向一致嗎?為什么?

  (2)然后出示氣壓帶和風帶圖及洋流模式圖,引導學生觀察風向與洋流走向的關系。

  4.密度流

  (1)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73第二段,了解密度流的概念。

  (2)引導學生思考:

  近似封閉的地中海和開闊的大西洋,哪個鹽度高?為什么?密度又怎么樣呢?

  (3)講解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向。

  表層:大西洋→地中海

  深層:地中海→大西洋

  (4)舉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潛水艇在出入直布羅陀海峽時,如熄滅了發(fā)動機,則能避開對方的監(jiān)聽。請同學們利用所學的洋流知識,分析該事例的可能性,并說明理由。

  (5)思考:

  紅海是鹽度最高的海洋,經(jīng)曼德海峽與印度洋聯(lián)通,那么曼德海峽洋流流向如何?鹽度最低的波羅的海呢?

  5.補償流

  (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思考:

  什么叫補償流?補償流分為哪幾種類型?(水平流和垂直流,其中垂直流又分為上升流和下降流)

  (2)舉例:

  秘魯漁場的形成。

  【總結新課】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洋流的成因。

  【鞏固新課】

  關于洋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洋流按成因可分為風海流、密度流和赤道流三類

  b.洋流是海洋表層常年大規(guī)模地沿著一定方向流動的水流

  c.暖流都在大洋西岸

  d.海水總是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布置作業(yè)】

  1.復習本節(jié)

  2.復習氣壓帶和風帶的有關知識

3.4 海水運動 篇5

  教學目標

  1. 了解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2. 了解洋流的類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層環(huán)流的分布規(guī)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建議

  關于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為例,對比兩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規(guī)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讀《世界洋流模式》圖,歸納出世界大洋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環(huán)流分布規(guī)律。

  關于海水運動形式的教學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對海洋的了解說明海水運動形式。然后,教師歸納出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講解波浪和潮汐運動時,可從能量來源、形成過程、產(chǎn)生的影響和驅利避害的措施幾方面進行講述。

  關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學建議

  教材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類,既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首先介紹風海流的形成,這是一個重點內容,然后介紹密度流和補償流。在教學中,要講清三類洋流的概念、成因,補償流的分類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聯(lián)系行星風系、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海陸分布、地轉偏向力等諸多影響因素。

  關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的教學建議

  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沿岸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yè)生產(chǎn)、海洋航運、海水凈化等方面。關于洋流對流經(jīng)海區(qū)的沿岸氣候的影響,可以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類型進行對比,說明寒暖流對氣候的影響;關于洋流對海洋生物及漁業(yè)資源的影響,可從寒暖流的交匯和補償流的上升說明;關于洋流對海洋航運的影響,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為例,說明在冬夏不同季節(jié),洋流的流向的變化對海洋航運的影響。最后,聯(lián)系海洋污染物的擴散和加速自凈,說明洋流的作用。

  --方案

  〖引入新課〗

  1. 提問:在同學們中可能有不少人去過海濱,你知道海水運動有哪些形式嗎?

  2. 歸納:海水運動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種。

  〖海水運動形式的教學〗

  1. 讀圖:課本《波浪》景觀圖

  2. 講解:海水的波浪運動,就能量來源和產(chǎn)生原因來說,有其能量來自風能形成的風浪,有其能量來自地震和火山爆發(fā)釋放出的地球內能或熱帶風暴引發(fā)的海嘯,也有其能量來自天體引力使海水漲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見的一種波浪是風浪。在風力作用下,海面波狀起伏,隨著風速越大,波浪的規(guī)模越大,破壞力也越大,對沿海建筑、航運、漁業(yè)、海洋石油生產(chǎn)等有不利的影響。遇有巨大的風浪襲擊時,應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漁、拋錨等措施。

  3. 讀圖:課本《大潮和小潮》、《錢塘潮與杭州灣地形》示意圖

  4. 演示:錄像《錢塘潮》

  5. 講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與月相變化的關系,著名的錢塘潮的形成與杭州灣地形的關系,以及潮汐對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設的影響。

  6. 讀圖:課本《墨西哥灣暖流》示意圖

  7. 講解:以墨西哥灣暖流為例,說明洋流的概念;從墨西哥灣暖流的規(guī)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書:海水運動形式:1、波浪:風浪、海嘯、風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規(guī)模定向流動

  〖洋流的形成的教學〗

  1. 復習: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

  2. 講解:風海流是在盛行風的作用下形成的規(guī)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風帶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風帶形成西風漂流等。在風海流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了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3. 讀圖:課本《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圖

  4. 講解:密度流是各個海域的海水因溫度、鹽度的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處出現(xiàn)液體壓強差異,引起海水的定向運動。例如,地中海的鹽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處,地中海的海水經(jīng)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層海水則流向地中海,補償?shù)刂泻:K娜笔А?/p>

  5. 板圖:《南美大陸西岸的秘魯寒流及秘魯漁場的形成》示意圖

  6. 講解:補償流的形成、分類,秘魯漁場的形成。

  7. 板書:洋流的形成:

  ⑴風海流:主要受盛行風和地轉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溫度、鹽度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補償流:

  〖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

  1.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2. 提問:對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緯度的洋流分布,從洋流的流向和性質等方面找出共同點。

  3. 讀圖:《世界洋流模式》圖

  4. 講解: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guī)律。

  5.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6. 提問: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該海域洋流流向隨季節(jié)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講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書:

  〖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的教學〗

  1.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2. 提問: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的氣候類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講解:澳大利亞大陸東岸為濕潤的氣候類型,西岸為干旱的氣候類型。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大陸東部沿海有東澳大利亞暖流流經(jīng),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亞寒流流過。暖流對沿岸地區(qū)氣候起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則對沿岸氣候起降溫、減濕的作用。寒暖流對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氣候的形成以及氣候的差異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4.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5. 提問:找出寒暖流交匯的海區(qū),并說出寒暖流的名稱。

  6. 講解:寒暖流交匯的海區(qū),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漁場。另外,洋流還對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擴散產(chǎn)生影響。

  7. 板書: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漁業(yè):寒暖流交匯區(qū)形成大漁場

  航運:順風順水快,逆風逆水慢

  污染:范圍擴大,凈化加快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觀測海水運動

  1.觀測風浪運動:

  在沿海地區(qū)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風浪運動。可利用風速儀測出觀測時的風速,也可收聽當?shù)貧庀笈_站的氣象預報,將風力大小的數(shù)據(jù)以及發(fā)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同時,將目測的浪高數(shù)據(jù)以及發(fā)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分析風力和浪高數(shù)據(jù),找出海洋風浪運動的規(guī)律,為沿海的捕漁業(yè)和航海業(yè)提供服務。

  2.觀察潮汐現(xiàn)象:

  在沿海地區(qū)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的潮汐現(xiàn)象。觀測內容為每天海水的漲落時間、次數(shù)、潮差,結合月相變化觀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現(xiàn)。

3.4 海水運動 篇6

  教學目標 

  1. 了解的主要形式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2. 了解洋流的類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層環(huán)流的分布規(guī)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建議

  關于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為例,對比兩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規(guī)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讀《世界洋流模式》圖,歸納出世界大洋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環(huán)流分布規(guī)律。

  關于形式的教學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對海洋的了解說明形式。然后,教師歸納出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講解波浪和潮汐運動時,可從能量來源、形成過程、產(chǎn)生的影響和驅利避害的措施幾方面進行講述。

  關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學建議

  教材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類,既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首先介紹風海流的形成,這是一個重點內容,然后介紹密度流和補償流。在教學中,要講清三類洋流的概念、成因,補償流的分類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聯(lián)系行星風系、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海陸分布、地轉偏向力等諸多影響因素。

  關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的教學建議

  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沿岸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yè)生產(chǎn)、海洋航運、海水凈化等方面。關于洋流對流經(jīng)海區(qū)的沿岸氣候的影響,可以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類型進行對比,說明寒暖流對氣候的影響;關于洋流對海洋生物及漁業(yè)資源的影響,可從寒暖流的交匯和補償流的上升說明;關于洋流對海洋航運的影響,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為例,說明在冬夏不同季節(jié),洋流的流向的變化對海洋航運的影響。最后,聯(lián)系海洋污染物的擴散和加速自凈,說明洋流的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新課〗

  1. 提問:在同學們中可能有不少人去過海濱,你知道有哪些形式嗎?

  2. 歸納: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種。

  〖形式的教學〗

  1. 讀圖:課本《波浪》景觀圖

  2. 講解:海水的波浪運動,就能量來源和產(chǎn)生原因來說,有其能量來自風能形成的風浪,有其能量來自地震和火山爆發(fā)釋放出的地球內能或熱帶風暴引發(fā)的海嘯,也有其能量來自天體引力使海水漲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見的一種波浪是風浪。在風力作用下,海面波狀起伏,隨著風速越大,波浪的規(guī)模越大,破壞力也越大,對沿海建筑、航運、漁業(yè)、海洋石油生產(chǎn)等有不利的影響。遇有巨大的風浪襲擊時,應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漁、拋錨等措施。

  3. 讀圖:課本《大潮和小潮》、《錢塘潮與杭州灣地形》示意圖

  4. 演示:錄像《錢塘潮》

  5. 講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與月相變化的關系,著名的錢塘潮的形成與杭州灣地形的關系,以及潮汐對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設的影響。

  6. 讀圖:課本《墨西哥灣暖流》示意圖

  7. 講解:以墨西哥灣暖流為例,說明洋流的概念;從墨西哥灣暖流的規(guī)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書:形式:1、波浪:風浪、海嘯、風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規(guī)模定向流動

  〖洋流的形成的教學〗

  1. 復習: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

  2. 講解:風海流是在盛行風的作用下形成的規(guī)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風帶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風帶形成西風漂流等。在風海流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了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3. 讀圖:課本《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圖

  4. 講解:密度流是各個海域的海水因溫度、鹽度的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處出現(xiàn)液體壓強差異,引起海水的定向運動。例如,地中海的鹽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處,地中海的海水經(jīng)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層海水則流向地中海,補償?shù)刂泻:K娜笔А?/p>

  5. 板圖:《南美大陸西岸的秘魯寒流及秘魯漁場的形成》示意圖

  6. 講解:補償流的形成、分類,秘魯漁場的形成。

  7. 板書:洋流的形成:

  ⑴風海流:主要受盛行風和地轉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溫度、鹽度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補償流:

  〖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

  1.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2. 提問:對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緯度的洋流分布,從洋流的流向和性質等方面找出共同點。

  3. 讀圖:《世界洋流模式》圖

  4. 講解: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guī)律。

  5.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6. 提問: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該海域洋流流向隨季節(jié)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講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書:

  〖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的教學〗

  1.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2. 提問: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的氣候類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講解:澳大利亞大陸東岸為濕潤的氣候類型,西岸為干旱的氣候類型。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大陸東部沿海有東澳大利亞暖流流經(jīng),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亞寒流流過。暖流對沿岸地區(qū)氣候起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則對沿岸氣候起降溫、減濕的作用。寒暖流對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氣候的形成以及氣候的差異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4.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5. 提問:找出寒暖流交匯的海區(qū),并說出寒暖流的名稱。

  6. 講解:寒暖流交匯的海區(qū),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漁場。另外,洋流還對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擴散產(chǎn)生影響。

  7. 板書: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漁業(yè):寒暖流交匯區(qū)形成大漁場

  航運:順風順水快,逆風逆水慢

  污染:范圍擴大,凈化加快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觀測

  1.觀測風浪運動:

  在沿海地區(qū)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風浪運動。可利用風速儀測出觀測時的風速,也可收聽當?shù)貧庀笈_站的氣象預報,將風力大小的數(shù)據(jù)以及發(fā)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同時,將目測的浪高數(shù)據(jù)以及發(fā)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分析風力和浪高數(shù)據(jù),找出海洋風浪運動的規(guī)律,為沿海的捕漁業(yè)和航海業(yè)提供服務。

  2.觀察潮汐現(xiàn)象:

  在沿海地區(qū)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的潮汐現(xiàn)象。觀測內容為每天海水的漲落時間、次數(shù)、潮差,結合月相變化觀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現(xiàn)。

3.4 海水運動 篇7

  【教學目的】

  1.了解洋流的分類及地理意義、分布規(guī)律。

  2.樹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意識。

  【教學重點】

  1.表層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2.洋流系統(tǒng)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表層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復習舊課】

  1.海水的運動形式有哪幾種?

  2.按成因分,洋流有哪幾種?

  3.秘魯漁場的形成與什么有關?

  【引入新課】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寶藏,神秘而富有挑戰(zhàn)性,我們要不懈地努力,探索海洋、開發(fā)海洋、保護海洋。

  【講授新課】

  1.表層洋流的分布

  (1)展示氣壓帶和風帶圖,引導學生據(jù)此圖風向畫出風海流的流向,然后展示洋流模式圖。

  (2)展示海陸輪廓圖,引導學生根據(jù)地轉偏向力和陸地形狀對洋流流向的影響,嘗試畫出洋流分布略圖,教師歸納小結。

  (3)展示洋流分布略圖,引導學生根據(jù)此圖小結洋流分布規(guī)律,并判斷:寒流與暖流、逆時針洋流分布、順時針洋流分布。

  (4)總結

  副熱帶海區(qū)洋流系統(tǒng)的環(huán)流方向與大氣運動中的氣旋還是反氣旋旋轉方向一致?

  對比:全球大氣環(huán)流南北半球共6圈,而大洋環(huán)流共幾圈?(讀圖思考)

  由于南極大陸的存在,南半球的洋流系統(tǒng)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對比南北半球西風漂流的水溫。

  2.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74~75,初步了解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1)暖流和寒流的概念

  (2)暖流的作用:增溫、增濕

  北大西洋暖流: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

  (3)寒流的作用:降溫、減濕

  秘魯寒流: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氣候的形成

  (4)寒流和暖流交匯:促進漁場形成

  如紐芬蘭漁場、北海道漁場等的形成。

  【總結新課】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具有深刻的影響

  【鞏固新課】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哪條洋流沿岸干燥少雨,為什么?(2)a、b、c、d四海區(qū)何處可能形成大漁場?(3)從a到c海區(qū),畫出航海中的最快捷航線。為什么?若該圖是太平洋,請說出被利用的洋流名稱。(4)在太平洋中,乙洋流的名稱是什么?

  【布置作業(yè)】1.復習本節(jié)。  2.預習。 

3.4 海水運動 篇8

  教學目標 

  1. 了解的主要形式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2. 了解洋流的類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層環(huán)流的分布規(guī)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建議

  關于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為例,對比兩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規(guī)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讀《世界洋流模式》圖,歸納出世界大洋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環(huán)流分布規(guī)律。

  關于形式的教學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對海洋的了解說明形式。然后,教師歸納出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講解波浪和潮汐運動時,可從能量來源、形成過程、產(chǎn)生的影響和驅利避害的措施幾方面進行講述。

  關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學建議

  教材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類,既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首先介紹風海流的形成,這是一個重點內容,然后介紹密度流和補償流。在教學中,要講清三類洋流的概念、成因,補償流的分類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聯(lián)系行星風系、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海陸分布、地轉偏向力等諸多影響因素。

  關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的教學建議

  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沿岸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yè)生產(chǎn)、海洋航運、海水凈化等方面。關于洋流對流經(jīng)海區(qū)的沿岸氣候的影響,可以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類型進行對比,說明寒暖流對氣候的影響;關于洋流對海洋生物及漁業(yè)資源的影響,可從寒暖流的交匯和補償流的上升說明;關于洋流對海洋航運的影響,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為例,說明在冬夏不同季節(jié),洋流的流向的變化對海洋航運的影響。最后,聯(lián)系海洋污染物的擴散和加速自凈,說明洋流的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新課〗

  1. 提問:在同學們中可能有不少人去過海濱,你知道有哪些形式嗎?

  2. 歸納: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種。

  〖形式的教學〗

  1. 讀圖:課本《波浪》景觀圖

  2. 講解:海水的波浪運動,就能量來源和產(chǎn)生原因來說,有其能量來自風能形成的風浪,有其能量來自地震和火山爆發(fā)釋放出的地球內能或熱帶風暴引發(fā)的海嘯,也有其能量來自天體引力使海水漲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見的一種波浪是風浪。在風力作用下,海面波狀起伏,隨著風速越大,波浪的規(guī)模越大,破壞力也越大,對沿海建筑、航運、漁業(yè)、海洋石油生產(chǎn)等有不利的影響。遇有巨大的風浪襲擊時,應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漁、拋錨等措施。

  3. 讀圖:課本《大潮和小潮》、《錢塘潮與杭州灣地形》示意圖

  4. 演示:錄像《錢塘潮》

  5. 講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與月相變化的關系,著名的錢塘潮的形成與杭州灣地形的關系,以及潮汐對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設的影響。

  6. 讀圖:課本《墨西哥灣暖流》示意圖

  7. 講解:以墨西哥灣暖流為例,說明洋流的概念;從墨西哥灣暖流的規(guī)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書:形式:1、波浪:風浪、海嘯、風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規(guī)模定向流動

  〖洋流的形成的教學〗

  1. 復習: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

  2. 講解:風海流是在盛行風的作用下形成的規(guī)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風帶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風帶形成西風漂流等。在風海流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了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3. 讀圖:課本《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圖

  4. 講解:密度流是各個海域的海水因溫度、鹽度的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處出現(xiàn)液體壓強差異,引起海水的定向運動。例如,地中海的鹽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處,地中海的海水經(jīng)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層海水則流向地中海,補償?shù)刂泻:K娜笔А?/p>

  5. 板圖:《南美大陸西岸的秘魯寒流及秘魯漁場的形成》示意圖

  6. 講解:補償流的形成、分類,秘魯漁場的形成。

  7. 板書:洋流的形成:

  ⑴風海流:主要受盛行風和地轉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溫度、鹽度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補償流:

  〖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

  1.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2. 提問:對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緯度的洋流分布,從洋流的流向和性質等方面找出共同點。

  3. 讀圖:《世界洋流模式》圖

  4. 講解: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guī)律。

  5.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6. 提問: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該海域洋流流向隨季節(jié)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講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書:

  〖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的教學〗

  1.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2. 提問: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的氣候類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講解:澳大利亞大陸東岸為濕潤的氣候類型,西岸為干旱的氣候類型。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大陸東部沿海有東澳大利亞暖流流經(jīng),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亞寒流流過。暖流對沿岸地區(qū)氣候起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則對沿岸氣候起降溫、減濕的作用。寒暖流對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氣候的形成以及氣候的差異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4.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5. 提問:找出寒暖流交匯的海區(qū),并說出寒暖流的名稱。

  6. 講解:寒暖流交匯的海區(qū),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漁場。另外,洋流還對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擴散產(chǎn)生影響。

  7. 板書: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漁業(yè):寒暖流交匯區(qū)形成大漁場

  航運:順風順水快,逆風逆水慢

  污染:范圍擴大,凈化加快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觀測

  1.觀測風浪運動:

  在沿海地區(qū)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風浪運動。可利用風速儀測出觀測時的風速,也可收聽當?shù)貧庀笈_站的氣象預報,將風力大小的數(shù)據(jù)以及發(fā)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同時,將目測的浪高數(shù)據(jù)以及發(fā)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分析風力和浪高數(shù)據(jù),找出海洋風浪運動的規(guī)律,為沿海的捕漁業(yè)和航海業(yè)提供服務。

  2.觀察潮汐現(xiàn)象:

  在沿海地區(qū)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的潮汐現(xiàn)象。觀測內容為每天海水的漲落時間、次數(shù)、潮差,結合月相變化觀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現(xiàn)。

3.4 海水運動 篇9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二)能力目標

  1.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

  2.學會運用相關知識解釋潮汐中的大小潮現(xiàn)象,世界著名漁場的成因。

  3.能結合實際運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2.認識保護海洋環(huán)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義。人類的發(fā)展應和海洋自身的發(fā)展相協(xié)調,正確對待海洋中發(fā)生的地理現(xiàn)象。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1.重點

  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及對地理環(huán)境(對漁場的形成、沿岸的氣候、航海等)的影響。

  2.難點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規(guī)律。

  3.疑點

  為什么西風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為什么秘魯寒流屬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補償流?

  補充厄爾尼諾現(xiàn)象,拉尼娜現(xiàn)象。

  三、課時安排

  1.5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

  自學“海水的運動形式”,對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wěn)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guī)模的流動,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動(不同于波浪)。

  自學“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找出關鍵詞:氣候、漁場、污染、航海。

  2.觀察實驗

  在實物投影儀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氣筒吹水槽的水,水動;加泡沫顆粒,來回吹,水沒按一定方向動;用氣筒在一個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動,這類似于風海流;水槽內未吹氣的地方,水也在流,這類似于補償流。

  3.畫圖

  讀圖3.11“世界洋流模式圖”,結合圖2.16“全球大氣環(huán)流示意”聯(lián)系大氣環(huán)流模式,根據(jù)信風帶和西風帶的風向,推出赤道海區(qū)和中緯海區(qū)緯向的風海流流向,結合陸地輪廓,考慮地轉偏向力影響描繪洋流模式簡化圖,并用紅、藍色筆分別標識暖流和寒流。

  4.讀圖討論

  讀圖3.8“錢塘潮(浙江海寧)與杭州灣地形”,認識地形、氣候與潮災的聯(lián)系,了解杭州灣沿岸防止潮災的有效措施。試從地形和氣候背景方面解釋,為什么孟加拉灣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風暴海嘯(風暴潮)襲擊最為嚴重的地區(qū)?我國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灣也是潮災的主要發(fā)生區(qū)域,在防災、減災方面我們需要做些什么?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個作出歸納,得出洋流分布規(guī)律。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知道海水運動的三種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區(qū)別。

  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種洋流成因類型: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

  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點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4.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提高表達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

  5.學生在認識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綜合影響的過程中,提高綜合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學生在繪制全球大氣環(huán)流、洋流模式圖的過程中,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學生運用世界洋流模式圖和世界洋流分布圖,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的過程中,養(yǎng)成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能力。

  8.學生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yǎng)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二)整體感知

  上節(jié)課我們從靜態(tài)角度學習了海水的物理化學性質,留下這些疑問:為什么低緯附近海區(qū)水溫不是越來越高?赤道附近海區(qū)鹽度不是越來越低?高緯海區(qū)水溫不是越來越低?副熱帶海區(qū)鹽度不是越來越高?也就是說,為什么世界海洋熱量收支基本平衡?為什么海洋總鹽量基本穩(wěn)定?是什么推動海水中的物質和能量循環(huán)運動?今天,通過從動態(tài)角度學習海水的運動,能幫助解答以上問題。

  海水是一種流體,永遠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海水運動使海洋中的物質、能量的循環(huán)有較高的速率。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類型是風海流,洋流的基本分類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環(huán)流,對高低緯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jié) 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流經(jīng)海區(qū)的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yè)生產(chǎn)、航海以及海洋環(huán)境污染等都有影響。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關于海水運動的三種形式

  教師小結:波浪對船只航行、漁業(yè)作業(yè) 等有很大影響,波浪還具有極大的能量,是海岸動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線的變遷和泥沙物質的運移和沉積。波浪作用強則海岸線后退、泥沙沉積少,弱則海岸線前進、泥沙沉積多。潮汐是在天體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種長波,波長可達數(shù)百千米甚至數(shù)千千米。在海灣港口區(qū),潮汐現(xiàn)象比較顯著。這是由其地形(口大內小)的特點決定的。洋流不僅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規(guī)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區(qū)間進行大規(guī)模的水量交換,并伴有熱量交換、鹽份交換等。

  2.關于“洋流的成因類型”

  通過觀察實驗,了解風海流和補償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圖上只有這兩種類型的洋流)

  教師小結:風海流是以風為動力引起的海水大規(guī)模的運動。例如南北半球西風帶海區(qū)產(chǎn)生的西風漂流,就是盛行西風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緯信風吹拂形成。洋流的產(chǎn)生,最基本的原因是兩個:一是海面風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動畫演示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

  教師小結:由于海水鹽度、溫度的差異,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勻所導致的海水流動,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從密度小的海區(qū)流向密度大的海區(qū),或者說,密度流從鹽度低的海區(qū)流向鹽度高的海區(qū)。你還能列舉其它的密度流嗎?

  學生回答:從波羅的海流向北海,從亞丁灣流向紅海。

  再讀圖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教師提問: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這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這是補償流,以補償大西洋流出的海水。

  教師小結:由于風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產(chǎn)生一些海區(qū)減水(洋流流出的海區(qū)),而另一些海區(qū)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區(qū))的現(xiàn)象,此時,減水海區(qū)將會由另外海區(qū)的海水流入補償,形成補償流。補償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補償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類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導因素。實際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此外,地轉偏向力以及陸地分布,也都對洋流的形成和流向發(fā)生作用。

  3.關于重點“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首先復習全球大氣環(huán)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時對照畫出大氣環(huán)流和洋流模式圖。

  教師提問:赤道附近海區(qū)海水受到偏東風的吹拂,怎么流動?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西流動。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陸地阻擋,除一小股以補償流的形式回頭向東流外,大部分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沿海岸向較高緯流去,形成補償流。進入中緯西風帶,大約在40度海區(qū)緯向怎么流?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東流動。也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西風漂流向東遇到陸地阻擋,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論南北半球,都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嗎?(出示世界地形圖暗示學生,南半球的陸地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qū)缺失。)為什么?

  學生回答:僅在北半球中高緯大陸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為南半球的陸地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qū)缺失。

  教師提問:南緯40度附近海區(qū)緯向西風漂流依次溝通了哪些大洋?從南極上空看,西風漂流呈什么方向運動?

  學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順時針方向。

  教師提問: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環(huán)流的特點,能說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能,僅在全球中低緯海區(qū)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緯海區(qū)恰相反。

  教師提問: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溫高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緯海區(qū)的暖流就比中低緯海區(qū)的寒流水溫低。

  教師小結:全球三圈大洋環(huán)流的分布規(guī)律是: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北半球為順時針方向,南半球為反時針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東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反時針方向,大洋東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師提問: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的左下角還有一小圖,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順時針方向流動,而正圖則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學生回答:由圖2.20亞洲季風,北印度洋冬季吹東北風,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運動,形成逆時針的風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動的東南信風的影響,同樣形成順時針的風海流。

  4.關于重點“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師講述:洋流作為自然現(xiàn)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時,洋流也在對地理環(huán)境的其它要素及人類活動產(chǎn)生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指出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有哪幾個方面的影響,畫出關鍵詞。

  教師提問: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濱,東止紅海之濱。沿海氣候一定濕潤嗎?

  學生回答:不一定。

  教師提問:寒流流經(jīng)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暖流流經(jīng)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

  學生回答:寒流使流經(jīng)地區(qū)的水溫和氣溫都降低,使底層大氣變冷,空氣下冷上溫,空氣層結穩(wěn)定,降水稀少;暖流使流經(jīng)地區(qū)的水溫和氣溫都升高,空氣下熱上冷,空氣對流強烈,降水充沛。

  教師提問:為什么寒暖流交匯處易形成天然漁場?

  學生回答:因為寒暖流交匯處,海水鹽度、溫度、密度差異很大,海水攪動很厲害。將沉積于海底的營養(yǎng)鹽分帶到表層,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使這一海域成為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秘魯漁場與沿岸上升流有關?

  學生回答:上升流多半將海洋深處的營養(yǎng)鹽分帶到表層,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吸引魚群來此覓食,形成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世界四大漁場大多分布在溫帶地區(qū)?

  學生回答:溫帶地區(qū)季節(jié)變化顯著,冬季表層海水和底部海水發(fā)生交換時,上泛的海水將海底的營養(yǎng)鹽類帶到表層,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這些浮游生物作為魚類的餌料。因而魚類豐富。

  教師小結,全球的大洋環(huán)流,對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jié)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其流經(jīng)的大陸沿岸影響最大的是氣候。受洋流影響最大的氣候類型就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其次,是對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世界四大著名漁場都與洋流影響有關。此外,摸清了洋流分布規(guī)律,指導航海,可順風順水,省時省力。對于海上污染物,洋流既可以擴散污染物,擴大污染面,又能因此加快凈化速度。

  (四)總結、擴展

  通過學習海水的運動形式,特別是學習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有助于我們理解海洋作為地球上巨大的水分源地、大氣熱量的能源區(qū),對地理環(huán)境的物質輸送、能量交換起著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理解洋流對高、低緯度不同海區(qū)的海水循環(huán)、氣候特征的形成、漁場的分布,以及對全球熱量平衡、水量平衡所起的重要作用。

  學生通過學習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體會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用運動的觀點,變化的觀點,更好地理解保護海洋環(huán)境的深刻意義。

  五、布置作業(yè) 

  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指出加拿大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和英國北海漁場的位置,并分別說出形成漁場的寒暖流名稱。

  七、板書設計 

3.4 海水運動 篇10

  一、說教材

  《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第三章內容屬于自然地理部分,是對地球外部圈層結構的展開,而本節(jié)內容是本章內容的重點,《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是在學習了第一節(jié)《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和氣壓帶風帶的基礎上,對地球上最主要的水體----海水的運動進行更加具體、深入的學習。海水運動又對學習第五章自然地理壞境和人文地理的學習埋下伏筆,因此,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此階段的學生通過初中階段地理知識的學習,已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夠根據(jù)地圖和材料,初步分析所學的地理知識。但是,由于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有限,空間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不能自主歸納總結,找出規(guī)律;再加上學生的知識面有限,生活閱歷較淺、對重難點的地理知識不熟悉,不了解,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地理知識并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三、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程標準》的要求是“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據(jù)此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及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2)提升讀圖、繪圖以及在圖上觀察、比較、歸納、分析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運用洋流模式圖和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

  (2)運用案例分析說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養(yǎng)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和嚴謹、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

  (2)樹立正確的海洋觀念,增強現(xiàn)代海洋意識;

  (3)學習洋流形成的因果關系,培養(yǎng)學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間的辨證關系。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依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

  難點:利用“全球風帶與洋流模式圖”,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

  依據(jù):此部分知識難理解,難記憶,部分學生有知識缺陷

  五、教法與學法

  說教法:

  根據(jù)教學內容目標和地理科教學特點以及有關的教學規(guī)律,即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guī)律,由宏觀掌握到微觀掌握的規(guī)律,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相統(tǒng)一規(guī)律,主要采取了讀圖分析法,啟發(fā)式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和討論式教學法。

  地理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究、體驗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必須是課堂師生互動的引導者,幫助學生制定適當?shù)膶W習目標,選擇必要的學習策略,創(chuàng)造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動機,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求索反思,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所以,學生在學習時采取如下的學習法:自主學習法、看圖分析法、討論式學習法、圖文轉化法以及知識遷移法。

  六、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講解故事“海上信使”:一艘在大海航行的船遇上了海上風暴,船被毀后幾個海員被吹到了一個小島上。他們失去了大船,沒有辦法離開小島,一個聰明的海員現(xiàn)出了一個辦法,把要說的話寫在紙上塞入瓶子里然后蓋上蓋子,密封后扔到海中讓流動的海水帶著他們的信飄到大陸邊通知人來營救他們,結果他們勝利的離開了小島。

  依據(jù):利用故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制作Flash動畫)

3.4 海水運動 篇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二)能力目標

  1.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

  2.學會運用相關知識解釋潮汐中的大小潮現(xiàn)象,世界著名漁場的成因。

  3.能結合實際運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2.認識保護海洋環(huán)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義。人類的發(fā)展應和海洋自身的發(fā)展相協(xié)調,正確對待海洋中發(fā)生的地理現(xiàn)象。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1.重點

  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及對地理環(huán)境(對漁場的形成、沿岸的氣候、航海等)的影響。

  2.難點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規(guī)律。

  3.疑點

  為什么西風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

  為什么秘魯寒流屬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補償流?

  補充厄爾尼諾現(xiàn)象,拉尼娜現(xiàn)象。

  三、課時安排

  1.5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

  自學“海水的運動形式”,對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wěn)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guī)模的流動,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動(不同于波浪)。

  自學“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找出關鍵詞:氣候、漁場、污染、航海。

  2.觀察實驗

  在實物投影儀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氣筒吹水槽的水,水動;加泡沫顆粒,來回吹,水沒按一定方向動;用氣筒在一個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動,這類似于風海流;水槽內未吹氣的地方,水也在流,這類似于補償流。

  3.畫圖

  讀圖3.11“世界洋流模式圖”,結合圖2.16“全球大氣環(huán)流示意”聯(lián)系大氣環(huán)流模式,根據(jù)信風帶和西風帶的風向,推出赤道海區(qū)和中緯海區(qū)緯向的風海流流向,結合陸地輪廓,考慮地轉偏向力影響描繪洋流模式簡化圖,并用紅、藍色筆分別標識暖流和寒流。

  4.讀圖討論

  讀圖3.8“錢塘潮(浙江海寧)與杭州灣地形”,認識地形、氣候與潮災的聯(lián)系,了解杭州灣沿岸防止潮災的有效措施。試從地形和氣候背景方面解釋,為什么孟加拉灣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風暴海嘯(風暴潮)襲擊最為嚴重的地區(qū)?我國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大海灣也是潮災的主要發(fā)生區(qū)域,在防災、減災方面我們需要做些什么?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分布”,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逐個作出歸納,得出洋流分布規(guī)律。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知道海水運動的三種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及其主要區(qū)別。

  2.知道洋流概念和三種洋流成因類型: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

  3.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寒暖流的特點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4.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提高表達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

  5.學生在認識洋流的形成是受多因素綜合影響的過程中,提高綜合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學生在繪制全球大氣環(huán)流、洋流模式圖的過程中,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學生運用世界洋流模式圖和世界洋流分布圖,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的過程中,養(yǎng)成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能力。

  8.學生通過對風、風海流、補償流的因果關系的學習以及洋流對氣候、生物分布的影響,培養(yǎng)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興趣和體會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二)整體感知

  上節(jié)課我們從靜態(tài)角度學習了海水的物理化學性質,留下這些疑問:為什么低緯附近海區(qū)水溫不是越來越高?赤道附近海區(qū)鹽度不是越來越低?高緯海區(qū)水溫不是越來越低?副熱帶海區(qū)鹽度不是越來越高?也就是說,為什么世界海洋熱量收支基本平衡?為什么海洋總鹽量基本穩(wěn)定?是什么推動海水中的物質和能量循環(huán)運動?今天,通過從動態(tài)角度學習海水的運動,能幫助解答以上問題。

  海水是一種流體,永遠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海水運動使海洋中的物質、能量的循環(huán)有較高的速率。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是洋流,其主要成因類型是風海流,洋流的基本分類為:寒流和暖流。全球的大洋環(huán)流,對高低緯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jié) 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流經(jīng)海區(qū)的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yè)生產(chǎn)、航海以及海洋環(huán)境污染等都有影響。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關于海水運動的三種形式

  教師小結:波浪對船只航行、漁業(yè)作業(yè) 等有很大影響,波浪還具有極大的能量,是海岸動力作用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海岸線的變遷和泥沙物質的運移和沉積。波浪作用強則海岸線后退、泥沙沉積少,弱則海岸線前進、泥沙沉積多。潮汐是在天體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種長波,波長可達數(shù)百千米甚至數(shù)千千米。在海灣港口區(qū),潮汐現(xiàn)象比較顯著。這是由其地形(口大內小)的特點決定的。洋流不僅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流速和流向,而且具有非常大的規(guī)模。洋流促成了不同海區(qū)間進行大規(guī)模的水量交換,并伴有熱量交換、鹽份交換等。

  2.關于“洋流的成因類型”

  通過觀察實驗,了解風海流和補償流。(在世界洋流模式圖上只有這兩種類型的洋流)

  教師小結:風海流是以風為動力引起的海水大規(guī)模的運動。例如南北半球西風帶海區(qū)產(chǎn)生的西風漂流,就是盛行西風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是由低緯信風吹拂形成。洋流的產(chǎn)生,最基本的原因是兩個:一是海面風的作用,二是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動畫演示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

  教師小結:由于海水鹽度、溫度的差異,引起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勻所導致的海水流動,這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從密度小的海區(qū)流向密度大的海區(qū),或者說,密度流從鹽度低的海區(qū)流向鹽度高的海區(qū)。你還能列舉其它的密度流嗎?

  學生回答:從波羅的海流向北海,從亞丁灣流向紅海。

  再讀圖3.10“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動”,教師提問:地中海底部海水怎么流?這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這是補償流,以補償大西洋流出的海水。

  教師小結:由于風海流和密度流的存在,大洋中必然產(chǎn)生一些海區(qū)減水(洋流流出的海區(qū)),而另一些海區(qū)增水(洋流流入的海區(qū))的現(xiàn)象,此時,減水海區(qū)將會由另外海區(qū)的海水流入補償,形成補償流。補償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的補償既有上升的又有下降的。

  以上三類洋流成因,都是指主導因素。實際上,洋流的成因是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此外,地轉偏向力以及陸地分布,也都對洋流的形成和流向發(fā)生作用。

  3.關于重點“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首先復習全球大氣環(huán)流模式,在黑板上同時對照畫出大氣環(huán)流和洋流模式圖。

  教師提問:赤道附近海區(qū)海水受到偏東風的吹拂,怎么流動?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西流動。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赤道暖流向西遇到陸地阻擋,除一小股以補償流的形式回頭向東流外,大部分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沿海岸向較高緯流去,形成補償流。進入中緯西風帶,大約在40度海區(qū)緯向怎么流?屬于什么成因類型的洋流?

  學生回答:向東流動。也屬于風海流。

  教師提問:西風漂流向東遇到陸地阻擋,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是否不論南北半球,都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嗎?(出示世界地形圖暗示學生,南半球的陸地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qū)缺失。)為什么?

  學生回答:僅在北半球中高緯大陸西岸才有洋流存在。因為南半球的陸地在40度至60度之間大部分海區(qū)缺失。

  教師提問:南緯40度附近海區(qū)緯向西風漂流依次溝通了哪些大洋?從南極上空看,西風漂流呈什么方向運動?

  學生回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順時針方向。

  教師提問:概括全球三圈大洋環(huán)流的特點,能說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能,僅在全球中低緯海區(qū)大洋西岸都是暖流,大洋東岸都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緯海區(qū)恰相反。

  教師提問:暖流一定比寒流水溫高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一定。中高緯海區(qū)的暖流就比中低緯海區(qū)的寒流水溫低。

  教師小結:全球三圈大洋環(huán)流的分布規(guī)律是: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北半球為順時針方向,南半球為反時針方向,大洋西岸是暖流,大洋東岸是寒流;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反時針方向,大洋東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師提問: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的左下角還有一小圖,表示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順時針方向流動,而正圖則表示“冬季”的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學生回答:由圖2.20亞洲季風,北印度洋冬季吹東北風,海水在其吹拂之下,向前運動,形成逆時針的風海流。夏季受向北移動的東南信風的影響,同樣形成順時針的風海流。

  4.關于重點“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師講述:洋流作為自然現(xiàn)象存在,有它的原因,同時,洋流也在對地理環(huán)境的其它要素及人類活動產(chǎn)生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指出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有哪幾個方面的影響,畫出關鍵詞。

  教師提問: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海濱,東止紅海之濱。沿海氣候一定濕潤嗎?

  學生回答:不一定。

  教師提問:寒流流經(jīng)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暖流流經(jīng)為什么對沿岸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

  學生回答:寒流使流經(jīng)地區(qū)的水溫和氣溫都降低,使底層大氣變冷,空氣下冷上溫,空氣層結穩(wěn)定,降水稀少;暖流使流經(jīng)地區(qū)的水溫和氣溫都升高,空氣下熱上冷,空氣對流強烈,降水充沛。

  教師提問:為什么寒暖流交匯處易形成天然漁場?

  學生回答:因為寒暖流交匯處,海水鹽度、溫度、密度差異很大,海水攪動很厲害。將沉積于海底的營養(yǎng)鹽分帶到表層,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使這一海域成為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秘魯漁場與沿岸上升流有關?

  學生回答:上升流多半將海洋深處的營養(yǎng)鹽分帶到表層,滋生大量浮游生物,吸引魚群來此覓食,形成天然漁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世界四大漁場大多分布在溫帶地區(qū)?

  學生回答:溫帶地區(qū)季節(jié)變化顯著,冬季表層海水和底部海水發(fā)生交換時,上泛的海水將海底的營養(yǎng)鹽類帶到表層,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而這些浮游生物作為魚類的餌料。因而魚類豐富。

  教師小結,全球的大洋環(huán)流,對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jié)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洋流對其流經(jīng)的大陸沿岸影響最大的是氣候。受洋流影響最大的氣候類型就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其次,是對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世界四大著名漁場都與洋流影響有關。此外,摸清了洋流分布規(guī)律,指導航海,可順風順水,省時省力。對于海上污染物,洋流既可以擴散污染物,擴大污染面,又能因此加快凈化速度。

  (四)總結、擴展

  通過學習海水的運動形式,特別是學習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有助于我們理解海洋作為地球上巨大的水分源地、大氣熱量的能源區(qū),對地理環(huán)境的物質輸送、能量交換起著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理解洋流對高、低緯度不同海區(qū)的海水循環(huán)、氣候特征的形成、漁場的分布,以及對全球熱量平衡、水量平衡所起的重要作用。

  學生通過學習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體會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用運動的觀點,變化的觀點,更好地理解保護海洋環(huán)境的深刻意義。

  五、布置作業(yè) 

  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指出加拿大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和英國北海漁場的位置,并分別說出形成漁場的寒暖流名稱。

  七、板書設計 

3.4 海水運動 篇12

  3.2《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第2課時)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說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該“標準”要求學生在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的知識基礎上,利用地圖,結合材料、事例進行分析,以此說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為《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節(jié)“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 的第2課時,教材從四個方面闡述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即洋流對氣候的影響,對漁場分布的影響,對航海的影響及對海洋污染的影響。其中對前兩個方面的講述較為詳細,是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本節(jié)課教材在突出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影響的同時,也闡明了洋流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凸顯出地理學科的核心內容——人地關系。

  至于近年來人們越來越熟悉的“厄爾尼諾” 現(xiàn)象,則以探究活動的形式出現(xiàn)。教材給出了關于厄爾尼諾的一篇文章,讓學生閱讀,初步了解什么是厄爾尼諾現(xiàn)象,然后設計了一組問題,讓學生分析和思考。有些問題,可以從閱讀的文章中找到答案;還有一些問題,則需要學生進一步找材料、思考。可見,教材設計的意圖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情分析】

  從學生情況來看,我校高一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相當薄弱,知識面較窄,且部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較差;但高一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好奇心強,探究欲旺盛,學習興趣濃厚,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分析概括能力;且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地理學習能力的訓練,大部分學生的讀圖能力已有所加強。另外,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較多的關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進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釋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各類地圖的判讀,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樹立正確的環(huán)境觀和資源觀;并將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增強地理素養(yǎng)。

  【教學重點】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上升流海區(qū)形成漁場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自制教學課件、《世界洋流分布圖》(空白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在歷史上也曾經(jīng)有一個故事,就是小鴨艦隊的故事。這個小鴨艦隊的故事,這群小鴨子是1992年中國運往美國的一艘輪船上面的一些塑料鴨子在海上遭遇了風暴,2.9萬只鴨子進入了海洋,隨著洋流在漂泊,最后在xx年7月份登陸英國。我們來看看它們的歷程:

  時空之旅第1站:遭遇捕魚船

  展示北海道漁業(yè)豐富的圖片,學生分析漁場成因。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漁場的成因并詳細分析每個漁場的具體形成。

  小結:漁場形成的原因:1.寒暖流相交匯:北海道漁場、北海漁場、紐芬蘭漁場。2.上升補償流:秘魯漁場。

  教師詳細解釋上升補償流的形成過程。

  時空之旅第2站:遭遇冰封。

  展示摩爾曼斯克與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圖片,分析兩個港口的不同。

  小結: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時空之旅第3站:與輪船碎片的對話

  展示泰坦尼克號的圖片和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小結:洋流對航行的影響:① 順流加快,節(jié)約燃料;

  ② 逆流減速、海霧、高緯冰山威脅。

  時空之旅第4站:體驗大航海時代。

  教師提出問題:哥倫布第一次航行沿①線用了37天,第二次航行沿②只用了20天,②線比①線遠,但少用了17天的時間,為什么呢?

  小結:洋流對航行的影響:順流加速,逆流減速。

  時空之旅第5站:遭遇石油污染。

  小結:洋流對海洋污染的影響:① 擴大污染范圍 ② 加快凈化速度

  時空之旅第6站:和漂流瓶的偶遇

  通過學生對漂流瓶的漂流線路的思考加深學生對洋流的分布和流向的記憶。讓學生更加熟悉世界表層洋流模式。

  時空之旅第7站:神奇的厄爾尼諾。

  教師解釋厄爾尼諾現(xiàn)象以及對沿岸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給學生灌輸環(huán)境保護的理念。

  【課堂總結】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對氣候、航行、海洋生物、污染的影響

  【板書設計】

  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海洋生物:寒暖流交匯、上升補償流

  沿岸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海洋航行:順流加速、逆流減速

  海洋污染:擴大污染范圍、加快凈化速度

  【課后作業(yè)】:學生畫洋流模式圖和漁場分布圖,加深學生對世界表層洋流模式的理解和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的理解和應用。

3.4 海水運動 篇13

  各位老師:

  大家好,辛苦了!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節(jié)《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第一課時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的內容,課型是新授課,我將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這個五方面分析說明。首先我說一下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是學生在學習了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與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規(guī)律),同時本節(jié)也是今后學習高中地理教材選修模塊2海洋地理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教材在高中地理課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jié)講述了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特征,包括洋流的分類、形成、分布規(guī)律,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主要講述了兩個問題:第一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形成的洋流類型,并指出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單獨受一個因素的影響,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第二是表層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按照氣壓帶和風帶模式圖推導表層洋流形成及分布,著重講中低緯度海區(qū)的表層洋流。

  2.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要求本節(jié)是“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于是結合課標,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洋流的概念、類型及成因,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通過與氣壓帶、風帶知識的聯(lián)系,對地圖的觀察比較分析,提高知識遷移和運用地圖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現(xiàn)象;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探究并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會運用概念圖歸納知識要點,養(yǎng)成用彩筆或有區(qū)別的符號描繪地圖來深入掌握地理原理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間因果聯(lián)系的興趣,增強其客觀、理性地思考問題的理念,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我確定本節(jié)

  教學重點:通過洋流模式圖的成因分析,描繪世界洋流分布圖,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依據(jù):依據(jù)新課標及教學實際,考慮到“洋流的形成、分布規(guī)律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確定其為重點。

  教學難點:洋流模式圖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規(guī)律。

  依據(jù):該部分的知識難理解、難記憶,部分學生存在知識缺陷,故確定其為難點。

  二、說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建構主義理論是本次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建構主義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引導者與促進者。它認為有效的學習不是由教師到學生的簡單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在師生的共同活動中,教師通過幫助和支持,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jīng)驗,為學生的理解提供梯子,因此結合本節(jié)內容對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想象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的特點,本著把課堂交給學生的理念,為了更好的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繪圖,自主學習、合作解決問題能力。我借助自制多媒體課件,采用了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本節(jié)課結合地圖采用以“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從“學會”發(fā)展到“會學”。具體學法有:

  1.讀圖分析法和歸納法。

  運用氣壓帶和風帶圖式來說明風海流的形成原因;學會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繪圖分析法。

  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繪制各海區(qū)洋流簡圖,逐步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再通過對比洋流簡圖,尋找分析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guī)律。

  3.比較法。

  通過比較,總結出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這樣,教給學生“多讀圖、對比分析、綜合思考、動手繪圖”來獲取知識、思考問題的學習方法,既能增加學生參與機會,增強其參與意識,又使學生“學有新思”,“思有所得”,“練有新獲”,“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為教學活動中真正的主體。

  四、說教學過程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結合地圖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交流、互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主要通過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達成。第一環(huán)節(jié):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先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瓶子的旅行――很久以前,美國舊金山市有一個童工,他在海濱浴場拾到一只瓶子,瓶中有張紙條寫著“我的遺囑:將我的遺產(chǎn)平分給拾到瓶子的走運人,和我的保護人巴里·科辛。”這是哪里來的東西呢?經(jīng)調查得知,寫遺囑的人是英國一個擁有12億美元財產(chǎn)的資本家。那么,瓶子怎么會從英國漂洋過海到達美國的呢?

  由一個關于洋流的小故事導入,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一起學習第三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為本節(jié)課學習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埋下伏筆。

  講授新課、形成概念

  讓學生們快速閱讀教材,思考洋流的特點,總結關鍵詞,先讓學生自主形成一定的概念,等學生總結完關鍵字后,教師再展示出關鍵字與學生的答案作對比,并強調洋流的特點,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學習洋流按照性質的分類,講解寒、暖流的區(qū)別,并強調寒流和暖流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相對于所流經(jīng)區(qū)域的水溫而言的。在講解后引導學生學會判斷寒、暖流,并用簡單表達概括,便于學生理解記憶。而后通過練習,鞏固加強學生對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及判斷。

  通過學生自學課文,組織學生探究洋流的成因。學生可以從中得出洋流成因是由多種因素――盛行風、大陸輪廓、地轉偏向力等的作用綜合形成的。教師再對每個成因進行講解,強調不同種洋流形成的主要動力。

  讀圖繪圖、概括規(guī)律

  由前面學習的洋流成因及氣壓帶風帶模式圖概括出世界洋流模式圖,重點講授氣壓帶風帶知識與洋流模式圖之間的關系。對比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驗證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區(qū)的洋流環(huán)流,讓學生從全球氣壓帶、風帶和洋流模式圖中可以看出,全球海洋表層洋流構成了分別以副熱帶和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歸納和推理能力。

  結合洋流模式圖講解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雖然課標不要求識記各洋流具體名稱,但是若是熟悉洋流名稱,對他們理解洋流模式圖有一定幫助,也將為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要求學生能夠熟悉世界主要洋流的名稱。

  通過繪制太平洋海區(qū)和大西洋海區(qū)的洋流簡圖,逐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再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比較世界洋流模式圖、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圖和剛繪制好的洋流簡圖,引導學生找出分布的差別,發(fā)現(xiàn)其中低緯度海區(qū)和中高緯度海區(qū)大洋環(huán)流規(guī)律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得出結論:

  一、中低緯海區(qū)的大洋環(huán)流也稱為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大洋東岸是寒流,西岸為暖流。

  二、北半球中高緯海區(qū)的大洋環(huán)流也稱為以副極地為中心的氣旋型大洋環(huán)流,大洋東岸為暖流,西岸為寒流。

  三、南半球中高緯陸地面積小,形成連續(xù)的西風漂流。

  通過北印度洋海區(qū)季風影響下而形成的季風洋流分析,得出結論:

  在冬季,北印度洋海區(qū)受東北季風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方向環(huán)流,而在夏季,北印度洋海區(qū)受西南季風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方向環(huán)流。

  可以說這是個對洋流模式圖讀圖分析過程,也是對重要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的過程。這樣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實現(xiàn)圖文轉換,學會借助地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因為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進行分析推理歸納,是高中新課程倡導的理念,是高考必備的一項地理能力,也是學生今后走向工作的一項重要能力,故應著重引導訓練。

  思考小結、問題探究

  引導學生以簡練的言語概括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guī)律:

  (1)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北順南逆

  (2)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北逆南無

  (3)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夏順冬逆

  為了考察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情況,最后在和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要點的基礎上還設計了相關的探究問題,解答的過程中學生間可相互補充,最后老師做以歸納總結,師生共同評價。這樣設計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及時給以鼓勵、評價,對知識加以總結概括,使學生在有所收獲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后布置課后問題探究,要求學生學會運用今天所學到的知識去解釋相關現(xiàn)象,最終達到符合要求的意義構建。

  五、說板書設計:

  我認為板書設計除了要求簡明扼要、美觀規(guī)范外,最好能夠啟發(fā)學生思維,所以我在設計板書時就力爭比較直觀、系統(tǒng)、精練,爭取既提煉要點,也突出重點、難點,揭示出本節(jié)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便于與學生總結回顧的同時加深理解和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3.2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

  一、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

  (一)洋流的定義

  暖流

  (二)洋流的分類

  寒流

  判斷:凸高為低,凸低為高

  風海流

  (三)洋流的成因密度流

  補償流

  (四)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形成模式

  2.世界洋流的分布

  3.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1)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北順南逆

  (2)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北逆南無

  (3)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夏順冬逆

  以上就是我教學的全過程。

  我的說課完畢,不當之處,請多指教,謝謝大家!

3.4 海水運動 篇14

  第二節(jié) 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

  廣東 朱桂平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要求目標

  1.了解洋流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2.理解洋流的分布以及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二)能力訓練目標  

  1.綜合概括:通過分析教師所給資源,掌握世界洋流成因及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

  2.講解、表達:在各自小組完成本組任務條件下,把本組所學內容傳授給其他小組,并能回答同學間的質疑。

  (三)學習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要求目標   

  使學生樹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及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2.難點: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3.解決辦法:(1)聯(lián)系舊知;(2)按要求畫示意圖;(3)讀圖討論,總結概括;(4)聯(lián)系實際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帶著任務學習課本、材料,與同學交流討論。

  三、課時安排:l課時

  四、教學過程:

  意圖/操作

  教師活動(講解/操作)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目的

  導入

  有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

  在二戰(zhàn)時,有一對情侶被迫分開了,女孩去了日本的東京,男孩去了美國的舊金山。女孩苦苦思念,于是她將自己的思念裝進瓶子當中,希望大海能夠將她的思念帶給彼岸的男孩。

  請問女孩的思念是否能帶到大洋彼岸的男孩那里呢?

  思考問題。

  用一個美麗的故事設置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板書

  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

  承轉

  好,請同學們學完我們今天的內容之后,告訴我這個美麗的故事的結局將會怎么樣?

  講解基本概念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幾個基本的概念:1.洋流;2.分類(根據(jù)性質分為寒、暖流)。

  對比分析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聯(lián)系風帶分布引出洋流的影響因素:盛行風、地形阻擋、地轉偏向力等。

  比較分析的學習方法進行歸納。

  學生自己總結洋流分布規(guī)律

  讓學生觀察洋流分布圖

  小組討論、思考北半球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的洋流分布規(guī)律。

  課件演示

  洋流與盛行風的關系。

  經(jīng)過思考后,對比老師的,看看有什么區(qū)別,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總結歸納洋流規(guī)律

  1.中低緯度海區(qū):以副熱帶海區(qū)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

  2.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qū):逆時針方向環(huán)流。

  3.南極大陸外圍:西風漂流、南極環(huán)流。

  4.印度洋:季風洋流、夏順冬逆。

  提煉洋流分布模式圖

  后面詳細的洋流分布模式圖。

  學生根據(jù)表層洋流分布圖提煉。

  鍛煉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承轉

  我們前面詳細地分析洋流的特征、分類、分布規(guī)律。目的是什么呢?

  為了更好的了解洋流對我們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

  分析洋流的影響

  1.對兩岸氣候的影響

  2.海洋生物和漁場的分布

  3.海洋航行

  4.海洋污染

  活動

  1.解決課前“美麗的故事”提出的問題。

  2.假如你要環(huán)游世界,請你設計一條最省燃料,最快的路線!

  看能否80天環(huán)游世界?

  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并且讓學生活學活用。

  小結

  歸納這部分內容以及做一些簡單的練習題。

  板書設計:

  洋流

  一、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wěn)定地沿著一定的方向作大規(guī)模的流動

  二、洋流的類型

  暖流:從水溫高的地方流向水溫低的海區(qū)的洋流

  寒流:從水溫低的地方流向水溫高的海區(qū)的洋流

  三、洋流的成因:盛行風

  四、 洋流分布規(guī)律

  五、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3.4 海水運動(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海水運動

    教學目標 1. 了解的主要形式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2. 了解洋流的類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層環(huán)流的分布規(guī)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建議關于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以太平...

  • 海水運動

    教學目標 1. 了解的主要形式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2. 了解洋流的類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層環(huán)流的分布規(guī)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建議關于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以太平...

  • 海水運動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1.了解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3.掌握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二)能力目標1.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

  • 海水運動的教案(通用6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了解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3、掌握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二)能力目標1、讀圖3.12“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解釋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

  •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通用2篇)

    第二節(jié)(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及其重要用途; 2.使學生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與金屬、非金屬及水的反應 3.通過氯氣的發(fā)現(xiàn)過程培養(yǎng)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和方法。...

  • 海水溫度和鹽度(通用4篇)

    教學目標1.地球水體的存在形式和構成情況,了解海洋對大氣、陸地海岸帶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在海岸帶陸海相互作用中產(chǎn)生的影響。2.海洋表層海水隨時間和空間變化的規(guī)律以及影響其變化的因素;了解海水對大氣溫度的調節(jié)作用。...

  • 海水溫度和鹽度

    教學目標1.地球水體的存在形式和構成情況,了解海洋對大氣、陸地海岸帶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在海岸帶陸海相互作用中產(chǎn)生的影響。2.海洋表層海水隨時間和空間變化的規(guī)律以及影響其變化的因素;了解海水對大氣溫度的調節(jié)作用。...

  • 海水溫度和鹽度

    教學目標1.地球水體的存在形式和構成情況,了解海洋對大氣、陸地海岸帶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在海岸帶陸海相互作用中產(chǎn)生的影響。2.海洋表層海水隨時間和空間變化的規(guī)律以及影響其變化的因素;了解海水對大氣溫度的調節(jié)作用。...

  • 3.3 海水的溫度和鹽度

    【教學目的】1.了解海洋是大氣主要的熱源和水源,了解海岸帶的區(qū)位優(yōu)勢;2.了解海水溫度和鹽度的分布規(guī)律,以及影響分布的主要因素。【重點難點】1.海洋水體的環(huán)境意義2.海水溫度和鹽度【板書設計】海水溫度海水鹽度分布規(guī)律空間時間:夏...

  • 專題二 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

    專題二 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 第二單元 鈉、鎂及其化合物 ——— 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 學習目標: 1、了解鈉的物理性質,用途、保存方法 2、掌握鈉的化學性質 3、通過有關實驗及科學探究活動,提高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總結表達能...

  • 必修1 第四章·第二節(jié)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進一步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與naoh溶液的反應。2、理解漂白粉的生產(chǎn)原理和漂白原理。3、掌握氯離子的檢驗方法。...

  •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講)

    教學方案(設計)梁曉歡 XX2401080 化學二班課 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課型新課授課教師梁曉歡教材版本化學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章節(jié)第四章第二節(jié)l 學生情況(分析)學生為高一年級學生,已對化學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目前該班學...

  •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二節(jié)(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及其重要用途; 2.使學生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與金屬、非金屬及水的反應 3.通過氯氣的發(fā)現(xiàn)過程培養(yǎng)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和方法。...

  • 必修1 第四章·第二節(jié)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 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2. 初步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并從氯的原子結構特點和氯氣跟金屬、非金屬的反應,了解氯氣是一種化學性質非常活潑的非金屬。...

  • 專題2   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

    專題2 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第1單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1課時 氯及其化合物課標解讀課標要求學習目標1.通過實驗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1.通過實驗認識氯氣的主要性質 2.認識其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2.掌握氯氣的實驗室制法3.認識氯...

  • 高一地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公交车上xxxxhd少妇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 成人黄色大片网站 | 加比勒色综合久久 | 国产v综合v亚洲欧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在线 | 伊人影院焦久影院 | 2021天天操 | 日本公妇被公侵犯中文字幕 | 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 | 成人一级黄色大片 | 午夜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综合网俺也去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 少妇富婆一区二区三区夜夜 |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 国产在线中文字幕 | 欧美69视频在线观看 | 色花堂永久地址 | 91免费在线视频?看 日韩美女一级片 |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 国产网站在线播放 | 丁香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anquye欧美| 人妻洗澡被强公日日澡 | 亚精产品一区二区产品乱码 |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 日韩欧美久久久久久久999按摩 | 国产在线三区 | 天天狠天天透天天伊人 | 无码AV岛国片在线观看免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 午夜欧美激情三级亚洲美女操 | 日本888xxxx | 最新成人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