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歷史的100部名著(二)
[29]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引論》
邊沁在國內不大為人所知,但不少人對他的“功利主義”應該有所耳聞。邊沁的功利主義主要問題在于他過于強調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的一致性,而且事在人為,總可以使其一致。雖然邊沁的每一種理想都遭到許多反對,但是在英國本土卻漸進地得到貫徹,這也許是19世紀英國得到和平發展的原因所在。
[30]《奧義書》
世界哲學歸根溯源只有兩種,其中之一是印度哲學。但印度哲學過于抽象、過于脫離現實和現世,它沒能繁衍出健康的自然哲學和社會哲學,而只是停留在純哲學的層面,更多的是塑造印度人乃至印度宗教的精神。《奧義書》是印度哲學的源泉。它首先從巫術、儀式中過渡到哲學性質的問題,并謀求其解答;它開辟了印度哲學的先河。
[31]歌德《浮士德》
歌德用“古典的”形式創造一個嶄新的,完全屬于新時代的理想的人。在歌德的浮士德身上,最主要的是為求知識的無盡的探索精神,這個精神可稱之為浮士德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成就了西方的科學昌明與文化鼎盛的時代。
[32]塞萬提斯《唐·吉訶德》
名著的偉大之處在于它有助于精神的提升,精神提升的關鍵在于人生意義的認同。唐·吉訶德和他的仆人桑丘以及書中的其他人物對每個讀者來說都不陌生,一個人在他生活中,總會遇到類似的人物和情景。除了技術進步之外,你會發現現代的人性與塞萬提斯描寫的16世紀的人性與非人性何其相似乃爾。[33]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資本主義必將滅亡,20世紀沒能滅亡恐怕得歸功于凱恩斯,是他拯救了資本主義免遭滅頂之災。戰后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也是他奠定的。
[34]凡勃侖《有閑階級論》
階級的劃分除了馬克思的經典定義之外,一般使用比較隨便,但劃分的依據不外乎政治、經濟與身份地位。但凡勃侖是一位另類的思想家,他把人按“閑暇”來分類,分成有閑階級和無閑階級。由于有閑階級越來越成為現代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有必要對有閑階級的地位和存在價值做一番探討。
[35]福柯《詞與物》
很難用一句話概括這本書,實在要說,那就是“學科分類與演化的科學框架”。在學科肆意泛濫的今天,科學的分類實屬當務之急。
[36]羅爾斯《正義論》
羅爾斯的《正義論》于1971年出版。其中討論的主題沒有一樣是新的,也就是說,這些都是啟蒙運動時期的問題,但是,他卻是在新的環境之下來考慮的。換句話說,這本書標志著道德哲學由現代到后現代的轉變。
[37]卡西爾《符號形式的哲學》
“人是什么?”——人們對哲學本來應該解決的最根本問題一直沒有給出像樣的答案。卡西爾解決這個問題的出發點與眾不同,那就是“人是符號的動物”。這打開了一個新的通道。由于所有的文化的基礎都是建立在人有形成概念的能力之上,這種能力使我們能夠發明和使用人工記號和符號。卡西爾認為這些“符號形式”正是哲學所應該集中研究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