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類水解的應用》導學案
(2)讓學生自己進行簡單的設計,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品質;
(3)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解釋,加強學生對現象與本質的辯證關系的理解,使學生學會用宏觀現象去探究微觀粒子間的相互作用。
教學重點 (1)掌握強酸弱堿鹽的配制和保存、制備膠體、無水氯化物和二氧化鈦的基本原理和具體操作;
(2)會尋找不同水解反應之間的聯系,掌握泡沫滅火器的基本原理;
(3)能夠依據宏觀現象或性質,診斷微粒間相互作用的主次或強弱;
(4)建立強酸弱堿鹽配制和保存、無水氯化物的制備方法。
教學難點 (1)無水氯化物和無水硫酸銅的制備原理分析;
(2)能夠依據宏觀現象或性質,診斷微粒間相互作用的主次或強弱。
(3)會尋找不同水解反應之間的聯系,掌握泡沫滅火器的基本原理。
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科學探究、實驗法。
四、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活動線索 認知發展線索
五、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學環節1
應用鹽類水解知識,解決物質配制和保存問題。
【引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我們知道通過改變濃度或溫度,就能引起水解平衡的移動。在實際應用中,就是通過調控鹽類的水解程度,從而滿足我們的需求。今天我們學習鹽類水解的應用。
【展示并提問】這是一瓶配制已久的fecl3溶液,出現了混濁物,請同學們按照分析水溶液的思路分析下,這個混濁物是怎么產生的?
【要求同學給予評價】大家對這名同學的表述是否有疑問?
【追問】fe(oh)3中的oh-來自水的電離,很少,為什么看到了宏觀的渾濁現象?
【小結】產生fe(oh)3混濁物這個現象,不僅反映出fe3+與水中oh-的結合,而且是動態的,不斷促進水的電離。
【提問】在配制fecl3溶液過程中如何避免這種現象呢?
【提問】氯化鐵是這么配制,那配制fe2(so4)3溶液、配制cucl2溶液呢?
【提煉規律】有些鹽在配制(或保存)中水解程度比較大,為了抑制水解,常加少量相應的酸。
【補充】具體操作時一種是將鹽溶解在蒸餾水中,再加少量濃酸抑制水解。還有一種水解程度大的鹽先溶解在酸中,再加蒸餾水稀釋至所需濃度。
【思考】
【黑板書寫并用語言描述微觀的過程】
【回答】
fe3+不斷地結合了水中的oh-,就促進了水的不斷電離,從而有越來越多的fe(oh)3生成,就變成混濁物了。
【回答】加鹽酸,增大氫離子濃度,抑制了鐵離子的水解。
【回答】
配制fe2(so4)3溶液滴加硫酸,配制cucl2溶液滴加鹽酸。
通過借助分析水溶液的思路和方法,促使學生感受到生成fe(oh)3混濁物,不只是fe3+和水中的oh-的簡單結合,更重要是不斷地促進了水的電離,是個動態過程。
通過調控ph值,抑制鹽類的水解,歸納某些易水解鹽配制和保存方法。
環節2
應用鹽類水解知識,解決物質制備問題。
【過渡】在配制和保存鹽溶液時,是要抑制水解,有沒有利用鹽類水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