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四章·第二節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
2. 初步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并從氯的原子結構特點和氯氣跟金屬、非金屬的反應,了解氯氣是一種化學性質非常活潑的非金屬。
3. 提高規范操作能力、實驗觀察能力、歸納思維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現象,探究事物本質,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自身認真仔細、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努力探索的優良品質。通過學習氯氣的發現和確認的過程,認識化學實驗在化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體會科學家對科學事業的推動作用。
二、教學重點:
1、氯氣的化學性質。
2、運用科學的方法、準確的術語、規范的操作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1、氯氣與水的反應。
2、培養通過現象挖掘本質的科學研究能力。
3、如何有效地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達到師生、生生交流互動,創建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四、教學方式:
采用“問題——探究”的教學方法,即: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提出假設→實驗驗證→解決問題→提出新問題……。變傳統的“授——受”教學模式為自主探究學習模式。在教學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體驗,對問題的探究,去體驗和感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在整個的過程中內化與問題有關的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教學過程:
[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次德軍與英、法軍戰士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對峙。黎明時,英、法軍前線戰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陰森森的黃綠色氣體逐漸向前襲來,很快數百名英、法軍戰士窒息而死,數千名士兵雙目失明。這就是19xx年4月22日發生的另人發指的事件。這種陰森森的黃綠色氣體就是氯氣。氯氣為什么可以用作毒氣?它具有怎樣的性質和用途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它。
[展示]海水曬鹽圖片。
[講述]氯元素主要以氯化鈉的形式存在,富集在海水中。
[板書]第二節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過渡]自然界中沒有游離態的氯,那么,人們是怎樣制得氯氣的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70頁的科學史話。
[思考與交流]
1. 你從這一史實得到什么啟示?
2. 寫出舍勒發現氯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3. 根據史料,總結出氯氣有哪些物理性質。
[板書]一、活潑的黃綠色氣體——氯氣
[展示]一瓶氯氣。引導學生從顏色、氣味、狀態、密度、毒性等方面進行歸納。
[板書]1. 氯氣的物理性質:黃綠色、刺激性、有毒氣體
[提出問題]對于有毒氣體或未知氣體應當如何聞其氣味?
[學生活動]參照課本p71圖4-15,請一名學生上臺演示聞氣體的方法。
[過渡]我們知道元素的性質由結構所決定,大家能否根據氯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推測氯氣可能具有哪些化學性質?
[學生討論]氯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很容易得到1個電子,使最外層達到8電子的穩定結構。說明氯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
[講解]氯氣是一種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具有較強的氧化性,能與大多數金屬反應。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氯氣的化學性質。
[板書]2. 氯氣的化學性質
(1)與金屬反應
[學生活動]觀察鐵絲、銅絲在氯氣中燃燒的圖片,寫出反應化學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