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學案
——《歷史》
材料四 對于異姓有功的貴族,則通過聯姻,成為甥舅,分封為諸侯,納入宗法體系。……“親親”“尊尊”在這里獲得完備的、嚴格的體現,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從而成為周禮的根本原則。
請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哪種制度?依據這兩段材料,指出為什么“周王先貶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哪種制度?由材料看出,該制度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兩種制度之間的關系如何?各有何積極作用?
參考答案
講授學案
1、(1)材料一“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材料二“天下為家,各親其親”。
(2)夏朝建立前后。實質:世襲制確立,奴隸制形成。
(3)觀點:歷史的進步。王位世襲制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私有制發展的結果,階級對立的產物。
2、(1)分封制。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
(2) 臣屬關系。諸侯要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
(3)周天子不能再對諸侯發號施令。由于一些諸侯國實力的強大,使得王室衰微。
有效訓練
1.b 2.a 3.b 4.b 5.c 6.c 7.b 8.b 9.a
鞏固學案
1.a解析:從材料中的“天下為家”來看,社會已發展到“家天下”的奴隸制;再結合“大道既隱”判斷,“大道”是指已逝去的原始社會的制度。
2.c解析:“齊魯之邦”來源于西周時期實行的分封制,因為齊國和魯國是這一時期山東地區主要的封國,因此后人把山東地區統稱為“齊魯之邦”。
3.解析:c鼎在西周時期是王權的一種象征,春秋時期諸侯墓中的九個鼎現象反映了周王室走向衰弱,奴隸社會的等級秩序遭到嚴重的破壞。
4.解析:d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奴隸社會的上層建筑,在社會初期的確鞏固了統治,但是到后期成為社會發展的障礙,不利于社會的平穩轉型。
5.b解析:材料說明,同姓宗族是西周時期分封的主體,這一時期著名的姬姓封國有晉、衛、魯等,也說明西周時期分封制帶有鮮明的宗族色彩。
6.a 解析:西周時期開始的宗法制。
7.b解析:讀材料:秦統一全國后,鑒于周實行分封制的教訓,不再分封,而是實行郡縣制,以求長治久安。所以“周制”指的是分封制。
8.c解析:從材料可知本題考查宗法制的內容。
9.c解析:宗法制下的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
10.d解析:材料反映的信息是由天命來決定自己的身份,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內容。故選d。
11、(1)分封制。因為按爵位的高低賜給土地。
(2)宗法制。嫡長子繼承制。
(3)關系:宗法制是維系分封制的血緣紐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的政治制度。積極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