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教案(通用6篇)
《一氧化碳》教案 篇1
一氧化碳的性質:
從CO和的化學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個氧原子。由于分子構成的不同,兩者的性質有很大的差別。(結構決定性質)。
【指導閱讀】 閱讀97頁第1自然段(注意與物理性質的比較)。
1.物理性質:CO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提問:制取CO氣體時應如何收集?
歸納:不宜用排空氣法收集,因CO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劇毒。應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現象:發出藍色火焰、放熱。
特別指出:和其他可燃氣體一樣,點燃CO之前必須先驗純。
提問:為什么要驗純?怎樣驗純?
明確:若CO不純,點燃時可能發生爆炸,因CO的爆炸極限是12.5%~74%。驗純的方法同氫氣的驗純。
講述:煤爐里煤層上方的藍色火焰就是CO在燃燒時所產生的。(引導學生看圖課本第97頁5-22)。水煤氣是CO和的混合氣。
引導回憶:不僅能與氧氣反應,還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氫氣還原氧化銅。
設問:CO是否也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導學生思考:①實驗的儀器、藥品有哪些?②課本上圖5-23、圖5-13、圖5-18有什么明顯區別?③主要操作步驟有哪些?
要求學生觀察:①玻璃管中發生了什么變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產生了什么現象?
讓學生分析有關現象得出正確結論。
歸納并出示小黑板:
藥品:CO、CuO、溶液。
儀器:鐵架臺、玻璃管、單孔橡皮塞、雙孔橡皮塞、酒精燈、導管、細口瓶、氣球。
步驟:
①先通一會兒CO氣體;(為什么?)
②點燃酒精燈加熱;
③停止加熱;
④處理收集到的尾氣。
現象:玻璃管中黑色固體變為光亮的紅色固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CO使CuO還原成Cu,同時生成。在該反應中,CO是還原劑,表現出還原性。
(2)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強調:
①CO必須干燥、純凈。這樣有利于反應的進行,也避免了實驗事故的發生。
②增加尾氣收集裝置是十分必要的。因從導管進入細口瓶的氣體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許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③尾氣的處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課本99頁圖給出了處理尾氣的另一種方法。
提問:還原CuO、C還原CuO、CO不原CuO,三個反應有何異同點?
歸納:①反應CuO中均為氧化劑,、C、CO分別作還原劑。②前兩個反應屬置換反應,最后一個不是。
討論: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質決定用途)
歸納并板書:
① 作氣體燃料;
② 作冶金工業上的還原劑。
高爐煉鐵的化學反應原理是:
討論:如何實現CO和CO2之間的相互轉變?
歸納并板書:與CO之間的互相轉變。
提問:煤氣中毒是怎么回事?
講解:煤氣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氣中毒就是CO中毒。因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的輸氧功能受到破壞,從而導致體內缺氧,產生頭痛、昏迷,嚴重時發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劇毒!!使用時必須注意安全。
討論:如何防止CO中毒?
講解:使用時應注意通風、排氣。在液化煤氣中添加具有特殊氣味的物質能幫助人們判斷是否發生了煤氣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發生。
提問:空氣中有無CO氣體呢?如果有,會產生怎樣的危害性?
閱讀:99頁中間部分。
明確:①空氣中氣體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來自汽車排放的尾氣等。③空氣污染的危害性極大,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
4.CO對空氣的污染。
CO危害嚴重!造成環境污染有很多人為的因素。每個人都應增強環保意識,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一氧化碳》教案 篇2
教學重點及難點:
1.CO化學性質實驗的組合設計和實施。
2.使用CO時的防毒意識和處理手段。
教學過程 :
引入:通過回憶、對比、觀察、閱讀,初步認識CO的主要性質。
[講解] 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剛剛學過,利用對比和觀察法來初步認識CO。
[展示] CO、CO2樣品(CO的貯氣瓶內有水)
[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快速閱讀教材、討論發言、填表記錄。
學生:回憶已有的CO2知識、觀察實物、閱讀教材、師生對話、填表、對比CO2認識CO。
CO2
CO
色味態
無色無味氣體
無色無味氣體
溶解性
可溶
難溶
可燃性
不燃燒
不支持燃燒
可燃
氧化性還原性
弱氧化性
還原性
與堿液反應
可反應
不反應
特性
有毒
展開:
提出探究問題:如何用實驗驗證CO的化學性質?
(明確CO的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不與石灰水等堿液反應。)
設計實驗方案:分組設計、討論,教師巡視、參與討論、協助解決疑難問題、了解設計思路。
分組討論、可用三個獨立實驗來驗證,也可用一個實驗全解決。
l 三個實驗分別考慮時,可參考H2、CO2的性質實驗,但要考慮CO的毒性改造裝置,通過改造形成初步設計。
可燃性:改H2燃燒裝置,倒扣燒杯內壁涂石灰水
還原性:改H2還原CuO的裝置
1.普通試管改成雙通試管
2.加尾氣中CO2的檢驗、除去裝置(石灰水洗氣瓶)
3.加尾氣中CO的處理裝置(酒精燈點燃)
不與石灰水反應:改CO2與石灰水反應的裝置:在盛石灰水的試管口加雙孔塞,加一尖嘴導管點燃CO。
l 設計一個實驗裝置時,實驗順序為:先檢驗不與石灰水反應裝置、干燥CO裝置、還原CuO裝置、檢驗CO2的生成并除尾氣中的CO2裝置、最后點燃CO并檢驗CO2的生成裝置。
組織交流:強調CO的毒性,討論防毒的幾種辦法,強化環保意識。特別是檢驗還原性、與堿液反應情況時要考慮CO的吸收和處理。
l 每個小組選代表展示本組實驗設計、說明設計意圖。
l 其他同學質疑。
l 充分討論后組內再修改方案。
CO尾氣處理的主要方法:
1.點燃(無CO2)
2.回收
實施方案:
l 首先組織同學討論實驗步驟(一個實驗組),再次強化防毒意識,確保實驗成功;
l 然后協助代表組實驗;
l 提醒其他組記錄實驗現象。
l 選出一組代表(設計一個實驗的小組代表)
l 討論實驗步驟
1.連接儀器(連)
2.檢查氣密性(查)
3.裝藥品(裝)
4.通CO氣體(通),立即點燃尾氣(點)
5.加熱氧化銅(點)
6.先停止加熱(滅)、再停止通氣,停止點燃尾氣(停)
l 在教師監控下、在毒氣柜內實驗。
l 其他小組同學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總結:
l 引導學生在實驗基礎上形成知識,明確物質的化學性質源于化學實驗。
l 同時第三次強
調在實驗室使用CO時自我保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方法。
小組討論、自愿發言
l 總結CO的化學性質:
1.可燃性
2.還原性
3.不與石灰水等堿液反應
l 總結毒性
在實驗室使用CO時注意通風、尾氣吸收或處理、操作要得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環境保護。
結束:討論CO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產生、應用、尾氣處理等問題
引導學生討論思考題,了解實際生活生產中CO的產生、防毒與中毒處理、用途,形成對CO全面、辯證的認識。
思考、討論、發言、答題
l 討論課上思考題
1.冬天用煤火取暖,使用不當會發生煤氣中毒,為了防止中毒,在爐子上放一盆水,管用嗎?
2.冬天,在已發動但未行駛的小轎車中取暖,引起汽車尾氣中毒,如何處理?。
3.鋼鐵廠利用大量的煤不完全燃燒產生的CO還原氧化鐵煉鐵,會給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嗎?
l 形成認識:
1.CO有毒。利用其性質考慮處理CO,防止環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確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會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氣體燃料、冶煉金屬。
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查閱資料、訪談等方法,了解身邊的化學,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l 記錄課后思考題:調查你身邊產生CO較多的地方,了解或設想處理方法。課后進行調查、寫出調查報告、全班展示交流
《一氧化碳》教案 篇3
一氧化碳的性質:
從CO和的化學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個氧原子。由于分子構成的不同,兩者的性質有很大的差別。(結構決定性質)。
【指導閱讀】 閱讀97頁第1自然段(注意與物理性質的比較)。
1.物理性質:CO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提問:制取CO氣體時應如何收集?
歸納:不宜用排空氣法收集,因CO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劇毒。應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現象:發出藍色火焰、放熱。
特別指出:和其他可燃氣體一樣,點燃CO之前必須先驗純。
提問:為什么要驗純?怎樣驗純?
明確:若CO不純,點燃時可能發生爆炸,因CO的爆炸極限是12.5%~74%。驗純的方法同氫氣的驗純。
講述:煤爐里煤層上方的藍色火焰就是CO在燃燒時所產生的。(引導學生看圖課本第97頁5-22)。水煤氣是CO和的混合氣。
引導回憶:不僅能與氧氣反應,還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氫氣還原氧化銅。
設問:CO是否也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導學生思考:①實驗的儀器、藥品有哪些?②課本上圖5-23、圖5-13、圖5-18有什么明顯區別?③主要操作步驟有哪些?
要求學生觀察:①玻璃管中發生了什么變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產生了什么現象?
讓學生分析有關現象得出正確結論。
歸納并出示小黑板:
藥品:CO、CuO、溶液。
儀器:鐵架臺、玻璃管、單孔橡皮塞、雙孔橡皮塞、酒精燈、導管、細口瓶、氣球。
步驟:
①先通一會兒CO氣體;(為什么?)
②點燃酒精燈加熱;
③停止加熱;
④處理收集到的尾氣。
現象:玻璃管中黑色固體變為光亮的紅色固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CO使CuO還原成Cu,同時生成。在該反應中,CO是還原劑,表現出還原性。
(2)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強調:
①CO必須干燥、純凈。這樣有利于反應的進行,也避免了實驗事故的發生。
②增加尾氣收集裝置是十分必要的。因從導管進入細口瓶的氣體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許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③尾氣的處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課本99頁圖給出了處理尾氣的另一種方法。
提問:還原CuO、C還原CuO、CO不原CuO,三個反應有何異同點?
歸納:①反應CuO中均為氧化劑,、C、CO分別作還原劑。②前兩個反應屬置換反應,最后一個不是。
討論: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質決定用途)
歸納并板書:
① 作氣體燃料;
② 作冶金工業上的還原劑。
高爐煉鐵的化學反應原理是:
討論:如何實現CO和CO2之間的相互轉變?
歸納并板書:與CO之間的互相轉變。
提問:煤氣中毒是怎么回事?
講解:煤氣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氣中毒就是CO中毒。因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的輸氧功能受到破壞,從而導致體內缺氧,產生頭痛、昏迷,嚴重時發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劇毒!!使用時必須注意安全。
討論:如何防止CO中毒?
講解:使用時應注意通風、排氣。在液化煤氣中添加具有特殊氣味的物質能幫助人們判斷是否發生了煤氣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發生。
提問:空氣中有無CO氣體呢?如果有,會產生怎樣的危害性?
閱讀:99頁中間部分。
明確:①空氣中氣體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來自汽車排放的尾氣等。③空氣污染的危害性極大,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
4.CO對空氣的污染。
CO危害嚴重!造成環境污染有很多人為的因素。每個人都應增強環保意識,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一氧化碳》教案 篇4
懷寧縣石鏡初中 陳善文[知識教學點]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對環境的污染。[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1.重點: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2.難點:從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組成的不同,了解它們在性質上的差異。3.疑點:向爐火中撒少量的水后,為何爐火燒得更旺?4.解決方法:(1)學生閱讀教材,比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物理性質。(2)教師演示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通過討論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3)結合生活實際,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對環境的污染,加強環保觀念。[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對環境的污染。(二)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寫出碳單質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引言:我們知道碳有兩種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組成上,它們只相差一個氧原子,這種組成上的差異會給它們性質上帶來什么差異呢?下面,我們來學習CO的某些特性。[板書]:一.一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1.物理性質(與CO2相比較)復習提問:CO2有哪些物理性質呢?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97第一段,從顏色、狀態、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質[板書]: 色、味、態密度溶解性 CO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CO2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大能溶于水2.化學性質(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教師活動:演示實驗5—10。學生活動:(1)觀察火焰顏色,當把內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時,觀察石灰水變化。(2)根據實驗現象,判斷有何物質生成?寫出化學方程式。講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與O2(或空氣)混合后點燃都有可能發生爆炸,注意點燃前應檢驗CO氣體的純度。提問:(1)如何用化學方法區別CO和H2?(2)如何用化學方法區別CO和CO2?學生活動: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目的意圖:使學生認識到CO和H2的化學性質比較相似,可根據它們發生化學反應時,生成物不同來區別;CO和CO2的化學性質有很大差異,根據它們的化學性質來區別。[板書]:(2)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教師活動:講解演示實驗5—11。學生活動:觀察黑色氧化銅的變化和澄清石灰水的變化,根據實驗現象,判斷有什么物質生成,并寫出化學方程式。講解:CO在反應中奪取了CuO中的O,使CuO還原成Cu,同時生成CO2。反應說明CO具有還原性,這個特性與O2、C相似。[板書]: COH2C 可燃性2CO + O2 ==2CO2藍色火焰2H2 + O2 ==2H2O淡藍色火焰C + O2 ==CO2 還原性CO+CuO==Cu+CO2H2+CuO==Cu+H2OC+2CuO==Cu+CO23.一氧化碳的用途提問:根據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思考它有哪些用途?學生活動:①總結出一氧化碳的用途。②閱讀教材中的選學材料,了解水煤氣的成分,并思考選學材料中提出的問題。[板書]:(1)氣體燃料(2)冶煉金屬:Fe2O3 + 3CO ==2Fe + 3CO2二.一氧化碳的毒性學生活動:(1)閱讀教材第99頁,理解CO中毒的生理過程。(2)分組討論教材第100頁的習題3。教師活動: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板書]:三.一氧化碳對空氣的污染學生活動:(1)閱讀教材第99頁。(2)討論CO這種污染物是怎樣產生的?如何防止污染,講解:CO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在人類生活和工業生產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有劇毒,又污染空氣,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對環境的污染。對于CO,我們要“一分為二”地認識它。[總結、擴展]1.CO和CO2性質的差異。2.CO和H2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布置作業 ]1.教材P100習題2。2.用什么方法鑒別空氣、O2、H2、CO和CO2?
《一氧化碳》教案 篇5
一氧化碳的性質:
從co和的化學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個氧原子。由于分子構成的不同,兩者的性質有很大的差別。(結構決定性質)。
【指導閱讀】 閱讀97頁第1自然段(注意與物理性質的比較)。
1.物理性質:co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提問:制取co氣體時應如何收集?
歸納:不宜用排空氣法收集,因co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劇毒。應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現象:發出藍色火焰、放熱。
特別指出:和其他可燃氣體一樣,點燃co之前必須先驗純。
提問:為什么要驗純?怎樣驗純?
明確:若co不純,點燃時可能發生爆炸,因co的爆炸極限是12.5%~74%。驗純的方法同氫氣的驗純。
講述:煤爐里煤層上方的藍色火焰就是co在燃燒時所產生的。(引導學生看圖課本第97頁5-22)。水煤氣是co和的混合氣。
引導回憶:不僅能與氧氣反應,還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氫氣還原氧化銅。
設問:co是否也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導學生思考:①實驗的儀器、藥品有哪些?②課本上圖5-23、圖5-13、圖5-18有什么明顯區別?③主要操作步驟有哪些?
要求學生觀察:①玻璃管中發生了什么變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產生了什么現象?
讓學生分析有關現象得出正確結論。
歸納并出示小黑板:
藥品:co、cuo、溶液。
儀器:鐵架臺、玻璃管、單孔橡皮塞、雙孔橡皮塞、酒精燈、導管、細口瓶、氣球。
步驟:
①先通一會兒co氣體;(為什么?)
②點燃酒精燈加熱;
③停止加熱;
④處理收集到的尾氣。
現象:玻璃管中黑色固體變為光亮的紅色固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co使cuo還原成cu,同時生成。在該反應中,co是還原劑,表現出還原性。
(2)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強調:
①co必須干燥、純凈。這樣有利于反應的進行,也避免了實驗事故的發生。
②增加尾氣收集裝置是十分必要的。因從導管進入細口瓶的氣體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許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③尾氣的處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課本99頁圖給出了處理尾氣的另一種方法。
提問:還原cuo、c還原cuo、co不原cuo,三個反應有何異同點?
歸納:①反應cuo中均為氧化劑,、c、co分別作還原劑。②前兩個反應屬置換反應,最后一個不是。
討論: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質決定用途)
歸納并板書:
① 作氣體燃料;
② 作冶金工業上的還原劑。
高爐煉鐵的化學反應原理是:
討論:如何實現co和co2之間的相互轉變?
歸納并板書:與co之間的互相轉變。
提問:煤氣中毒是怎么回事?
講解:煤氣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氣中毒就是co中毒。因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的輸氧功能受到破壞,從而導致體內缺氧,產生頭痛、昏迷,嚴重時發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劇毒!!使用時必須注意安全。
討論:如何防止co中毒?
講解:使用時應注意通風、排氣。在液化煤氣中添加具有特殊氣味的物質能幫助人們判斷是否發生了煤氣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發生。
提問:空氣中有無co氣體呢?如果有,會產生怎樣的危害性?
閱讀:99頁中間部分。
明確:①空氣中氣體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來自汽車排放的尾氣等。③空氣污染的危害性極大,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
4.co對空氣的污染。
co危害嚴重!造成環境污染有很多人為的因素。每個人都應增強環保意識,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一氧化碳》教案 篇6
教學重點及難點:
1.CO化學性質實驗的組合設計和實施。
2.使用CO時的防毒意識和處理手段。
教學過程 :
引入:通過回憶、對比、觀察、閱讀,初步認識CO的主要性質。
[講解] 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剛剛學過,利用對比和觀察法來初步認識CO。
[展示] CO、CO2樣品(CO的貯氣瓶內有水)
[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快速閱讀教材、討論發言、填表記錄。
學生:回憶已有的CO2知識、觀察實物、閱讀教材、師生對話、填表、對比CO2認識CO。
CO2
CO
色味態
無色無味氣體
無色無味氣體
溶解性
可溶
難溶
可燃性
不燃燒
不支持燃燒
可燃
氧化性還原性
弱氧化性
還原性
與堿液反應
可反應
不反應
特性
有毒
展開:
提出探究問題:如何用實驗驗證CO的化學性質?
(明確CO的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不與石灰水等堿液反應。)
設計實驗方案:分組設計、討論,教師巡視、參與討論、協助解決疑難問題、了解設計思路。
分組討論、可用三個獨立實驗來驗證,也可用一個實驗全解決。
l 三個實驗分別考慮時,可參考H2、CO2的性質實驗,但要考慮CO的毒性改造裝置,通過改造形成初步設計。
可燃性:改H2燃燒裝置,倒扣燒杯內壁涂石灰水
還原性:改H2還原CuO的裝置
1.普通試管改成雙通試管
2.加尾氣中CO2的檢驗、除去裝置(石灰水洗氣瓶)
3.加尾氣中CO的處理裝置(酒精燈點燃)
不與石灰水反應:改CO2與石灰水反應的裝置:在盛石灰水的試管口加雙孔塞,加一尖嘴導管點燃CO。
l 設計一個實驗裝置時,實驗順序為:先檢驗不與石灰水反應裝置、干燥CO裝置、還原CuO裝置、檢驗CO2的生成并除尾氣中的CO2裝置、最后點燃CO并檢驗CO2的生成裝置。
組織交流:強調CO的毒性,討論防毒的幾種辦法,強化環保意識。特別是檢驗還原性、與堿液反應情況時要考慮CO的吸收和處理。
l 每個小組選代表展示本組實驗設計、說明設計意圖。
l 其他同學質疑。
l 充分討論后組內再修改方案。
CO尾氣處理的主要方法:
1.點燃(無CO2)
2.回收
實施方案:
l 首先組織同學討論實驗步驟(一個實驗組),再次強化防毒意識,確保實驗成功;
l 然后協助代表組實驗;
l 提醒其他組記錄實驗現象。
l 選出一組代表(設計一個實驗的小組代表)
l 討論實驗步驟
1.連接儀器(連)
2.檢查氣密性(查)
3.裝藥品(裝)
4.通CO氣體(通),立即點燃尾氣(點)
5.加熱氧化銅(點)
6.先停止加熱(滅)、再停止通氣,停止點燃尾氣(停)
l 在教師監控下、在毒氣柜內實驗。
l 其他小組同學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總結:
l 引導學生在實驗基礎上形成知識,明確物質的化學性質源于化學實驗。
l 同時第三次強
調在實驗室使用CO時自我保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方法。
小組討論、自愿發言
l 總結CO的化學性質:
1.可燃性
2.還原性
3.不與石灰水等堿液反應
l 總結毒性
在實驗室使用CO時注意通風、尾氣吸收或處理、操作要得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環境保護。
結束:討論CO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產生、應用、尾氣處理等問題
引導學生討論思考題,了解實際生活生產中CO的產生、防毒與中毒處理、用途,形成對CO全面、辯證的認識。
思考、討論、發言、答題
l 討論課上思考題
1.冬天用煤火取暖,使用不當會發生煤氣中毒,為了防止中毒,在爐子上放一盆水,管用嗎?
2.冬天,在已發動但未行駛的小轎車中取暖,引起汽車尾氣中毒,如何處理?。
3.鋼鐵廠利用大量的煤不完全燃燒產生的CO還原氧化鐵煉鐵,會給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嗎?
l 形成認識:
1.CO有毒。利用其性質考慮處理CO,防止環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確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會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氣體燃料、冶煉金屬。
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查閱資料、訪談等方法,了解身邊的化學,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l 記錄課后思考題:調查你身邊產生CO較多的地方,了解或設想處理方法。課后進行調查、寫出調查報告、全班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