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過渡:面對這樣的國際國內新形勢,新時期我國的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調整。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也是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請大家先看鄧小平關于世界形勢的論述。
鄧小平論國際形勢(課件分段顯示)
材料一 (1984年)我們曾經談到戰爭危險,現在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一點變化。我們感到戰爭危險仍然存在,仍要提高警惕,但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因素在增長。
材料二 (1985年)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上述材料反映了鄧小平對國際形勢作出的科學判斷有哪些?(學生看材料后回答)
再看材料三:
材料三 (1985年)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
上述材料反映了鄧小平對國際形勢作出的科學判斷是什么?(學生看材料后回答)
三段材料反映了鄧小平對戰爭與和平問題的科學判斷主要有:(課件顯示)
鄧小平對戰爭與和平問題的科學判斷
制約戰爭的力量有發展
不發生世界戰爭有可能
維護世界和平有希望
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
鄧小平對戰爭與和平問題的科學判斷成為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基本依據。
2.調整依據——鄧小平的科學判斷(課件顯示)
過渡:那么,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主要表現在哪里呢?我們再看鄧小平的相關論斷:(課件顯示)
(1984年)中國的對外政策是獨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結盟。中國不打美國牌,也不打蘇聯牌,中國也不允許別人打中國牌。中國對外政策的目標是爭取世界和平。在爭取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現代化建設,發展自己的國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請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國對外政策一貫的方針是什么?具體表現為什么政策?我國對外政策的主要目標又是怎樣的?
(1989年)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主要應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并且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相互尊重……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上一切國家友好交往……。
請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國對外政策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再看材料第一句,外交活動的;實質是什么?外交活動體現國家意志、國家利益,新時期中國最大的國家利益是什么?(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我們用剛才的兩段材料解決了新時期外交政策的三個問題(課件顯示)
3.方針、原則: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主要目標:維護世界和平,保障國內建設
5.具體表現:實行不結盟政策
先闡述第4點:為了一心一意搞現代化建設,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請同學們結合p106最后一段回答“學習思考”題:(學生回答后)課件顯示:
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決定了不可能關起門來搞建設
中國的正確做法——經濟建設中與其他國家廣泛交流、合作
中國外交政策的目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對外關系方針的調整與工作重點轉移的關系——相互促進
(思路:實際上我們要理解兩層意思:①是面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中國的正確做法——②對外政策的目標——最后得出兩者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