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三 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
【教學目標】
1.理解鄧小平關于世界形勢的分析和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提高認識歷史事件之間相互聯系的能力,了解中國以聯合國為中心開展的多邊外交活動和在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活動,提高透過歷史現象分析其本質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利用教材及其它材料概括新時期外交政策內容及其重大成就,讓學生學習從材料中提煉歷史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培養史論結合的學習習慣;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重大外交時事,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究意識。
3.引導學生在理解新時期我國調整對外政策的依據及影響的過程中,認識到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體會到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必須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我國建國以來特別是新時期取得的外交成就,深刻認識到外交政策和活動體現著國家意志,綜合國力決定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中國政府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從而激發了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
【重點難點】
重點:新時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中國開展的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以及在區域性國際組織中的活動。
難點:不結盟政策是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體現。
【課題導入】
同學們好!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60年來,在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的指引下,新中國的外交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中國不僅步入了國際政治舞臺,而且在國際事務、地區性事務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從而徹底結束了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首先,讓我們簡要地回顧20世紀50—70年代新中國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課件依次呈現以下圖片,師生互動:
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與印度總理尼赫魯會談:周恩來提出什么原則?——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步入日內瓦會議會場:新中國以什么身份參加這次會議?——新中國第一次以大國身份參加國際會議。
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發言:周恩來提出什么方針?——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成會議圓滿成功。
教師強調,課件呈現:總之,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開始走向國際舞臺。
課件再依次呈現以下圖片,師生互動:
喬冠華、黃華在26屆聯大上:喬冠華為什么開懷大笑?——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
毛澤東會見尼克松:雙方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1972年發表《中美聯合公報》,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
中日兩國聯合聲明在北京簽字:這一事件有什么標志性意義?——標志著中日建交。
教師強調,課件呈現:總之,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有了新突破,中國的戰略地位進一步突出。
那么,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的外交政策與成就又是怎樣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和探究的主要問題。
【合作探究】
首先看第一個問題,新時期外交政策為什么要進行調整呢?
一.外交政策的調整(課件顯示;學生據課本105頁第一段回答)
1.調整背景:國際形勢發展;國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課件顯示)你們知道國際形勢發展主要表現在哪里嗎?例如在政治上?第三世界力量發展(中國就是在第三世界國家大力支持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的),西歐、日本、中國迅速崛起,這些說明在政治上,世界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在經濟上,經濟全球化趨勢也日益明顯,各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相互依存度增加。(課件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