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 教案(通用8篇)
一氧化碳 教案 篇1
教學重點及難點:
1.CO化學性質實驗的組合設計和實施。
2.使用CO時的防毒意識和處理手段。
教學過程 :
引入:通過回憶、對比、觀察、閱讀,初步認識CO的主要性質。
[講解] 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剛剛學過,利用對比和觀察法來初步認識CO。
[展示] CO、CO2樣品(CO的貯氣瓶內有水)
[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快速閱讀教材、討論發言、填表記錄。
學生:回憶已有的CO2知識、觀察實物、閱讀教材、師生對話、填表、對比CO2認識CO。
CO2
CO
色味態
無色無味氣體
無色無味氣體
溶解性
可溶
難溶
可燃性
不燃燒
不支持燃燒
可燃
氧化性還原性
弱氧化性
還原性
與堿液反應
可反應
不反應
特性
有毒
展開:
提出探究問題:如何用實驗驗證CO的化學性質?
(明確CO的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不與石灰水等堿液反應。)
設計實驗方案:分組設計、討論,教師巡視、參與討論、協助解決疑難問題、了解設計思路。
分組討論、可用三個獨立實驗來驗證,也可用一個實驗全解決。
l 三個實驗分別考慮時,可參考H2、CO2的性質實驗,但要考慮CO的毒性改造裝置,通過改造形成初步設計。
可燃性:改H2燃燒裝置,倒扣燒杯內壁涂石灰水
還原性:改H2還原CuO的裝置
1.普通試管改成雙通試管
2.加尾氣中CO2的檢驗、除去裝置(石灰水洗氣瓶)
3.加尾氣中CO的處理裝置(酒精燈點燃)
不與石灰水反應:改CO2與石灰水反應的裝置:在盛石灰水的試管口加雙孔塞,加一尖嘴導管點燃CO。
l 設計一個實驗裝置時,實驗順序為:先檢驗不與石灰水反應裝置、干燥CO裝置、還原CuO裝置、檢驗CO2的生成并除尾氣中的CO2裝置、最后點燃CO并檢驗CO2的生成裝置。
組織交流:強調CO的毒性,討論防毒的幾種辦法,強化環保意識。特別是檢驗還原性、與堿液反應情況時要考慮CO的吸收和處理。
l 每個小組選代表展示本組實驗設計、說明設計意圖。
l 其他同學質疑。
l 充分討論后組內再修改方案。
CO尾氣處理的主要方法:
1.點燃(無CO2)
2.回收
實施方案:
l 首先組織同學討論實驗步驟(一個實驗組),再次強化防毒意識,確保實驗成功;
l 然后協助代表組實驗;
l 提醒其他組記錄實驗現象。
l 選出一組代表(設計一個實驗的小組代表)
l 討論實驗步驟
1.連接儀器(連)
2.檢查氣密性(查)
3.裝藥品(裝)
4.通CO氣體(通),立即點燃尾氣(點)
5.加熱氧化銅(點)
6.先停止加熱(滅)、再停止通氣,停止點燃尾氣(停)
l 在教師監控下、在毒氣柜內實驗。
l 其他小組同學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總結:
l 引導學生在實驗基礎上形成知識,明確物質的化學性質源于化學實驗。
l 同時第三次強
調在實驗室使用CO時自我保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方法。
小組討論、自愿發言
l 總結CO的化學性質:
1.可燃性
2.還原性
3.不與石灰水等堿液反應
l 總結毒性
在實驗室使用CO時注意通風、尾氣吸收或處理、操作要得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環境保護。
結束:討論CO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產生、應用、尾氣處理等問題
引導學生討論思考題,了解實際生活生產中CO的產生、防毒與中毒處理、用途,形成對CO全面、辯證的認識。
思考、討論、發言、答題
l 討論課上思考題
1.冬天用煤火取暖,使用不當會發生煤氣中毒,為了防止中毒,在爐子上放一盆水,管用嗎?
2.冬天,在已發動但未行駛的小轎車中取暖,引起汽車尾氣中毒,如何處理?。
3.鋼鐵廠利用大量的煤不完全燃燒產生的CO還原氧化鐵煉鐵,會給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嗎?
l 形成認識:
1.CO有毒。利用其性質考慮處理CO,防止環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確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會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氣體燃料、冶煉金屬。
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查閱資料、訪談等方法,了解身邊的化學,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l 記錄課后思考題:調查你身邊產生CO較多的地方,了解或設想處理方法。課后進行調查、寫出調查報告、全班展示交流
一氧化碳 教案 篇2
一氧化碳的性質:
從CO和的化學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個氧原子。由于分子構成的不同,兩者的性質有很大的差別。(結構決定性質)。
【指導閱讀】 閱讀97頁第1自然段(注意與物理性質的比較)。
1.物理性質:CO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提問:制取CO氣體時應如何收集?
歸納:不宜用排空氣法收集,因CO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劇毒。應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現象:發出藍色火焰、放熱。
特別指出:和其他可燃氣體一樣,點燃CO之前必須先驗純。
提問:為什么要驗純?怎樣驗純?
明確:若CO不純,點燃時可能發生爆炸,因CO的爆炸極限是12.5%~74%。驗純的方法同氫氣的驗純。
講述:煤爐里煤層上方的藍色火焰就是CO在燃燒時所產生的。(引導學生看圖課本第97頁5-22)。水煤氣是CO和的混合氣。
引導回憶:不僅能與氧氣反應,還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氫氣還原氧化銅。
設問:CO是否也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導學生思考:①實驗的儀器、藥品有哪些?②課本上圖5-23、圖5-13、圖5-18有什么明顯區別?③主要操作步驟有哪些?
要求學生觀察:①玻璃管中發生了什么變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產生了什么現象?
讓學生分析有關現象得出正確結論。
歸納并出示小黑板:
藥品:CO、CuO、溶液。
儀器:鐵架臺、玻璃管、單孔橡皮塞、雙孔橡皮塞、酒精燈、導管、細口瓶、氣球。
步驟:
①先通一會兒CO氣體;(為什么?)
②點燃酒精燈加熱;
③停止加熱;
④處理收集到的尾氣。
現象:玻璃管中黑色固體變為光亮的紅色固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CO使CuO還原成Cu,同時生成。在該反應中,CO是還原劑,表現出還原性。
(2)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強調:
①CO必須干燥、純凈。這樣有利于反應的進行,也避免了實驗事故的發生。
②增加尾氣收集裝置是十分必要的。因從導管進入細口瓶的氣體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許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③尾氣的處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課本99頁圖給出了處理尾氣的另一種方法。
提問:還原CuO、C還原CuO、CO不原CuO,三個反應有何異同點?
歸納:①反應CuO中均為氧化劑,、C、CO分別作還原劑。②前兩個反應屬置換反應,最后一個不是。
討論: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質決定用途)
歸納并板書:
① 作氣體燃料;
② 作冶金工業上的還原劑。
高爐煉鐵的化學反應原理是:
討論:如何實現CO和CO2之間的相互轉變?
歸納并板書:與CO之間的互相轉變。
提問:煤氣中毒是怎么回事?
講解:煤氣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氣中毒就是CO中毒。因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的輸氧功能受到破壞,從而導致體內缺氧,產生頭痛、昏迷,嚴重時發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劇毒!!使用時必須注意安全。
討論:如何防止CO中毒?
講解:使用時應注意通風、排氣。在液化煤氣中添加具有特殊氣味的物質能幫助人們判斷是否發生了煤氣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發生。
提問:空氣中有無CO氣體呢?如果有,會產生怎樣的危害性?
閱讀:99頁中間部分。
明確:①空氣中氣體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來自汽車排放的尾氣等。③空氣污染的危害性極大,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
4.CO對空氣的污染。
CO危害嚴重!造成環境污染有很多人為的因素。每個人都應增強環保意識,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一氧化碳 教案 篇3
一氧化碳的性質:
從CO和的化學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個氧原子。由于分子構成的不同,兩者的性質有很大的差別。(結構決定性質)。
【指導閱讀】 閱讀97頁第1自然段(注意與物理性質的比較)。
1.物理性質:CO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提問:制取CO氣體時應如何收集?
歸納:不宜用排空氣法收集,因CO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劇毒。應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現象:發出藍色火焰、放熱。
特別指出:和其他可燃氣體一樣,點燃CO之前必須先驗純。
提問:為什么要驗純?怎樣驗純?
明確:若CO不純,點燃時可能發生爆炸,因CO的爆炸極限是12.5%~74%。驗純的方法同氫氣的驗純。
講述:煤爐里煤層上方的藍色火焰就是CO在燃燒時所產生的。(引導學生看圖課本第97頁5-22)。水煤氣是CO和的混合氣。
引導回憶:不僅能與氧氣反應,還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氫氣還原氧化銅。
設問:CO是否也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導學生思考:①實驗的儀器、藥品有哪些?②課本上圖5-23、圖5-13、圖5-18有什么明顯區別?③主要操作步驟有哪些?
要求學生觀察:①玻璃管中發生了什么變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產生了什么現象?
讓學生分析有關現象得出正確結論。
歸納并出示小黑板:
藥品:CO、CuO、溶液。
儀器:鐵架臺、玻璃管、單孔橡皮塞、雙孔橡皮塞、酒精燈、導管、細口瓶、氣球。
步驟:
①先通一會兒CO氣體;(為什么?)
②點燃酒精燈加熱;
③停止加熱;
④處理收集到的尾氣。
現象:玻璃管中黑色固體變為光亮的紅色固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CO使CuO還原成Cu,同時生成。在該反應中,CO是還原劑,表現出還原性。
(2)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強調:
①CO必須干燥、純凈。這樣有利于反應的進行,也避免了實驗事故的發生。
②增加尾氣收集裝置是十分必要的。因從導管進入細口瓶的氣體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許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③尾氣的處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課本99頁圖給出了處理尾氣的另一種方法。
提問:還原CuO、C還原CuO、CO不原CuO,三個反應有何異同點?
歸納:①反應CuO中均為氧化劑,、C、CO分別作還原劑。②前兩個反應屬置換反應,最后一個不是。
討論: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質決定用途)
歸納并板書:
① 作氣體燃料;
② 作冶金工業上的還原劑。
高爐煉鐵的化學反應原理是:
討論:如何實現CO和CO2之間的相互轉變?
歸納并板書:與CO之間的互相轉變。
提問:煤氣中毒是怎么回事?
講解:煤氣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氣中毒就是CO中毒。因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的輸氧功能受到破壞,從而導致體內缺氧,產生頭痛、昏迷,嚴重時發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劇毒!!使用時必須注意安全。
討論:如何防止CO中毒?
講解:使用時應注意通風、排氣。在液化煤氣中添加具有特殊氣味的物質能幫助人們判斷是否發生了煤氣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發生。
提問:空氣中有無CO氣體呢?如果有,會產生怎樣的危害性?
閱讀:99頁中間部分。
明確:①空氣中氣體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來自汽車排放的尾氣等。③空氣污染的危害性極大,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
4.CO對空氣的污染。
CO危害嚴重!造成環境污染有很多人為的因素。每個人都應增強環保意識,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一氧化碳 教案 篇4
懷寧縣石鏡初中 陳善文[知識教學點]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對環境的污染。[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1.重點: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2.難點:從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組成的不同,了解它們在性質上的差異。3.疑點:向爐火中撒少量的水后,為何爐火燒得更旺?4.解決方法:(1)學生閱讀教材,比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物理性質。(2)教師演示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通過討論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3)結合生活實際,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對環境的污染,加強環保觀念。[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對環境的污染。(二)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寫出碳單質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引言:我們知道碳有兩種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組成上,它們只相差一個氧原子,這種組成上的差異會給它們性質上帶來什么差異呢?下面,我們來學習CO的某些特性。[板書]:一.一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1.物理性質(與CO2相比較)復習提問:CO2有哪些物理性質呢?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97第一段,從顏色、狀態、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質[板書]: 色、味、態密度溶解性 CO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CO2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大能溶于水2.化學性質(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教師活動:演示實驗5—10。學生活動:(1)觀察火焰顏色,當把內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時,觀察石灰水變化。(2)根據實驗現象,判斷有何物質生成?寫出化學方程式。講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與O2(或空氣)混合后點燃都有可能發生爆炸,注意點燃前應檢驗CO氣體的純度。提問:(1)如何用化學方法區別CO和H2?(2)如何用化學方法區別CO和CO2?學生活動: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目的意圖:使學生認識到CO和H2的化學性質比較相似,可根據它們發生化學反應時,生成物不同來區別;CO和CO2的化學性質有很大差異,根據它們的化學性質來區別。[板書]:(2)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教師活動:講解演示實驗5—11。學生活動:觀察黑色氧化銅的變化和澄清石灰水的變化,根據實驗現象,判斷有什么物質生成,并寫出化學方程式。講解:CO在反應中奪取了CuO中的O,使CuO還原成Cu,同時生成CO2。反應說明CO具有還原性,這個特性與O2、C相似。[板書]: COH2C 可燃性2CO + O2 ==2CO2藍色火焰2H2 + O2 ==2H2O淡藍色火焰C + O2 ==CO2 還原性CO+CuO==Cu+CO2H2+CuO==Cu+H2OC+2CuO==Cu+CO23.一氧化碳的用途提問:根據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思考它有哪些用途?學生活動:①總結出一氧化碳的用途。②閱讀教材中的選學材料,了解水煤氣的成分,并思考選學材料中提出的問題。[板書]:(1)氣體燃料(2)冶煉金屬:Fe2O3 + 3CO ==2Fe + 3CO2二.一氧化碳的毒性學生活動:(1)閱讀教材第99頁,理解CO中毒的生理過程。(2)分組討論教材第100頁的習題3。教師活動: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板書]:三.一氧化碳對空氣的污染學生活動:(1)閱讀教材第99頁。(2)討論CO這種污染物是怎樣產生的?如何防止污染,講解:CO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在人類生活和工業生產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有劇毒,又污染空氣,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對環境的污染。對于CO,我們要“一分為二”地認識它。[總結、擴展]1.CO和CO2性質的差異。2.CO和H2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布置作業 ]1.教材P100習題2。2.用什么方法鑒別空氣、O2、H2、CO和CO2?
一氧化碳 教案 篇5
教學重點及難點:
1.CO化學性質實驗的組合設計和實施。
2.使用CO時的防毒意識和處理手段。
教學過程 :
引入:通過回憶、對比、觀察、閱讀,初步認識CO的主要性質。
[講解] 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剛剛學過,利用對比和觀察法來初步認識CO。
[展示] CO、CO2樣品(CO的貯氣瓶內有水)
[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快速閱讀教材、討論發言、填表記錄。
學生:回憶已有的CO2知識、觀察實物、閱讀教材、師生對話、填表、對比CO2認識CO。
CO2
CO
色味態
無色無味氣體
無色無味氣體
溶解性
可溶
難溶
可燃性
不燃燒
不支持燃燒
可燃
氧化性還原性
弱氧化性
還原性
與堿液反應
可反應
不反應
特性
有毒
展開:
提出探究問題:如何用實驗驗證CO的化學性質?
(明確CO的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不與石灰水等堿液反應。)
設計實驗方案:分組設計、討論,教師巡視、參與討論、協助解決疑難問題、了解設計思路。
分組討論、可用三個獨立實驗來驗證,也可用一個實驗全解決。
l 三個實驗分別考慮時,可參考H2、CO2的性質實驗,但要考慮CO的毒性改造裝置,通過改造形成初步設計。
可燃性:改H2燃燒裝置,倒扣燒杯內壁涂石灰水
還原性:改H2還原CuO的裝置
1.普通試管改成雙通試管
2.加尾氣中CO2的檢驗、除去裝置(石灰水洗氣瓶)
3.加尾氣中CO的處理裝置(酒精燈點燃)
不與石灰水反應:改CO2與石灰水反應的裝置:在盛石灰水的試管口加雙孔塞,加一尖嘴導管點燃CO。
l 設計一個實驗裝置時,實驗順序為:先檢驗不與石灰水反應裝置、干燥CO裝置、還原CuO裝置、檢驗CO2的生成并除尾氣中的CO2裝置、最后點燃CO并檢驗CO2的生成裝置。
組織交流:強調CO的毒性,討論防毒的幾種辦法,強化環保意識。特別是檢驗還原性、與堿液反應情況時要考慮CO的吸收和處理。
l 每個小組選代表展示本組實驗設計、說明設計意圖。
l 其他同學質疑。
l 充分討論后組內再修改方案。
CO尾氣處理的主要方法:
1.點燃(無CO2)
2.回收
實施方案:
l 首先組織同學討論實驗步驟(一個實驗組),再次強化防毒意識,確保實驗成功;
l 然后協助代表組實驗;
l 提醒其他組記錄實驗現象。
l 選出一組代表(設計一個實驗的小組代表)
l 討論實驗步驟
1.連接儀器(連)
2.檢查氣密性(查)
3.裝藥品(裝)
4.通CO氣體(通),立即點燃尾氣(點)
5.加熱氧化銅(點)
6.先停止加熱(滅)、再停止通氣,停止點燃尾氣(停)
l 在教師監控下、在毒氣柜內實驗。
l 其他小組同學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總結:
l 引導學生在實驗基礎上形成知識,明確物質的化學性質源于化學實驗。
l 同時第三次強
調在實驗室使用CO時自我保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方法。
小組討論、自愿發言
l 總結CO的化學性質:
1.可燃性
2.還原性
3.不與石灰水等堿液反應
l 總結毒性
在實驗室使用CO時注意通風、尾氣吸收或處理、操作要得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環境保護。
結束:討論CO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產生、應用、尾氣處理等問題
引導學生討論思考題,了解實際生活生產中CO的產生、防毒與中毒處理、用途,形成對CO全面、辯證的認識。
思考、討論、發言、答題
l 討論課上思考題
1.冬天用煤火取暖,使用不當會發生煤氣中毒,為了防止中毒,在爐子上放一盆水,管用嗎?
2.冬天,在已發動但未行駛的小轎車中取暖,引起汽車尾氣中毒,如何處理?。
3.鋼鐵廠利用大量的煤不完全燃燒產生的CO還原氧化鐵煉鐵,會給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嗎?
l 形成認識:
1.CO有毒。利用其性質考慮處理CO,防止環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確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會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氣體燃料、冶煉金屬。
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查閱資料、訪談等方法,了解身邊的化學,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l 記錄課后思考題:調查你身邊產生CO較多的地方,了解或設想處理方法。課后進行調查、寫出調查報告、全班展示交流
一氧化碳 教案 篇6
一氧化碳的性質:
從co和的化學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個氧原子。由于分子構成的不同,兩者的性質有很大的差別。(結構決定性質)。
【指導閱讀】 閱讀97頁第1自然段(注意與物理性質的比較)。
1.物理性質:co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提問:制取co氣體時應如何收集?
歸納:不宜用排空氣法收集,因co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劇毒。應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現象:發出藍色火焰、放熱。
特別指出:和其他可燃氣體一樣,點燃co之前必須先驗純。
提問:為什么要驗純?怎樣驗純?
明確:若co不純,點燃時可能發生爆炸,因co的爆炸極限是12.5%~74%。驗純的方法同氫氣的驗純。
講述:煤爐里煤層上方的藍色火焰就是co在燃燒時所產生的。(引導學生看圖課本第97頁5-22)。水煤氣是co和的混合氣。
引導回憶:不僅能與氧氣反應,還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氫氣還原氧化銅。
設問:co是否也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導學生思考:①實驗的儀器、藥品有哪些?②課本上圖5-23、圖5-13、圖5-18有什么明顯區別?③主要操作步驟有哪些?
要求學生觀察:①玻璃管中發生了什么變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產生了什么現象?
讓學生分析有關現象得出正確結論。
歸納并出示小黑板:
藥品:co、cuo、溶液。
儀器:鐵架臺、玻璃管、單孔橡皮塞、雙孔橡皮塞、酒精燈、導管、細口瓶、氣球。
步驟:
①先通一會兒co氣體;(為什么?)
②點燃酒精燈加熱;
③停止加熱;
④處理收集到的尾氣。
現象:玻璃管中黑色固體變為光亮的紅色固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co使cuo還原成cu,同時生成。在該反應中,co是還原劑,表現出還原性。
(2)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強調:
①co必須干燥、純凈。這樣有利于反應的進行,也避免了實驗事故的發生。
②增加尾氣收集裝置是十分必要的。因從導管進入細口瓶的氣體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許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③尾氣的處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課本99頁圖給出了處理尾氣的另一種方法。
提問:還原cuo、c還原cuo、co不原cuo,三個反應有何異同點?
歸納:①反應cuo中均為氧化劑,、c、co分別作還原劑。②前兩個反應屬置換反應,最后一個不是。
討論: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質決定用途)
歸納并板書:
① 作氣體燃料;
② 作冶金工業上的還原劑。
高爐煉鐵的化學反應原理是:
討論:如何實現co和co2之間的相互轉變?
歸納并板書:與co之間的互相轉變。
提問:煤氣中毒是怎么回事?
講解:煤氣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氣中毒就是co中毒。因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的輸氧功能受到破壞,從而導致體內缺氧,產生頭痛、昏迷,嚴重時發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劇毒!!使用時必須注意安全。
討論:如何防止co中毒?
講解:使用時應注意通風、排氣。在液化煤氣中添加具有特殊氣味的物質能幫助人們判斷是否發生了煤氣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發生。
提問:空氣中有無co氣體呢?如果有,會產生怎樣的危害性?
閱讀:99頁中間部分。
明確:①空氣中氣體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來自汽車排放的尾氣等。③空氣污染的危害性極大,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
4.co對空氣的污染。
co危害嚴重!造成環境污染有很多人為的因素。每個人都應增強環保意識,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一氧化碳 教案 篇7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一氧化碳的毒性,進行有關的安全教育.
2重點難點
重點: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難點: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3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交流討論法
4拓展
復習有關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5教學過程
5.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實物導入
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CO和CO2,本節主要學習CO的性質。
從集氣瓶中排出一瓶CO氣體。(集氣瓶倒置)
[提問]
通過觀察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回答后給出CO的密度(1.75克/升)
【觀察并回答】CO是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設問]
將一盆水放在煤爐上能否防止煤氣中毒?為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物理性質
活動2【講授】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在通常情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上面所說的煤氣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這是它的化學性質。
[板書]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問]為什么會發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學生閱讀課文
(1)中毒原因
一氧化碳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的結合,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再與氧氣結合,造成生物體內缺氧。
(2)防治措施
用煤爐取暖時,注意通風。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時,輕者呼吸大量空氣,重者送往醫院治療。
[多媒體展示]
燃燒的煤爐中發生的反應:
活動3【活動】提問
[提問]
1.煤爐或煤氣燃燒時火餡的顏色是怎樣的?(說明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現象說明CO有什么性質?指導學生完成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用什么方法檢驗CO燃燒產物?
[板書]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CO燃燒時發出藍色火焰。
完成化學方程式:2CO+O2點燃2CO2
活動4【活動】討論
討論并回答:
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物是CO2。
觀察、驗證實驗現象。
活動5【講授】碳元素的化合價
[講述]根據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析,CO可以從O2繼續得到氧變成CO2。
標出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并進行分析。
活動6【活動】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設問]CO能否從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質中奪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實驗]CO還原CuO
活動7【活動】板書
[板書]3、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投影]實驗裝置圖
活動8【活動】思考討論
1、加熱前為什么選通一會兒CO氣體?
2、為什么停止反應后,先熄滅加熱的酒精燈,直到冷卻后再停止通入CO?
3、試管上尖嘴處排出的主要氣體是什么?應如何處理?為什么?
活動9【活動】小結
1、排盡試管內的空氣,防止CO不純加熱時發生爆炸
2、防止生成的Cu重新被氧化。
3、未反應完的尾氣一氧化碳最簡單的處理方法:是用酒精燈點燃處理,避免散逸到大氣中,而污染環境。也可循環利用作燃料,也可收集起來。
活動10【活動】拓展
復習有關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活動11【講授】小結實驗步驟
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將一氧化碳氣體驗純;
3、點燃裝置最后邊的酒精燈;
4、通入一氧化碳氣體;
5、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6、反應完畢,先撤燈,后撤氣,再熄滅后邊的酒精燈。
[注意]在點燃或加熱任何可燃性氣體之前,都必須先驗純。
活動12【練習】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一氧化碳的密度與空氣相比( )
A 、比空氣的大B、比空氣的小C、與空氣的相等D、無法判斷
2、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
A、難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易溶于水
二、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有人說,一聞到煤氣氣味就趕快將煤爐搬到室外去.
2、有人說,只要在煤爐上放一盆水,就可以預防煤氣中毒了.
三、思考題
(1)怎樣除去CO中的CO2?
(2)怎樣除去CO2中的CO?
活動13【講授】板書設計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二課時一氧化碳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在通常情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毒性
(1)中毒原因
(2)防治措施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實物導入
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CO和CO2,本節主要學習CO的性質。
從集氣瓶中排出一瓶CO氣體。(集氣瓶倒置)
[提問]
通過觀察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回答后給出CO的密度(1.75克/升)
【觀察并回答】CO是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設問]
將一盆水放在煤爐上能否防止煤氣中毒?為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物理性質
活動2【講授】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在通常情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上面所說的煤氣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這是它的化學性質。
[板書]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問]為什么會發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學生閱讀課文
(1)中毒原因
一氧化碳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的`結合,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再與氧氣結合,造成生物體內缺氧。
(2)防治措施
用煤爐取暖時,注意通風。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時,輕者呼吸大量空氣,重者送往醫院治療。
[多媒體展示]
燃燒的煤爐中發生的反應:
活動3【活動】提問
[提問]
1.煤爐或煤氣燃燒時火餡的顏色是怎樣的?(說明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現象說明CO有什么性質?指導學生完成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用什么方法檢驗CO燃燒產物?
[板書]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CO燃燒時發出藍色火焰。
完成化學方程式:2CO+O2點燃2CO2
活動4【活動】討論
討論并回答:
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物是CO2。
觀察、驗證實驗現象。
活動5【講授】碳元素的化合價
[講述]根據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析,CO可以從O2繼續得到氧變成CO2。
標出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并進行分析。
活動6【活動】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設問]CO能否從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質中奪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實驗]CO還原CuO
活動7【活動】板書
[板書]3、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投影]實驗裝置圖
活動8【活動】思考討論
1、加熱前為什么選通一會兒CO氣體?
2、為什么停止反應后,先熄滅加熱的酒精燈,直到冷卻后再停止通入CO?
3、試管上尖嘴處排出的主要氣體是什么?應如何處理?為什么?
活動9【活動】小結
1、排盡試管內的空氣,防止CO不純加熱時發生爆炸
2、防止生成的Cu重新被氧化。
3、未反應完的尾氣一氧化碳最簡單的處理方法:是用酒精燈點燃處理,避免散逸到大氣中,而污染環境。也可循環利用作燃料,也可收集起來。
活動10【活動】拓展
復習有關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活動11【講授】小結實驗步驟
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將一氧化碳氣體驗純;
3、點燃裝置最后邊的酒精燈;
4、通入一氧化碳氣體;
5、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6、反應完畢,先撤燈,后撤氣,再熄滅后邊的酒精燈。
[注意]在點燃或加熱任何可燃性氣體之前,都必須先驗純。
活動12【練習】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一氧化碳的密度與空氣相比( )
A 、比空氣的大B、比空氣的小C、與空氣的相等D、無法判斷
2、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
A、難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易溶于水
二、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有人說,一聞到煤氣氣味就趕快將煤爐搬到室外去.
2、有人說,只要在煤爐上放一盆水,就可以預防煤氣中毒了.
三、思考題
(1)怎樣除去CO中的CO2?
(2)怎樣除去CO2中的CO?
活動13【講授】板書設計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二課時一氧化碳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在通常情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毒性
(1)中毒原因
(2)防治措施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Tags:課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學設計,反思
一氧化碳 教案 篇8
一、教學理念
通過探究式的教學活動設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在學習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并培養學生探索的興趣。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常識進行教學情景的創設,使得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并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認識和感知化學學習的奧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學性質,了解其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懂得設計實驗來驗證物質性質的方法。
(3)學會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現象,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去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3)經過親自動手實驗,讓學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進行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
(2)通過用浸過石蕊溶液的小花來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穩定性。
四、教學策略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多次接觸和了解過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質,因此教師在引入時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總結和歸納,這樣,除了可以培養學生的整理歸納能力以外,還可以避免重復與羅嗦。
2.教材首先介紹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然后講二氧化碳的性質,這就使得教師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質(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在講解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時就直接告訴學生。而在課題3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為了使這一教學重點得以突出,教師配合課本120頁的習題4設計了一個學生探究活動──讓學生對“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質進行實驗設計。
3.對本課題的兩個探究學習活動設計各有側重:探究活動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把重點放在了實驗的設計方面,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有關問題設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回到家里繼續進行實驗求證;探究活動2: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則更側重了實驗的實施過程和對有關現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結論等,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兩個實驗探究活動都鋪設了巧妙的階梯:對探究活動1采用了先演示實驗后給出提示的方法,對探究活動2則采用了填寫表格的形式,從而使得學生的探究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
五、教學準備
1.教師的準備:CAI多媒體課件、裝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500 mL、350 mL)2瓶或以上、階梯蠟燭、火柴、小燒杯(裝水)等。
2.學生分組實驗的用品準備:大試管、單孔橡皮塞、導氣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膠導管、藥匙、酒精燈、小木條、火柴、集氣瓶(2個)、玻璃片(2片)、小燒杯、鑷子、浸過石蕊試液的小花(每小組4朵)、稀鹽酸、醋酸等。
3.學生準備:分好四人合作的學習小組并復習學過的有關二氧化碳的性質。
六、教學過程
附:學生學習資料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課時)
課堂小探究
1.請你根據課本p114頁實驗6-5和實驗6-6的構想,設計一些實驗來證明:(可畫圖)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2)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2.根據四朵浸有石蕊試液的小花在不同條件下顏色的變化,探究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生成物
生活事例鏈接
1.北方的農村,許多人家里都設有地窖用來貯存蔬菜。由于 致使里面含有大量的 氣體,因此,人們在進入地窖之前,往往會做一個“燈火實驗”:就是把燃著的 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 ,證明里面聚有大量的 氣體,不宜進入;當看到 ,證明里面的 氣體較少,可以進去。
2.為了讓用石灰漿抹的墻壁快點干燥,人們常在室內生個炭火盆,這是為什么?為什么開始放炭火盆時,墻壁反而變潮濕了?
3.在意大利有一個奇怪的山洞,人稱“死狗洞”。人如果牽著一只狗進去的話,狗很快就會昏迷,但人卻安然無恙,你能猜想這是為什么嗎?
課后小探究
家庭小實驗:請你利用家庭中的一些小物品來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并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