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課 跨世紀的世界格局導學案
一、選擇題
1、c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歷史知識的分析、歸納能力。題項a、d不符史實。b項是當今世界的主流。
2、b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歷史知識的分析、歸納能力。a項是總趨勢,c項是當今世界的主題。d項不符合歷史史實。
3、d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歷史知識的分析、歸納能力。政治知識點的根源是經濟,或者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4、c 本題是一道材料選擇題。對于這一類型題要抓住有效信息。“海灣戰爭”、“前南斯拉夫地區戰爭和沖突”、“以爭列和巴勒斯坦達成和解”。①項不符合材料所反映的信息,①被排除在題外。正確選擇是②③④。
5、d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歷史知識的分析、判斷能力。②項不符合歷史史實,冷戰結束后,多種政治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各種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組合,出現多極化趨勢,沒有“失衡”局勢。②項被排除在題外。正確選項為①③④。
6、d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歷史知識記憶和分析能力。a、b、c三項不符合歷史史實。
7、d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能力,答案來自教材“蘇聯解體與兩極格局瓦解”部分。
8、d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答案來自教材“多極化趨勢加強”部分。
二、非選擇題
1、(1)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和正在出現的多極化國際格局和正在出現的多極化國際格局。
(2)當今世界,美國依舊是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蘇聯雖然解體,但俄羅斯不可忽視;日本和歐盟國家的經濟實力足以與美國競爭;中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際地位不斷加強。
漫畫中以核武器表現多極化是不恰當的。
(3)冷戰結束后,恐怖主義活動頻繁,世界呈現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
(4)兩極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國際平衡,被掩蓋的民族或宗教糾紛、領土爭端等矛盾暴露出來,加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力圖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地區或世界秩序等,導致了上述現象的頻繁發生。
2、答案:變化:①出現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的對峙以美蘇爭霸兩極格局代替了近代以來傳統的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關系格局。②三個世界形成和多極化趨勢加強。③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終結,世界正處于新舊格局交替的過渡之中。
原因:①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英法等削弱,美國軍事經濟實力的膨脹以及兩種不同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對立,形成戰后初期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的對峙局面。②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導致社會主義陣營的分裂和美蘇爭霸局面的出現。③西歐、日本經濟崛起,第三世界興起及美蘇爭霸削弱自身力量。70年代各種政治力量經濟分化組合,形成三個世界。由于高度政治經濟體制的弊端和戈爾巴喬夫推行錯誤路線、政策,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終結,多極化趨勢加強。
認識:①國際關系格局實際是一種不穩定的充滿矛盾斗爭的國際關系狀態。②國際政治格局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各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是導致它變化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