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曲折發展學案
3.1960年八字方針
①背景:
②方針: 、 、 、
③影響:
4.1956--1966年:
5.1966—1976年: 1.“一五”計劃為什么要優先發展重工業?2.三大改造的實質是什么?3.概括20世紀50年代—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哪些失誤?給我們留下什么經驗教訓?【重難點解析】1.概念解釋:國家資本主義①國家資本主義指與國家政權相結合,由國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種資本主義經濟。它的性質和作用決定于國家的性質。②在資本主義國家里,實際上就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為資產階級統治服務的。③在我國歷史上,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國家政權結合在一起,是封建的、買辦的、壟斷的國家資本主義。新中國成立后,國家資本主義是“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和逐步完成社會主義過渡的必由之路”。④現階段,我國和外國資本家合作經營的企業也屬于國家資本主義性質。 2.大躍進對自然環境、國民經濟和思想的影響: ①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各地用土辦法煉鐵、煉鋼,毀掉不少山林,在生態環境方面造成了植被覆蓋率降低、水土流失嚴重、生物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等一系列嚴重后果。
②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盛行,各地紛紛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失。③對人們思想的影響:在“大躍進”的社會環境下,造成了人們急于求成、急躁冒進,浮躁、浮夸風、假話盛行。【鞏固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關于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開端的表述,錯誤的是a.我國經濟形勢基本好轉為工業化建設創造了條件b.先進行工業化建設再進行社會主義改造c.社會主義工業化中優先發展重工業d.“一五計劃”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工業化全面發展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其主要內容不包括 ①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 ②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③優先發展重工業 ④處理好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之間的比例關系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3.下列事實違背中共八大精神的有①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②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③八字方針④文革擴展到經濟領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4.1956年,中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期間,某資本家擔任某廠的副廠長,一時間工人議論紛紛。以下四種意見,唯一正確的是a 他是資本家,怎么可能擔任我們的廠長 b 資本家是要剝削的,我們一起把他拉下馬 c 工人階級當家作主,他說的話我們不聽 d 他懂業務,他說得對,我們還是要聽的 5.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的主要任務是a.加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b.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c.健全黨內外民主制度 d.借鑒蘇聯的經驗教訓6.中共八大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為①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 ③提出盡快使中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任務④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7. “1958年,中共中央號召全國人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而奮斗。各地迅速組織起生產鋼鐵的大軍,學校、工廠、機關。農村、軍隊……幾千萬人在鋼鐵生產戰線日夜苦戰。全國城鎮到處建小高爐,爐火日夜不熄。為了提供煉鋼原料,許多人把家里的鍋砸了,把鐵鍬扭彎,連秤砣也不放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②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③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空前提高 ④經濟建設成就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