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 兩極世界的形成教案
4.學習“‘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一目
看書歸納有哪些具體表現?
德國、朝鮮、越南和中國分裂狀況;古巴導彈危機。
給當今世界還留下了哪些陰影?哪些已經基本解決?
越、德已統一;中朝還沒有統一;古巴還受到美國的封鎖。
在學習完上述內容之后。有人提出:兩極格局之下,美蘇的冷戰造成了世界長期不得安寧,所以這個格局的主要影響是消極的;也有人觀點正好相反,認為它的主要影響是積極的。
分組討論,分析兩極格局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請你們小組選擇自己的觀點并充分利用課本資料和課外知識中所知道的史實加以說明。
5.升華:
出示:柏林墻、越戰中的屠殺等圖片。學生探究:
①究竟哪些力量應該為這些災難負責?
②在這樣的一種國際環境之下,其他的國家如中國應該如何才能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6.小結:
師生共同回顧冷戰雙方的措施和對世界的影響。
強調這種對于多數國家不公正的體系并不牢固,隨著多種力量的變化,它最終走向了瓦解,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極化。
五、教學資源建議
書籍:
徐天新等著《當代世界史1945~1992》
金重遠主編《20世紀的世界》(上、下卷)
王斯德等主編《世界當代史1945~1991》
齊世榮主編《當代世界史資料選輯》
方連慶等主編《戰后國際關系史1945~1995》
網絡:
歷史課程網、中學歷史教與學
雜志: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歷史教學(中學版)》
六、學習評價建議
1.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根本的目的是
a.幫助歐洲各國恢復經濟 b.借此擴大美國的國際市場
c.穩定世界資本主義秩序 d.控制西歐,維護美國霸權
2.關于二戰后美國推行的“冷戰”政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美國的“冷戰”政策的造成了中國的分裂
b.1946年,英國首相丘吉爾發表鐵幕學說,標志著冷戰的全面開始
c.馬歇爾計劃實施的范圍僅僅是西歐資本主義國家
d.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
3.“冷戰”的影響不包括
a.在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對峙局面
b.導致了德國的分裂
c.導致了朝鮮半島的長期分裂
d.避免了戰爭的爆發
4.二戰結束后,對“冷戰”形成的責任,有一種看法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負主要責任,以蘇聯為首的東方國家也有一定的責任;你同意這種看法嗎?闡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