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輔導 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學習輔導
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圖片說明
◆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漢族,生于長安,幼名彘,是漢朝的第七位皇帝。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詩人。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恒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后王娡。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yè)之一。曾用年號: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謚號“孝武”,后葬于茂陵,廟號世宗!吨u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jié)h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
漢武帝創(chuàng)造了六個“第一”:第一,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tǒng)一思想的皇帝。第二,第一個創(chuàng)立太學培養(yǎng)人才的皇帝。第三,第一個大力拓展中國疆土的皇帝。第四,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第五,第一個用皇帝年號來紀元的皇帝。第六,第一個用罪己詔形式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
正如歷史連續(xù)劇《漢武大帝》所云: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班固在《漢書·武帝紀》對漢武帝文治的贊揚: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jīng),遂疇咨海內(nèi),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shù),協(xié)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后嗣得遵洪業(yè),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對漢武帝的評價:
臣光曰: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nèi)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tǒng)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唐朝河西節(jié)度使張議潮統(tǒng)軍出行圖
此圖繪于敦煌156窟的南壁和與南壁相接的部分東壁之上,性質(zhì)是供養(yǎng)畫出行圖,高1.08米,長8.88米,面積約9.6平方米,是莫高窟時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藝術(shù)水平最高的出行圖!稄堊h潮統(tǒng)軍出行圖》描繪的是唐朝敦煌地區(qū)最高統(tǒng)治者張議潮接受唐朝廷敕封為河西節(jié)度使后統(tǒng)軍出行的浩大場面。畫面中,前面有騎吹八人,分列兩側(cè),各有兩人擊鼓、兩人吹角。中間有歌舞者八人,男舞者著漢族服裝,女舞者著吐番服裝,載歌載舞行進。后面有十人組成的樂隊,所持樂器有琵琶、篳篥、橫笛、拍板、腰鼓、杖鼓、笙、箜篌。兩邊各有一人背大鼓,另一人執(zhí)槌擊奏,儀仗隊和護旗衛(wèi)士騎馬緩行。
◆元朝行省圖
元朝的疆域空前遼闊。明代宋濂之《元史》卷五八《地理志》卷首云:“自封建變?yōu)榭たh,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漢梗于北狄,隋不能服東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則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蓋漢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里數(shù)限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