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化學教案 > 高中化學教案 > 高一化學教案 > 原子結構(精選13篇)

原子結構

發布時間:2023-07-27

原子結構(精選13篇)

原子結構 篇1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  復習原子構成的初步知識,使學生懂得質量數和AZX的含義,掌握構成原子的粒子間的關系。

  2.  了解關于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特征和常識。

  3.  理解電子云的描述和本質。

  4.  了解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能畫出1~號元素的示意圖。

  能力目標:

  培養自學能力、歸納總結能力、類比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教學難點 :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的特征,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復習]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構成,原子為什么顯電中性?

  [板書]一、原子核

  1。

  質子:                1.6726×10-27kg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1.6748×10-27kg

  電子:                        1.6726×10-27kg/1836

  注意: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            近似原子量=質子數+中子數

  原子的粒子間的關系:

  決定元素種類的是:           ,決定原子質量的是:            

  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主要是:                ,決定原子種類的是:        

  1.6726×10-27kg

  1.66×10-27kg

  2.質量數

  質子的相對質量=                    =1.007≈1

  1.6748×10-27kg

  1.66×10-27kg

  中子的相對質量=                     =1.008≈1

  將原子核內所有的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值整數加起來,所得的數值叫質量數(A)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N  =  A – Z

  練習:用AZX表示原子:

  (1)       求中性原子的中子數:N=             

  (2)       求陽離子的中子數,AXn+共有x個電子,則N=         

  (3)       求陰離子的中子數,AXn-共有x個電子,則N=         

  (4)       求中性分子或原子團的中子數,12C16O2分子中,N=            

  (5)       A2-原子核內有x個中子,其質量數為m,則n g A2-離子所含電子的物質的量為

  :                        .

  二、核外電子運動的特征

  請一位同學講述宏觀物體的運動的特征。

  比較電子的運動和宏觀物體的運動。

  1.  核外電子運動的特征:

  (1)       帶負電荷,質量很小。

  (2)       運動的空間范圍小。

  (3)       高速運動。

  學生閱讀課本P91,播放電子云形成的動畫。

  2.  電子云

  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一定范圍內出現,可以想象為一團帶負電荷的云霧籠罩在原子核的周圍,所以人們形象地把它叫做“電子云”。

  注意:(1)圖中的每個小黑點并不代表一個電子,小黑點的疏密表示電子在核外單位體積內出現機會的多少。

  (2)“電子云”是核外電子運動的一種形象化表示。

  1.  已知一種碳原子(質子數、中子數均為6)的一個原子的質量為m kg,若一個鐵原子的質量為n kg ,則鐵的原子量是          

  2.以下有關電子云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電子云示意圖的小黑點疏密表示電子在核外空間出現機會的多少

  B 電子云示意圖中的每一個小黑點表示一個電子

  C 小黑點表示電子,黑點愈多核附近的電子就愈多

  D 小黑點表示電子繞核作圓周運動的軌道

  第二課時

  [復習]1。原子的結構。

  2.  電子云的概念及核外電子運動的特征。

  對于多電子的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要復雜一些,通常,能量低的在離核較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在離核較遠的區域運動。

  三、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1.  電子層

  層序數

  1

  2

  3

  4

  5

  6

  7

  電子層符號

  K

  L

  M

  N

  O

  P

  Q

  離核遠近

  能量

  研究下稀有氣體元素原子電子層排布的情況

  核電荷數

  元素

  名稱

  元素

  符號

  各電子層的電子數

  K

  L

  M

  N

  O

  P

  2

  氦

  He

  2

  10

  氖

  Ne

  2

  8

  18

  氬

  Ar

  2

  8

  8

  36

  氪

  Kr

  2

  8

  18

  8

  54

  氙

  Xe

  2

  8

  18

  18

  8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討論

  1.根據上表和在初中學習的部分元素示意圖的知識,討論核電荷數1~20的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情形以及核外電子排布的一般規律,并將討論的結果分別填入下表中.

  學生填寫:

  核電

  荷數

  元素

  名稱

  元素

  符號

  各電子層的電子數

  K

  L

  M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結論:

  K層為最外層時,最多能容納的電子數

  除K層外,共他各層為最外層時,最多能容納的電子數

  次外層最多能容納的電子數

  倒數第3層最多能容納的電子數

  第n層里最多能容納的電子數

  討論

  2.根據第層最多能容納2n2個電子的規律,請你檢驗下你所判斷的K、L=M層最多能容光煥發納的電子數據是否符合這一規律。

  [練習]某原子共有5個電子層,則其O層可容納電子        個,N層可容納電子

  個。

  四、元素性質與的關系

  [問]1,舉例說明什么是“穩定結構”?

  2.  指出金屬、非金屬和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結構特點和主要性質。

  [說明]元素的化學性與有密切的關系。

  [練習]寫出具有10個電子的微粒的符號

原子結構 篇2

  〖教學目標〗

  1.復習原子構成的初步知識,使學生懂得質量數和 x的含義,掌握構成原子的粒子間的關系.

  2.使學生了解關于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特征的常識.

  3.了解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能畫出1-2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4.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科學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5.使學生認識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

  〖 教學重點〗-----原子核的結構關系計算及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 教學難點〗

  1.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的特征         2.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啟發、誘導、設問、激疑、形象比喻、討論、練習、講述

  〖教學用具〗----投影儀、膠片、畫面一樣的音樂賀卡和普通賀卡、鐵鎖、電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展示兩張外表類似的賀卡]

  〖提問〗同學們,我這兒有兩張賀卡,現在我把它們打開,請大家說出它們最明顯的不同點在哪里?為什么會不同呢?

  〖過渡〗我們知道,一種物質之所以區別于另一種物質,是由于它們具有不同的性質.而它們的性質又決定于它們各自的結構.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掌握有關物質結構的知識.然而,自然界的物質太多太多,如果我們不假思索地去一個一個地進行認識的話,既耗時間又費精力,這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這就需要我們在研究物質結構的基礎上,總結出一些規律,并以此來指導我們的實踐.    本章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板書〗第五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過渡〗研究物質的結構首先要解剖物質.我們知道,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那么,是不是任何兩個或多個原子的接觸都能生成新物質?舉例說明.

  [引導學生根據前面學過的知識來進行分析,如h2與f2在冷暗處就能反應,而h2和i2在常溫下卻不反應;na與o2常溫下迅速反應生成na2o,而真金卻不怕火煉;再如稀有氣體等等……]

  〖提問〗為什么常溫下氫原子與氟原子“一拍即合”,而氫原子與氖原子卻“老死不相往來”呢?

  要知其究竟,必須揭開原子內部的秘密,即認識原子的結構.

  〖板書〗第一節 原子結構(第一課時)

  〖提問〗關于原子結構,我們在初中就已熟悉.請大家說出構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們怎樣構成原子的?

  〖思考〗

  〖結論〗構成原子的粒子有質子、中子、電子三種;其中,質子和中子構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電子在核外做高速運動.

  〖板書〗一、原子結構

  〖思考〗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的原子結構知識,結合下表,來認識一下構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質.

  〖投影展示表5-1〗-----表5-1 構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質

  構成原子的粒子

  電子

  質子

  中子

  電性和電量

  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

  不顯電性

  質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對質量①

  1/1836(電子與質子質量之比)

  1.007

  1.008

  注①是指對12c原子質量的1/12(1.661×10-27 kg)相比較所得的數值.

  (學生總結)通過上表我們知道,構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顯電性,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探究〗我這兒有一把鐵鎖,(舉起鐵鎖)接觸它是否會有觸電的感覺?

  〖問題探究〗金屬均由原子構成,而原子中又含有帶電粒子,那它為什么不顯電性呢?

  〖思考〗原子內部微粒電性

  〖結論〗原子內部,質子所帶正電荷和電子所帶負電荷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原子作為一個整體不顯電性.

  〖過渡〗從原子的結構我們可知,原子核帶正電,它所帶的電荷數——核電荷數決定于核內質子數

  〖思考〗如果我們用z來表示核電荷數,可以得到什么關系?

  〖結論〗核電荷數(z)=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過渡〗下面,我們再來深入了解一下原子核與原子的關系.

  〖提問〗誰能形象地比喻一下原子核和原子的體積的相對大小?

  甲回答: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座十層大樓,原子核就像放置在這所大樓中央的一個櫻桃.

  乙回答:如果假設原子是一座龐大的體育場,而原子核只相當于體育場中央的一只螞蟻.

  〖過渡〗回答得很好,甲比喻說明對初中的知識掌握很牢固;乙比喻說明大家對新課的預習很到位.確切地講,原子核的體積只占原子體積的幾千萬億分之一.原子核雖小,但并不簡單,它是由質子和中子兩種粒子構成的,幾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質量,且其密度很大.

  〖投影展示有關原子核密度的資料〗原子核密度很大,假如在1cm3的容器里裝滿原子核,則它的質量就相當于1.2×108t,形象地可以比喻為需要3000輛載重4 t的卡車來運載.

  〖過渡〗其實,從表5-1中所示電子、質子、中子的相對質量也可得出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的結論.從表中可看出,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均近似等于1,而電子的質量只有質子質量的1/1836,如果忽略電子的質量,將原子核內所有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值加起來,所得數值便近似等于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我們把其稱為質量數,用符號a表示.中子數規定用符號n表示.則得出以下關系:

  〖板書〗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在化學上,我們用符號 x來表示一個質量數為a、質子數為z的具體的x原子.比如 c表示質量數為12,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

  〖思考〗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知識,思考下列問題:

  〖投影練習〗

  粒子符號

  質子數(z)

  中子數(n)

  質量數(a)

  用 x表示為

  ①o

  8

  18

  ②al

  14

  27

  ③ar

  18

  22

  ④cl

  cl

  ⑤h

  h

  (學生總結)

  通過思考練習可總結出: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三個物理量中的任意兩個量,可求出第三個物理量。

  〖投影練習〗1.某粒子用 rn-表示,下列關于該粒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所含質子數=a-n                           b.所含中子數=a-z

  c.所含電子數=z+n                          d.所帶電荷數=n

  2.某元素mn+核外有a個電子,該元素的某種原子的質量數為a,則該原子的核內中子數為( )

  a.a-a+n                                   b.a-a-n

  c.a+a-n                             d.a+a+n

  〖問題探究〗 “ o”與“o”所表示的意義是否相同?

  〖思考〗

  〖結論〗 o表示原子核內有8個中子的氧原子,而o除表示一個氧原子外,還可表示氧元素.

  〖過渡〗由以上計算我們可得出,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如下:

  〖板書〗 原子 x

  〖問題探究〗是不是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思考〗

  〖結論〗不是,如上述練習中 h原子,核內無中子,僅有一個質子.

  〖問題探究〗假如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得到或失去電子,它還會顯電中性嗎?

  〖思考〗

  〖結論〗不會,原子失去或得到電子后,成為帶電的原子——離子,不顯電中性;形成的帶正電荷的粒子叫陽離子,帶負電荷的粒子叫陰離子.

  〖問題探究〗離子所帶電荷數與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失去或得到的電子數之間有什么聯系?

  〖思考〗

  〖結論〗離子所帶電荷數與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失去或得到的電子數相等,失去幾個電子,陽離子就帶幾個單位的正電荷,得到幾個電子,陰離子就帶幾個單位的負電荷.

  〖講解并板書〗離子所帶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陽離子核外電子數=核內質子數-離子電荷數

  陰離子核外電子數=核內質子數+離子電荷數

  〖口答〗1.當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時,該粒子是________離子,帶_______電荷.

  2.當質子數(核電荷數)________核外電子數時,該粒子是陰離子,帶_______電荷.

  [投影練習]填寫表中空白.

  粒子符號

  質子數

  電子數

  ①s2-

  ②xn+

  x

  ③ym-

  y

  ④nh

  ⑤oh-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并指正錯誤]

  [小結]本節課我們重點講了原子結構及構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間的關系及其性質,它是幾代科學家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才得出來的結論.

  [作業]1.用 x符號的形式表示出10種原子.

  2.課本第94頁,二、1、2.

  〖板書設計〗

  第五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第一節 原子結構(第一課時)

  一、原子結構

  1.原子 x

  2.核電荷數(z)=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3.離子所帶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陽離子核外電子數=核內質子數-離子電荷數

  陰離子核外電子數=核內質子數+離子電荷數

原子結構 篇3

  教學目標 

  1.常識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結構.

  2.常識性了解通常情況下原子是中性的、物體不顯電性的原因.

  3.常識性了解摩擦起電的原因.

  4.通過觀察實物模型、各種媒體資料,建立原子及電子得失的微觀圖景,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的教學內容有:原子的微觀結構、原子核外電子的得失及物體帶電、摩擦起電的原因.是對第一節“摩擦起電 兩種電荷”的進一步分析和解釋,在知識結構上二者是一個有因果關系的整體.

  教法建議

  關于原子結構的知識,通過教學要使學生認識到以下幾點: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電子總共所帶的負電荷在數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

  關于摩擦起電的原因,可以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原子結構的微觀圖景,確立電子可以轉移,從而使物體可以帶兩種電荷的觀點,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解釋摩擦起電現象時,應抓住以下四點:(1)在通常情況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組成的物體也呈中性.(2)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3)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的一些電子就會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帶等量的負電.(4)強調“摩擦起電的原因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并不是摩擦創造了電荷.”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 應突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復習上一節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課.二是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初步建立一個原子結構的微觀圖景,確立電子可以轉移,從而使物體可以帶兩種電荷的觀點,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三是多啟發、多誘導,使教學過程 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

  1. 在復習上一節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課

  演示:用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吸引輕小物體.提問1:為什么玻璃棒會吸引碎紙屑?

  提問2:若將與玻璃棒摩擦過的絲綢靠近碎紙屑,會出現什么現象?提問3:自然界里存在幾種電荷?提問4: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什么電荷?摩擦起電的原因是什么?

  2.進行新課

  (1)物質的原子結構

  ①物質由分子組成.

  簡單介紹人類對物質微觀世界的認識,并舉例說明原子大小的數量級:經過科學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現在已經認識到,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徑只有10-10米左右.設想把1億個氧原子一個挨著一個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幾厘米長.原子并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人們認識原子的結構,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直到19世紀末葉,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用實驗證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電子的存在,從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結構的.

  ②原子的核式結構.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繞核高速運轉的電子所組成;原子核半徑約相當于原子半徑的十萬分之一,原子核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實驗證明:一個電子所帶電量為1.6×10-19庫.一個電子也可叫做一個元電荷,用符號e表示.任何帶電體帶的電量都是e的整數倍.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多少個電子所帶的電量是1庫?(6.25×1018個)

  提問:那么通常情況下,物體為什么不顯電性呢?(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電子總共所帶的負電荷在數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

  不同物質中的原子核所帶的電量并不相同,核外電子的數目也不相同.(利用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掛圖,講解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結構.)了解物質的原子結構.

  (2)摩擦起電的原因

  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原子結構模型和原子得失電子的微觀圖景,并進一步歸納出結論:

  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②失去部分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多余電子的物體帶等量的負電.

  討論: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玻璃棒帶什么電?為什么帶正電?

  (3)摩擦起電的實質

  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并不是摩擦創造了電荷.

  探究活動

  上物理課時,老師精心準備的靜電儀器,用絲綢摩擦玻璃棒,常常效果不明顯,而滿教室靜觀實驗的學生卻被自己的衣服不時電一下.因為學生的運動衣褲或其他外衣面料常常用尼龍織物的,比較結實,里面再穿件毛衣比較保暖.查一下起電順序表就會發現,羊毛(羊皮)排最前面,尼龍排后,這是最容易起電的一套配置.每個人穿戴一套天然的靜電起電設備.人的一舉一動都造成摩擦,起電過程一刻也不停止.同樣我們也可以理解過去的人穿不起毛衣,也沒有這些化纖織物,棉布對棉布當然摩擦不出電來.

  為什么面粉廠車間總要灑水以保持空氣潮濕?

  油罐車為什么要拖一條鐵鏈?

  手握金屬棒用絲綢摩擦能不能帶電?

  化纖衣服面料中加一些金屬線有什么用?

原子結構 篇4

  課標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布,能用電子排布式表示常見元素的(1~36號)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

  2.了解元素電離能的含義,并能用以說明元素的某種性質

  3.了解原子核外電子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躍遷,了解其簡單應用。

  4.了解電負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質與電負性的關系。

  要點精講

  一.原子結構

  1.能級與能層

  2.原子軌道

  3.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1)構造原理:隨著核電荷數遞增,大多數元素的電中性基態原子的電子按右圖順序填入核外電子運動軌道(能級),叫做構造原理。

  能級交錯:由構造原理可知,電子先進入4s軌道,后進入3d軌道,這種現象叫能級交錯。

  說明:構造原理并不是說4s能級比3d能級能量低(實際上4s能級比3d能級能量高),而是指這樣順序填充電子可以使整個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說,整個原子的能量不能機械地看做是各電子所處軌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現代物質結構理論證實,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于最低狀態,簡稱能量最低原理。

  構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從整體角度考慮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個能級。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態多電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時存在4個量子數完全相同的電子。換言之,一個軌道里最多只能容納兩個電子,且電旋方向相反(用“↑↓”表示),這個原理稱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規則:當電子排布在同一能級的不同軌道(能量相同)時,總是優先單獨占據一個軌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這個規則叫洪特(hund)規則。洪特規則特例:當p、d、f軌道填充的電子數為全空、半充滿或全充滿時,原子處于較穩定的狀態。即p0、d0、f0、p3、d5、f7、p6、d10、f14時,是較穩定狀態。

  4.基態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電子排布式

  ①用數字在能級符號的右上角表明該能級上排布的電子數,這就是電子排布式。

  ②為了避免電子排布式書寫過于繁瑣,把內層電子達到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結構的部分以相應稀有氣體的元素符號外加方括號表示,例如k:[ar]4s1。

  (2)電子排布圖(軌道表示式)

  每個方框或圓圈代表一個原子軌道,每個箭頭代表一個電子。

  二、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電子構型與周期的關系

  (1)每周期第一種元素的最外層電子的排布式為ns1。每周期結尾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式除he為1s2外,其余為ns2np6。he核外只有2個電子,只有1個s軌道,還未出現p軌道,所以第一周期結尾元素的電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個能級組最多所容納的電子數等于一個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種類。但一個能級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級,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級。

  2、元素周期表的分區

  (1)根據核外電子排布

  ①分區

  ②各區元素化學性質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特點

  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圍電子排布,可直接判斷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即最大能層為其周期數,最外層電子數為其族序數,但應注意過渡元素(副族與第ⅷ族)的最大能層為其周期數,外圍電子數應為其縱列數而不是其族序數(鑭系、錒系除外)。

  三.元素周期律

  1.電離能、電負性

  (1)電離能是指氣態原子或離子失去1個電子時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電離能是指電中性基態原子失去1個電子轉化為氣態基態正離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電離能數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1個電子。在同一周期的元素中,堿金屬(或第ⅰa族)第一電離能最小,稀有氣體(或0族)第一電離能最大,從左到右總體呈現增大趨勢。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逐漸減小。同一原子的第二電離能比第一電離能要大

  (2)元素的電負性用來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對鍵合電子吸引力的大小。以氟的電負性為4.0,鋰的電負性為1.0作為相對標準,得出了各元素的電負性。電負性的大小也可以作為判斷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尺度,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屬三角區邊界的“類金屬”的電負性在1.8左右。它們既有金屬性,又有非金屬性。

  (3)電負性的應用

  ①判斷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及其強弱

  ②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屬三角區邊界的“類金屬”(如鍺、銻等)的電負性則在1.8左右,它們既有金屬性,又有非金屬性。

  ③金屬元素的電負性越小,金屬元素越活潑;非金屬元素的電負性越大,非金屬元素越活潑。

  ④同周期自左到右,電負性逐漸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電負性逐漸減小。

  2.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3.對角線規則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與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質是相似的。

原子結構 篇5

  教學目標

  1.常識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結構.

  2.常識性了解通常情況下原子是中性的、物體不顯電性的原因.

  3.常識性了解摩擦起電的原因.

  4.通過觀察實物模型、各種媒體資料,建立原子及電子得失的微觀圖景,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的教學內容有:原子的微觀結構、原子核外電子的得失及物體帶電、摩擦起電的原因.是對第一節“摩擦起電 兩種電荷”的進一步分析和解釋,在知識結構上二者是一個有因果關系的整體.

  教法建議

  關于原子結構的知識,通過教學要使學生認識到以下幾點: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電子總共所帶的負電荷在數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

  關于摩擦起電的原因,可以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原子結構的微觀圖景,確立電子可以轉移,從而使物體可以帶兩種電荷的觀點,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解釋摩擦起電現象時,應抓住以下四點:(1)在通常情況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組成的物體也呈中性.(2)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3)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的一些電子就會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帶等量的負電.(4)強調“摩擦起電的原因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并不是摩擦創造了電荷.”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應突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復習上一節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課.二是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初步建立一個原子結構的微觀圖景,確立電子可以轉移,從而使物體可以帶兩種電荷的觀點,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三是多啟發、多誘導,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

  1. 在復習上一節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課

  演示:用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吸引輕小物體.提問1:為什么玻璃棒會吸引碎紙屑?

  提問2:若將與玻璃棒摩擦過的絲綢靠近碎紙屑,會出現什么現象?提問3:自然界里存在幾種電荷?提問4: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什么電荷?摩擦起電的原因是什么?

  2.進行新課

  (1)物質的原子結構

  ①物質由分子組成.

  簡單介紹人類對物質微觀世界的認識,并舉例說明原子大小的數量級:經過科學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現在已經認識到,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徑只有10-10米左右.設想把1億個氧原子一個挨著一個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幾厘米長.原子并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人們認識原子的結構,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直到19世紀末葉,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用實驗證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電子的存在,從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結構的.

  ②原子的核式結構.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繞核高速運轉的電子所組成;原子核半徑約相當于原子半徑的十萬分之一,原子核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實驗證明:一個電子所帶電量為1.6×10-19庫.一個電子也可叫做一個元電荷,用符號e表示.任何帶電體帶的電量都是e的整數倍.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多少個電子所帶的電量是1庫?(6.25×1018個)

  提問:那么通常情況下,物體為什么不顯電性呢?(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電子總共所帶的負電荷在數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

  不同物質中的原子核所帶的電量并不相同,核外電子的數目也不相同.(利用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掛圖,講解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結構.)了解物質的原子結構.

  (2)摩擦起電的原因

  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原子結構模型和原子得失電子的微觀圖景,并進一步歸納出結論:

  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②失去部分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多余電子的物體帶等量的負電.

  討論: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玻璃棒帶什么電?為什么帶正電?

  (3)摩擦起電的實質

  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并不是摩擦創造了電荷.

  探究活動

  上物理課時,老師精心準備的靜電儀器,用絲綢摩擦玻璃棒,常常效果不明顯,而滿教室靜觀實驗的學生卻被自己的衣服不時電一下.因為學生的運動衣褲或其他外衣面料常常用尼龍織物的,比較結實,里面再穿件毛衣比較保暖.查一下起電順序表就會發現,羊毛(羊皮)排最前面,尼龍排后,這是最容易起電的一套配置.每個人穿戴一套天然的靜電起電設備.人的一舉一動都造成摩擦,起電過程一刻也不停止.同樣我們也可以理解過去的人穿不起毛衣,也沒有這些化纖織物,棉布對棉布當然摩擦不出電來.

  為什么面粉廠車間總要灑水以保持空氣潮濕?

  油罐車為什么要拖一條鐵鏈?

  手握金屬棒用絲綢摩擦能不能帶電?

  化纖衣服面料中加一些金屬線有什么用?

原子結構 篇6

  1.3 原子結構的模型

  教學目標:

  1、了解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模型及其在歷史上的發展過程,體驗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同位素的結構特點,能說出1-2項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質也可由離子構成,認識離子微粒大小的數量級。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了解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模型及其在歷史上的發展過程,體驗建立模型的思想。

  難點:對原子結構知識的初步了解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實驗,課外資料

  教學預設:

  【引入】1、練習:由同種原子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

  由不同種原子構成的物質是混合物;

  分子是由不同種原子構成的。

  2、復習:物質的構成、電流的形成

  【新授】

  一、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與修正

  1、道爾頓--實心球原子結構

  --發現原子

  2、湯姆森--“湯姆森模型”:

  原子是一個平均分布著正電荷的球體,帶負電荷的電子嵌在中間。

  --發現電子

  3、盧瑟福--“盧瑟福模型”:電子繞原子核運行

  【介紹】實驗:α粒子轟擊原子

  4、波爾--“分層模型”:電子在固定的軌道上運動

  5、“電子云模型”--電子在核周圍有的區域出現的次數多,有的區域出現的次數少,就象“云霧”一樣籠罩在核的周圍。  

  【小結】建立模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使學生體驗、學習科學家提出問題、建立假設、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

  二、原子的結構:

  1、原子:          原子核:  帶正電

  (不顯電性)       核外電子:帶負電

  2、原子核大小與核外電子運動范圍(原子大小)的比較。

  三、揭開原子核的秘密

  1、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兩種粒子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核電荷數: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

  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

  【讀表】思考:在原子中哪些數目總是相等的?

  (1)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中子數不一定等于質子數。

  (3)原子內可以沒有中子。

  2、質子、中子核電子的質量比較

  質子、中子的質量大小幾乎相等。電子質量很小,在整個原子的質量中所占的比例極小,可忽略不計。所以說,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讀圖】一杯水的微觀層次分析

  3、一杯水--水分子--氧原子、氫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夸克

  四、原子的“孿生兄弟”--同位素

  1、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為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氧原子的總稱。

  同種原子的原子核內核電荷數、質子數與中子數是一定的。

  但有的原子其核內的中子數會發生變化。

  【舉例】氧的三種原子的原子核:核內都有8個質子,但中子數分別是8個、9個、10個。屬于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

  2、原子中原子核內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相同的同類原子統稱為同位素。

  氧的同位素原子是氧元素的不同種原子。

  【思考】氧的3種同位素其核外電子應各有幾個?--8個。

  如:氫有3種同位素原子:氕、氘、氚。

  汞有7種同位素。

  3、同位素元素在工業、農業、醫療、國防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化學分析、消除細菌、醫學診斷等。

  【閱讀】利用碳-14同位素測定年代

  五、帶電的原子--離子

  【實驗】鈉在氯氣中燃燒的實驗

  實驗現象:

  鈉原子失去電子--形成正電荷的鈉離子(陽離子)

  氯原子得到電子--形成負電荷的氯離子(陰離子)

  所以,離子就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離子的組成元素不止一種)。

  離子和分子、原子一樣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學生實驗】估計高錳酸鉀離子的大小

  說明:這是一個思想實驗。

  目的:讓顯示感受到離子的存在,利用簡易可行的實驗估計構成物質的粒子--離子大小的數量級。

  基本操作技能:固體藥品的取用;毫米刻度尺的使用;液體體積的測量;振蕩。

  主要科學方法:估計方法、觀察實驗方法、對比方法。

  實驗設計思路:已知經過多次按1/10稀釋后,最后能看到的紫紅色高錳酸鉀溶液中,每100毫升大約存在1000個高錳酸鉀離子。根據稀釋的次數克推算出高錳酸鉀晶體中含有的高錳酸鉀離子數為n。溶解前,先用毫米刻度尺測量并估算出離子的大小,這是一種通過宏觀現象推測微觀世界的思想方法。

  軼事記錄: 

  課后反思:

原子結構 篇7

  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 通過原子結構模型演變的學習,了解原子結構模型演變的歷史,了解科學家探索原子結構的艱難過程。認識實驗、假說、模型等科學方法對化學研究的作用。體驗科學實驗、科學思維對創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

  2.了解鈉、鎂、氯等常見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知道它們在化學反應過程中通過得失電子使最外層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的事實。通過氧化鎂的形成了解鎂與氧氣反應的本質。了解化合價與最外層電子的關系。

  3.知道化學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了解化學學科發展的趨勢。

  二、重點、難點

  重點: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演變

  鎂和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的本質

  難點:鎂和氧氣發生化學的本質

  三、設計思路

原子結構 篇8

  (一)教學目的

  1.常識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結構。

  2.常識性了解通常情況下原子是中性的、物體不顯電性的原因。

  3.常識性了解摩擦起電的原因。

  (二)教具

  掛圖,投影儀,玻璃棒一根,絲綢一塊,橡膠棒一根,毛皮兩塊,碎紙屑若干。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演示:用絲綢與玻璃棒摩擦后,將玻璃棒置于碎紙屑附近,觀察玻璃棒吸引碎紙屑的現象。

  提問1:為什么玻璃棒會吸引碎紙屑?

  答: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就帶電了,帶電物體會吸引輕小物體。

  提問2:若將與玻璃棒摩擦過的絲綢靠近碎紙屑,會出現什么現象?

  答:絲綢帶了電,也會吸引輕小物體。

  演示:將摩擦玻璃棒后的絲綢靠近碎紙屑,觀察現象。

  提問3:自然界里存在幾種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什么電荷?

  答: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

  提問4:想一想絲綢會帶什么電荷?

  2.引入新課

  摩擦起電的原因是什么?要解釋摩擦起電現象,需要知道一些關于物質結構的知識。

  3.進行新課

  (l)物質的原子結構

  ①物質由分子組成。

  經過科學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現在已經認識到,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一點同學們在化學課上已經學過了。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水是由水分子組成的。哪位同學說一說水分子又是由哪些原子構成的呢?

  分子和原子都是很小的微粒,不但用眼睛看不到,用一般的顯微鏡也看不到。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經只有10-10米左右。設想把1億個氧原子一個挨著一個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幾厘米長。

  原子并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原子還可以再往下分。人們認識原子的結構,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直到19世紀末葉,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用實驗證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電子的存在,從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結構的。

  ②原子的核式結構。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繞核高速運轉的電子所組成;原子核半徑只相當于原子半徑的十萬分之一,原子核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實驗證明:一個電子所帶電量為1.6×10-19庫。一個電子也可叫做一個元電荷,用符號e表示。任何帶電體帶的電量都是e的整數倍。

  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多少個電子所帶的電量是1庫?(6.25×1018個)由原子的核式結構可知,物質本身就是由帶電微粒組成的。那么通常情況下,物體為什么不顯電性呢?��指導同學看課本“原子結構”部分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③原子核所帶的正電=核外電子總共所帶的負電荷。所以整個原子呈中性,物體對外不顯電性。

  不同物質中的原子核所帶的電量并不相同,核外電子的數目也不相同。(利用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掛圖,講解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結構。)了解了物質的原子結構,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摩擦起電的原因。

  (2)摩擦起電的原因

  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當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就容易失去電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體得到電子。

  ②物體失去電子帶正電,得到電子帶負電。

  討論:

  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玻璃棒帶什么電?(正電)為什么帶正電?(玻璃棒與絲綢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較弱,在與絲綢摩擦時,因失去電子帶正電。)絲綢帶什么電?(負電。)為什么帶負電?(玻璃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絲綢上,絲綢因有多余電子而帶負電。)橡膠棒與毛皮摩擦后。橡膠棒帶什么電?毛皮帶什么電?為什么?(略)

  (3)摩擦起電的實質

  由上面討論可知,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原子核對核外電子束縛本領弱的物體的一部分電子轉移到與它相摩擦的另一物體上,這個物體失去多少電子,那個物體就得到多少電子,而電荷的總量并沒有改變。

  因此,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它的實質是電子發生了轉移。

  (4)討論與練習:(投影片)

  ①由不同物質組成的兩個物體,相互摩擦,都能帶電嗎?

  答:物體帶電的實質是電子的得失。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弱的物質,失去電子的機會多,得到電子的機會少;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強的物質,失去電子的機會少,得到電子的機會多;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帶負電。所以,一般來說由不同物質組成的兩個物體,通過摩擦可以使它們帶上等量的異種電荷。但是,若這兩種物質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都較強,就很不容易使它們通過摩擦發生電子的得失,因此它們就很難帶上電。

  ②玻璃無論與什么物質摩擦都帶正電嗎?

  實驗:用毛皮摩擦玻璃棒后,去靠近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觀察實驗現象,結果:玻璃棒與橡膠棒互相排斥,說明玻璃棒與毛皮摩擦后帶負電。

  根據實驗結果,可以排出幾種不同物質相互摩擦起電的序列:獸皮一羊皮一石英一玻璃一絲絹一木條一膠木一松香一硫磺。

  兩種物質相互摩擦,排在前面的物質帶正電,排在后面的物質帶負電。

  ③有人說:帶電體發生中和現象時,正負電荷都消滅了,這種說法對嗎?

  答:不對。中和現象的實質,也是發生了電荷的轉移,使原來帶等量異種電荷的物體,都恢到不帶電的中性狀態。

  ④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絲綢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帶正電是因為: [ ]

  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失去了電子;

  B.絲綢上一些正電荷轉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絲綢上;

  D.玻璃棒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絲綢上。

  (答:說法A和D正確。)

  4.小結(略)

  5.布置作業 

  1.認真看本節教材。

  2.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懸掛的小紙筒(圖1)。小紙筒先被吸過來,這是因為______的緣故。當小紙筒與玻璃棒相觸后,立刻又遠離玻璃棒,這是因為______。

  3.兩個原來不帶電的物體甲和乙,相互摩擦后,下面哪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 ]

  A.甲帶正電,乙帶等量負電;

  B.甲帶負電,乙帶等量正電;

  C.甲和乙都帶等量正電。

  備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冊第四章第二節。

原子結構 篇9

  (一)教學目的

  1.常識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結構。

  2.常識性了解通常情況下原子是中性的、物體不顯電性的原因。

  3.常識性了解摩擦起電的原因。

  (二)教具

  掛圖,投影儀,玻璃棒一根,絲綢一塊,橡膠棒一根,毛皮兩塊,碎紙屑若干。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演示:用絲綢與玻璃棒摩擦后,將玻璃棒置于碎紙屑附近,觀察玻璃棒吸引碎紙屑的現象。

  提問1:為什么玻璃棒會吸引碎紙屑?

  答: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就帶電了,帶電物體會吸引輕小物體。

  提問2:若將與玻璃棒摩擦過的絲綢靠近碎紙屑,會出現什么現象?

  答:絲綢帶了電,也會吸引輕小物體。

  演示:將摩擦玻璃棒后的絲綢靠近碎紙屑,觀察現象。

  提問3:自然界里存在幾種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什么電荷?

  答: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

  提問4:想一想絲綢會帶什么電荷?

  2.引入新課

  摩擦起電的原因是什么?要解釋摩擦起電現象,需要知道一些關于物質結構的知識。

  3.進行新課

  (l)物質的原子結構

  ①物質由分子組成。

  經過科學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現在已經認識到,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一點同學們在化學課上已經學過了。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水是由水分子組成的。哪位同學說一說水分子又是由哪些原子構成的呢?

  分子和原子都是很小的微粒,不但用眼睛看不到,用一般的顯微鏡也看不到。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經只有10-10米左右。設想把1億個氧原子一個挨著一個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幾厘米長。

  原子并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原子還可以再往下分。人們認識原子的結構,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直到19世紀末葉,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用實驗證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電子的存在,從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結構的。

  ②原子的核式結構。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繞核高速運轉的電子所組成;原子核半徑只相當于原子半徑的十萬分之一,原子核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實驗證明:一個電子所帶電量為1.6×10-19庫。一個電子也可叫做一個元電荷,用符號e表示。任何帶電體帶的電量都是e的整數倍。

  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多少個電子所帶的電量是1庫?(6.25×1018個)由原子的核式結構可知,物質本身就是由帶電微粒組成的。那么通常情況下,物體為什么不顯電性呢?��指導同學看課本“原子結構”部分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③原子核所帶的正電=核外電子總共所帶的負電荷。所以整個原子呈中性,物體對外不顯電性。

  不同物質中的原子核所帶的電量并不相同,核外電子的數目也不相同。(利用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掛圖,講解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結構。)了解了物質的原子結構,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摩擦起電的原因。

  (2)摩擦起電的原因

  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當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就容易失去電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體得到電子。

  ②物體失去電子帶正電,得到電子帶負電。

  討論:

  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玻璃棒帶什么電?(正電)為什么帶正電?(玻璃棒與絲綢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較弱,在與絲綢摩擦時,因失去電子帶正電。)絲綢帶什么電?(負電。)為什么帶負電?(玻璃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絲綢上,絲綢因有多余電子而帶負電。)橡膠棒與毛皮摩擦后。橡膠棒帶什么電?毛皮帶什么電?為什么?(略)

  (3)摩擦起電的實質

  由上面討論可知,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原子核對核外電子束縛本領弱的物體的一部分電子轉移到與它相摩擦的另一物體上,這個物體失去多少電子,那個物體就得到多少電子,而電荷的總量并沒有改變。

  因此,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它的實質是電子發生了轉移。

  (4)討論與練習:(投影片)

  ①由不同物質組成的兩個物體,相互摩擦,都能帶電嗎?

  答:物體帶電的實質是電子的得失。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弱的物質,失去電子的機會多,得到電子的機會少;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強的物質,失去電子的機會少,得到電子的機會多;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帶負電。所以,一般來說由不同物質組成的兩個物體,通過摩擦可以使它們帶上等量的異種電荷。但是,若這兩種物質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都較強,就很不容易使它們通過摩擦發生電子的得失,因此它們就很難帶上電。

  ②玻璃無論與什么物質摩擦都帶正電嗎?

  實驗:用毛皮摩擦玻璃棒后,去靠近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觀察實驗現象,結果:玻璃棒與橡膠棒互相排斥,說明玻璃棒與毛皮摩擦后帶負電。

  根據實驗結果,可以排出幾種不同物質相互摩擦起電的序列:獸皮一羊皮一石英一玻璃一絲絹一木條一膠木一松香一硫磺。

  兩種物質相互摩擦,排在前面的物質帶正電,排在后面的物質帶負電。

  ③有人說:帶電體發生中和現象時,正負電荷都消滅了,這種說法對嗎?

  答:不對。中和現象的實質,也是發生了電荷的轉移,使原來帶等量異種電荷的物體,都恢到不帶電的中性狀態。

  ④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絲綢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帶正電是因為: [ ]

  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失去了電子;

  B.絲綢上一些正電荷轉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絲綢上;

  D.玻璃棒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絲綢上。

  (答:說法A和D正確。)

  4.小結(略)

  5.布置作業 

  1.認真看本節教材。

  2.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懸掛的小紙筒(圖1)。小紙筒先被吸過來,這是因為______的緣故。當小紙筒與玻璃棒相觸后,立刻又遠離玻璃棒,這是因為______。

  3.兩個原來不帶電的物體甲和乙,相互摩擦后,下面哪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 ]

  A.甲帶正電,乙帶等量負電;

  B.甲帶負電,乙帶等量正電;

  C.甲和乙都帶等量正電。

  備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冊第四章第二節。

原子結構 篇10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選修3第一章第二節的教學內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選修3第一章第一節《原子結構》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

  本節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復習原子結構及元素周期表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特點出發,結合元素周期表進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與原子結構的關系。第二部分在復習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變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原子半徑、電離能以及電負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本節教學需要三個課時,本--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教學對象分析

  1、 知識技能方面:學生已學習了原子結構及元素周期表的相關知識和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變化,具備了學習本節教學內容的基本理論知識,有一定的知識基礎。

  2、 學習方法方面:在必修2第一章《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初步掌握了理論知識的學習方法──邏輯推理法、抽象思維法、總結歸納法,具有一定的學習方法基礎。

  三、設計思想

  總的思路是通過復習原子結構及元素周期表的相關知識引入新知識的學習,然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的關系,再結合教材中的“科學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最后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元素的外圍電子排布的特征與元素周期表結構的關系。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本人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探究法,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注重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和科學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規律;(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結構;(3)了解元素周期表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問題探究和討論交流,進一步掌握化學理論知識的學習方法──邏輯推理法、抽象思維法、總結歸納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同時把自己融入科學活動和科學思維中,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和認知的規律性,在認識上和思想方法上都得到提升。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 教學的重點:元素的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結構的關系。

  2. 教學的難點:元素周期表的分區。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活動時間(大約)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必修2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相關知識

  引入

  1min

  在必修2中我們已學習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相關知識,現在回顧一下: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如何?

  周期表有7個橫行18個縱行,分別叫做周期、族。18個縱行分為16族:7個主族、7個副族、1個第viii族、1個零族。

  通過復習回顧已學知識引入新知識,是一個由已知到未知的過程,可以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提問

  1min

  元素的原子結構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周期序數等于原子核外電子層數,主族序數等于最外層電子數。

  提問

  1min

  元素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有何特點?

  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重復1~8的周期性變化。

  激疑

  1min

  主族序數等于最外層電子數,那副族元素呢?其序數是否也等于其最外層電子數呢?

  副族元素的族序數跟核外電子的排布有關嗎?

  跟哪一部分有關呢?

  這涉及到元素價電子的問題。

  思考后回答:

  不等。

  肯定有關系。

  思考

  設置疑問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有意注意,開啟思維。

  價電子數與族序數的關系

  設置情景

  10

  min

  請根據構造原理寫出1~36號元素的電子排布式,探究價電子數與族序數的關系。

  提示:什么是價電子?可以參考教材第15頁“科學探究”第2題的內容。

  學生按要求寫出1~36號元素的電子排布式,并通過探究得出結論:價電子數等于族序數。(第viii族、ib、iib族例外。)

  設置問題情景讓學生進行探究討論,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和總結規律的能力。

  此問題的設置為下一個知識點埋下伏筆,分散難點。

  元素周期表的分區

  分析講解

  6min

  觀察哪些縱行的價電子的能級符號相同?

  在此基礎上把元素周期表分為5個區:s區、d區、ds區、p區、f區。

  (要求學生討論教材“科學探究”的第3題)

  觀察并回答

  分組討論交流、探究

  突破難點,理解新知識。

  通過探究進一步從本質上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分區。

  元素的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結構的關系

  引導

  8min

  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科學探究”的問題進行討論探究,總結元素的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結構的關系。

  分組討論交流、探究

  通過討論交流進一步理解元素的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結構的關系。

  小結

  4min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出元素的外圍電子排布的特征與元素周期表結構的關系。

  師生共同完成附表1

  總結歸納明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完成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練習

  10

  min

  讓學生做練習,然后提問檢查完成的情況,再講解。(紙筆評價中的課堂練習)

  做練習題

  及時反饋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情況。

  布置作業

  3min

  探究:(1)為什么元素周期系中的周期不是單調的?試用構造原理加以解釋;(2)元素周期表的區與族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

  課外探究活動

  通過練習鞏固新知識。根據完成作業的情況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掌握的程度,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教材第24頁的習題中的第1、2、5、6、9題

  課內作業課后完成

  七、學習評價設計

  紙筆評價:

  (1)課堂練習

  1.門捷列夫周期表中第一、第二、三、四、五、六周期分別含有的元素種數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已知某元素a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3,則a元素處于____周期____族。

  3.元素周期表中第iiia族位于第____列,ds區位于第____列和第____列,d區從第____列開始,到第____列結束。

  4.寫出34號元素和23號元素的價電子層排布式。

  5.第三周期元素中,基態原子軌道表示式中存在著空軌道的元素有(  )種。

  a . 1         b. 2             c. 3           d. 4

  6.相鄰兩周期的兩個同主族元素,其質子數相差的數目不可能為(  )。

  a. 2          b. 8            c. 18          d.16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第4 、5 、6周期的b族元素均為10個

  b.相同主族元素的價電子層排布一定相同

  c.第三和第四周期的相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數一定相差18

  d.過渡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3到第12縱列

  課外練習及拓展訓練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基態時,相同周期的兩種元素原子所含的能級和能層是一樣的。

  b.基態時,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價層電子數都為8。

  c.基態時,同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的軌道排布式一樣。

  d.非金屬元素原子的d軌道一定不填充電子或填滿電子。

  2.下列表示元素的基態原子的電子排布式,其中表示的元素屬于第三周期的元素的是(   )。

  a.1s22s1     b.1s22s22p5     c.1s22s22p63s2     d.1s22s22p63s23p64s1

  3.基態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ns1的元素一定是(   )。

  a.非金屬元素    b.金屬元素    c.主族元素    d.非金屬元素或金屬元素

  4.基態原子所含能級種類相同的是(    )。

  a.第一周期元素和第三周期元素    b.h、o    c.li、na    d.s、cl

  5.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吸氫材料鑭鎳合金                     b.半導體材料砷化鎵

  c.高溫結構陶瓷材料氮化硅              d.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鋅

  6.門捷列夫周期表中每一周期的第一個元素(除第一周期外)都是_________元素,每一周期的最后一個元素(除第七周期外)都是__________元素。

  7.氦元素可表示為:2he,請寫出其它稀有氣體元素的表示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假設一個軌道只能容納一個電子,則前四個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序數分別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周期中所含元素種類(假設第七周期已排滿)分別是2、8、8、18、18、32、32,由此可知116號元素處于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族,其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____。

  10.根據構造原理,解釋為什么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周期含有元素的數目分別是2、8、8、18、18、32、32?

  11.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iia族和第iiia族之間為什么存在10種元素,第三周期第iia族和第iiia族元素之間卻沒有別的元素?用構造原理解釋。

  2、 表現性評價:

      表現性評價反映了學生學習本節知識的過程情況如何,是否達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表現性評價的依據是學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對知識的整合能力,能否把自己融入科學活動和科學思維中,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和認知的規律性。如果說紙筆評價是對學生學業的量化評價的話,表現性評價則是對學生學業的質性評價。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由淺入深不斷地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探究,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探究的全過程。從學生的表現和反饋情況來看,基本上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八、本--的特點

  1、重視新舊知識的密切聯系。

  2、簡明扼要,抓主線。

  3、學生探究活動為主,教師講解引導為輔。

  4、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九、教學反思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是中學化學重要的基礎理論,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教材內容較抽象,理論性強,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做到“授之以漁”。與原教材相比較,原教材比較注重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形學習;新課程強調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因此,在實施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探究的全過程 ,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和科學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答案:

  (1)課堂練習

  1. 2,8,8,18,18,32    2. 三,第va    3. 13,11,12,3,10   4. 4s24p4  3d34s2     5.b   6.d   7.bd

  (2)課外練習及拓展訓練題

  1.d  2.c   3.d     4.d   5.d  

  6.堿金屬,稀有氣體元素   

  7.10ne,18ar ,36kr, 54xe,86rn   

  8. 1,5,9,18   

  9.七 , via , [rn]5f146d107s27p4

  10.分析:第二周期與第一周期相比、第三周期與第二周期相比都多了s、p二個能級,第四周期與第三周期相比多了s、p、d、三個能級......而s、p、d、f能級所能容納的最多電子數分別為2、6、10、14,故......

  11.提示:3d能級的能量高于4s,低于4p 。

原子結構 篇11

  教學目標 

  1.常識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結構.

  2.常識性了解通常情況下原子是中性的、物體不顯電性的原因.

  3.常識性了解摩擦起電的原因.

  4.通過觀察實物模型、各種媒體資料,建立原子及電子得失的微觀圖景,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的教學內容有:原子的微觀結構、原子核外電子的得失及物體帶電、摩擦起電的原因.是對第一節“摩擦起電 兩種電荷”的進一步分析和解釋,在知識結構上二者是一個有因果關系的整體.

  教法建議

  關于原子結構的知識,通過教學要使學生認識到以下幾點: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電子總共所帶的負電荷在數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

  關于摩擦起電的原因,可以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原子結構的微觀圖景,確立電子可以轉移,從而使物體可以帶兩種電荷的觀點,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解釋摩擦起電現象時,應抓住以下四點:(1)在通常情況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組成的物體也呈中性.(2)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3)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的一些電子就會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帶等量的負電.(4)強調“摩擦起電的原因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并不是摩擦創造了電荷.”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 應突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復習上一節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課.二是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初步建立一個原子結構的微觀圖景,確立電子可以轉移,從而使物體可以帶兩種電荷的觀點,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三是多啟發、多誘導,使教學過程 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

  1. 在復習上一節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課

  演示:用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吸引輕小物體.提問1:為什么玻璃棒會吸引碎紙屑?

  提問2:若將與玻璃棒摩擦過的絲綢靠近碎紙屑,會出現什么現象?提問3:自然界里存在幾種電荷?提問4: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什么電荷?摩擦起電的原因是什么?

  2.進行新課

  (1)物質的原子結構

  ①物質由分子組成.

  簡單介紹人類對物質微觀世界的認識,并舉例說明原子大小的數量級:經過科學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現在已經認識到,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徑只有10-10米左右.設想把1億個氧原子一個挨著一個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幾厘米長.原子并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人們認識原子的結構,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直到19世紀末葉,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用實驗證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電子的存在,從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結構的.

  ②原子的核式結構.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繞核高速運轉的電子所組成;原子核半徑約相當于原子半徑的十萬分之一,原子核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實驗證明:一個電子所帶電量為1.6×10-19庫.一個電子也可叫做一個元電荷,用符號e表示.任何帶電體帶的電量都是e的整數倍.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多少個電子所帶的電量是1庫?(6.25×1018個)

  提問:那么通常情況下,物體為什么不顯電性呢?(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電子總共所帶的負電荷在數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

  不同物質中的原子核所帶的電量并不相同,核外電子的數目也不相同.(利用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掛圖,講解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結構.)了解物質的原子結構.

  (2)摩擦起電的原因

  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原子結構模型和原子得失電子的微觀圖景,并進一步歸納出結論:

  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②失去部分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多余電子的物體帶等量的負電.

  討論: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玻璃棒帶什么電?為什么帶正電?

  (3)摩擦起電的實質

  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并不是摩擦創造了電荷.

  探究活動

  上物理課時,老師精心準備的靜電儀器,用絲綢摩擦玻璃棒,常常效果不明顯,而滿教室靜觀實驗的學生卻被自己的衣服不時電一下.因為學生的運動衣褲或其他外衣面料常常用尼龍織物的,比較結實,里面再穿件毛衣比較保暖.查一下起電順序表就會發現,羊毛(羊皮)排最前面,尼龍排后,這是最容易起電的一套配置.每個人穿戴一套天然的靜電起電設備.人的一舉一動都造成摩擦,起電過程一刻也不停止.同樣我們也可以理解過去的人穿不起毛衣,也沒有這些化纖織物,棉布對棉布當然摩擦不出電來.

  為什么面粉廠車間總要灑水以保持空氣潮濕?

  油罐車為什么要拖一條鐵鏈?

  手握金屬棒用絲綢摩擦能不能帶電?

  化纖衣服面料中加一些金屬線有什么用?

原子結構 篇12

  高中化學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一

  首先復習提問“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還可以再分嗎?”引入,然后引出探討原子內部結構的話題。由學生自學課本并講解“原子內部有一個體積很小但質量很大的核”。讓學生想象原子結構像什么?引起了學生很大的興趣有的說像地球,有的說像蘋果,有的說像太陽系,然后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異同,效果較好!交給學生講解是成功的,而且以后還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把課堂交給他們,讓他們做主人,效果會更好。

  數據分析環節學生不是很活躍,主要原因是學生對于兩個等式的結論已經有所了解,所以討論和交流的并不熱烈。這也是本節課一個難以突破的地方,因為問題挑戰性不強,所以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課后,有老師提出本節課懸念不足,總是有一個固定的結論引導著學生,使他們不能展開想象和打開思維;也有老師提出學生活動還不夠。其實這兩個問題是一類問題,就是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由于原子的構成是抽象和微觀的,所以不能由學生進行動手實驗,生動性和趣味性減少了很多。不過我利用一些圖片和動畫來模擬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做了彌補,但總的來說值得繼續探討的地方還很多,有收獲更有遺憾。

  高中化學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二

  對于原子結構的教學,應正確發揮模型的作用,因為:

  1、物質的結構與性質模塊,利用科學史的素材,是建立模型認識的很好的方式。

  2、可以進一步挖掘科學史中的科學方法的價值3、可以讓學生參與模型建構的活動。

  因此,講原子結構模型的發現史,可以把重要的假說模型思想與原子結構知識綜合起來,在核外電子排布知識的講解上將知識技能,方法技巧,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目標共同體現。在這部分知識上既有講解也應有質疑,比如用多電子原子的光譜來質疑玻爾模型可不可以解釋多電子原子光譜?讓學生自己思考玻爾模型是否正確。這樣的過程也符合科學發展的歷程,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研究的歷程,讓學生體會我們所有的這些知識實際上是有實驗的依據,不是科學家自己隨便的創造出來的,由這樣的依據構建出假說,在由假說構建適合的模型,但是當實驗條件變化,模型就會被質疑,人們就會構建新的模型。這樣的教學設計就是要讓學生體會到假說模型是科學發展過程必然的過程,如果今后他們做科研也必須要經歷這樣的過程,這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教學。

原子結構 篇13

  學任務是讓學生了解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模型及其在歷史上的發展過程,體驗建立模型的思想。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到“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從而激發不斷探索的欲望。通過課堂實踐,我認為課前如果能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原子結構模型發展的有關資料,可能會讓枯燥的史實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素材。

原子結構(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1.3 原子結構的模型(通用4篇)

    1.3 原子結構的模型教學目標:1、了解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模型及其在歷史上的發展過程,體驗建立模型的思想。2、了解同位素的結構特點,能說出1-2項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3、知道物質也可由離子構成,認識離子微粒大小的數量級。...

  • 摩擦起電的原因 原子結構(精選7篇)

    教學目標1.常識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結構.2.常識性了解通常情況下原子是中性的、物體不顯電性的原因.3.常識性了解摩擦起電的原因.4.通過觀察實物模型、各種媒體資料,建立原子及電子得失的微觀圖景,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學建議教材分析...

  • 第3節 原子結構的模型(2課時)

    教學目標:1、了解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模型及其在歷史上的發展過程,體驗建立模型的思想2、了解同位素的結構特點,能說出它在生活中的用途3、知道物質也可由離子構成,認識離子微粒大小的數量級重點難點:了解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模型及...

  • 1.3 原子結構的模型

    1.3 原子結構的模型教學目標:1、了解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模型及其在歷史上的發展過程,體驗建立模型的思想。2、了解同位素的結構特點,能說出1-2項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3、知道物質也可由離子構成,認識離子微粒大小的數量級。...

  • 第3節    原子結構的模型

    第3節 原子結構的模型教學目標1、了解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模型及其在歷史上的發展過程,體驗建立模型的思想。2、了解同位素的結構特點,能說出1-2項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質也可由離子構成,認識離子微粒大小的數量級。...

  • 原子結構教學反思

    高中化學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一首先復習提問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還可以再分嗎?引入,然后引出探討原子內部結構的話題。由學生自學課本并講解原子內部有一個體積很小但質量很大的核。...

  • 第一章《原子結構與性質》知識點歸納

    課標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布,能用電子排布式表示常見元素的(1~36號)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2.了解元素電離能的含義,并能用以說明元素的某種性質3.了解原子核外電子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躍遷,了解...

  • 原子結構教案

    知識目標:1、認識原子核的結構2、理解質量數和azx的含義,3、掌握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電子數間的關系。能進行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電子數間的簡單計算4、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義,會判斷同位素能力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

  • 《原子結構的模型》教學反思

    學任務是讓學生了解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模型及其在歷史上的發展過程,體驗建立模型的思想。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到“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從而激發不斷探索的欲望。...

  • 摩擦起電的原因原子結構教案示例

    (一)教學目的 1.常識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結構。 2.常識性了解通常情況下原子是中性的、物體不顯電性的原因。 3.常識性了解摩擦起電的原因。(二)教具 掛圖,投影儀,玻璃棒一根,絲綢一塊,橡膠棒一根,毛皮兩塊,碎紙屑若干。...

  • 高一化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把腿扒开做爽爽视频 | 片黄免费 |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5060网午夜 | 国产a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91555 | 亚洲国产日韩精选 | 永久av免费|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FREE性玩弄少妇HD性老妇 | japanese在线观看 | 爱色婷婷| 国产成人AV片免费 | 在线中文字幕-区二区三区四区 |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免费一级一片 | 国产激情视频网站 | 午夜三级视频 |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 av免费看在线 | 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 国产艳妇AV在线观看 | 成年人一级黄色片 | 激情综合婷婷色五月蜜桃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2021a1 | 天天操夜夜噜 | 日本se视频 | 亚洲av综合av一区 | 麻豆视频成人 | 久久精品日韩 | 国色天香在线视频www |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地址 |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玩麻豆国产?片对白日逼视频 | 午夜看片网| 欧美污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 | 亚洲第一网站在线观看 | 9色在线视频网站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竹菊 | 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