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結構
〖教學目標〗
1.復習原子構成的初步知識,使學生懂得質量數和 x的含義,掌握構成原子的粒子間的關系.
2.使學生了解關于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特征的常識.
3.了解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能畫出1-2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4.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科學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5.使學生認識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
〖 教學重點〗-----原子核的結構關系計算及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 教學難點〗
1.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的特征 2.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啟發、誘導、設問、激疑、形象比喻、討論、練習、講述
〖教學用具〗----投影儀、膠片、畫面一樣的音樂賀卡和普通賀卡、鐵鎖、電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展示兩張外表類似的賀卡]
〖提問〗同學們,我這兒有兩張賀卡,現在我把它們打開,請大家說出它們最明顯的不同點在哪里?為什么會不同呢?
〖過渡〗我們知道,一種物質之所以區別于另一種物質,是由于它們具有不同的性質.而它們的性質又決定于它們各自的結構.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掌握有關物質結構的知識.然而,自然界的物質太多太多,如果我們不假思索地去一個一個地進行認識的話,既耗時間又費精力,這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這就需要我們在研究物質結構的基礎上,總結出一些規律,并以此來指導我們的實踐. 本章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板書〗第五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過渡〗研究物質的結構首先要解剖物質.我們知道,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那么,是不是任何兩個或多個原子的接觸都能生成新物質?舉例說明.
[引導學生根據前面學過的知識來進行分析,如h2與f2在冷暗處就能反應,而h2和i2在常溫下卻不反應;na與o2常溫下迅速反應生成na2o,而真金卻不怕火煉;再如稀有氣體等等……]
〖提問〗為什么常溫下氫原子與氟原子“一拍即合”,而氫原子與氖原子卻“老死不相往來”呢?
要知其究竟,必須揭開原子內部的秘密,即認識原子的結構.
〖板書〗第一節 原子結構(第一課時)
〖提問〗關于原子結構,我們在初中就已熟悉.請大家說出構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們怎樣構成原子的?
〖思考〗
〖結論〗構成原子的粒子有質子、中子、電子三種;其中,質子和中子構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電子在核外做高速運動.
〖板書〗一、原子結構
〖思考〗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的原子結構知識,結合下表,來認識一下構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質.
〖投影展示表5-1〗-----表5-1 構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質
構成原子的粒子
電子
質子
中子
電性和電量
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
不顯電性
質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對質量①
1/1836(電子與質子質量之比)
1.007
1.008
注①是指對12c原子質量的1/12(1.661×10-27 kg)相比較所得的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