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案 > 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通用6篇)

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發布時間:2022-12-06

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通用6篇)

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篇1

  第四章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第五節第一次世界大戰

  學案

  【方法導引】

  首先應分層次理清一戰的原因。一戰爆發的根源是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對外擴張侵略的本性;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重新分割世界的爭霸中所形成的錯綜復雜的矛盾及因此而形成的兩大政治軍事集團是大戰爆發的重要原因;而直接引發大戰的薩拉熱窩事件不過是一借口而已。

  在大戰性質問題上,大家應學會用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來評價某一歷史現象。

  對于大戰的評價問題,則應用辯證的觀點來分析。戰爭總具破壞力,帝國主義戰爭更是如此。但事物總是復雜的和多側面的。大戰在給人類造成破壞的同時,也削弱了統治階級的力量,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爆發了十月革命并在戰后引發民族解放運動又一高潮。

  【疑難解析】

  如何看待美國參戰借口反對德國無限制潛水艇戰?

  在主力艦隊無法突破英國封鎖的情況下,德國企圖用潛水艇來打破英國的海上優勢。19xx年2月,德國就宣布實行無限制潛水艇戰,對環繞大不列顛和愛爾蘭領海以及英吉利海峽中的敵國商船一律擊毀。事先不加警告,中立國的船只也不例外。由于美國的強烈抗議,德國19xx年5月暫時停止,但到了1917年2月德國對在陸上贏得戰爭已越來越不抱希望,又恢復了無限制潛水艇戰,英國的海上運輸趨于癱瘓。面對嚴竣局勢,英國采取了一系列反潛措施,美國也以德國的無限制潛水艇戰使許多美國人葬身和美國與協約國的貿易受到極大影響等為借口,1917年4月正式對德宣戰。

  事實上,19世紀末開始,美德矛盾已逐漸激化,德國是美國在拉丁美洲擴張的主要對手,到19xx年美國在拉美投資17億美元,德國為9億美元。大戰爆發后,美國宣布“中立”,同交戰雙方作生意。由于英國對德實行嚴密的海上封鎖,美國與同盟國的貿易額急劇減少,而同協約國的貿易額猛增,這樣美國同協約國在經濟利益上已經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了。再加上美國看到參戰時機成熟,為撈取戰利品,以反對德國無限制潛水艇戰為借口而參戰。

  【典例精評】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分析: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及帝國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本性共同構成一戰的根源。

  答: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新老帝國主義為爭奪霸權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性,隨著向帝國主義階段的過渡而加劇了。當時,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生產在世界的地位發生劇變: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退居第三,新興的美國躍居第一,后起的德國躍居世界第二、歐洲第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改變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造成了實力與所占殖民地倒掛的狀況?墒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已經瓜分完畢,于是在歐洲形成了新興的德國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法、俄爭奪霸權,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

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篇2

  第五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

  教案教學目標  需要掌握的知識:一戰爆發的原因,一戰的進程,大戰的性質,大戰的后果。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有關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歐洲列強之間的三大矛盾,一戰的性質,一戰的結果等資料,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和一戰的性質,培養學生正確判斷矛盾主次方面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小結歐洲列強之間的基本矛盾和一戰的評價以及總結課堂內容,培養學生綜合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戰爭性質的分析,使學生認識一戰是一場非正義的掠奪戰爭。通過戰爭過程和戰爭后果的講述與分析,讓學生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性和破壞性,從而使學生樹立愛好和平的堅強信念。教學建議本節地位

  第一次世界規模的大戰是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的必然產物,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改變了國際格局。同時加快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高漲。也是二戰爆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傊谡麄二十世紀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教學設計思路

  整個一節課學生都是在較多的活動和積極的思維活動中接受知識。

 。ㄖ攸c)教案中設計有25分鐘的學生自己準備的“再現歷史”的表演。提問十幾個,爭取每一個學生都有任務和活動。然后通過動畫、視頻再現一戰過程,設計討論:一戰的反思.

 。ㄆ胀ǎ┙贪钢饕ㄟ^材料分析、提問貫穿整節課,讓學生在積極的思考中理清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然后通過動畫、視頻再現一戰過程,設計討論:一戰的反思設計的思考題和練習題力爭新穎,開放,突破傳統。重視體現能力為主。教學重點

  一戰的必然性和影響兩個知識點是本節的重點。

  一戰的必然性之實際上它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只有了解了戰爭的形成因素,才能對戰爭的過程、戰爭的性質和影響作出清晰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及評價。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是重點是因為一戰對二十世紀的歷史進程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首先一戰后的國際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另外,一戰并未解決帝國主義之間原有的任何一個矛盾,反而增加了新的矛盾,并成為誘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原因之一。重點突破方案

  一戰的必然性,采取通過學生“再現歷史”表演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最高首腦和外長的言行,使學生在準備資料和演講文章以及表演過程中理清各國之間錯綜復雜的矛盾和關系,弄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由。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這個知識點采取通過分析材料,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答問題。達到解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重點突破方案

  采取教師列出材料提問,學生回憶思考回答的辦法突破的重點,教師提出的問題涉及各國之間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地域的矛盾和斗爭,設計的問題由淺入深,盡量把各國之間存在的矛盾挖掘出來,使學生弄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由。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這個知識點采取通過分析材料,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答問題。達到解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教學難點

  一戰爆發的原因之所以是難點是因為一戰爆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綜合性的,難度較大。不僅包括根本原因、具體原因而且還包括直接原因。首先學生對這些原因分辨清楚理解就比較困難,另外,一戰爆發的原因涉及多國之間的關系,不僅有現實的,歷史的,時間上的還有地域空間上的,就知識本身而言錯綜復雜,對近代國際關系方面知識儲備不夠全面,理解力相對較弱的的高中學生來說能夠全面分析和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多種原因難度就不言而喻了。難點突破方案

  一戰爆發的原因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突破方案與突破重點有相同之處,只是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通過提問使學生明確什么是根本原因,什么是具體原因,什么是直接原因。重點: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難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用“9.11事件”圖片導入新課,恐怖事件至今讓人心有余悸。有人猜測,“9.11事件”可能會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因此,人們開始回顧與思考前兩次世界大戰。今天咱們就來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幻燈片一]  一個歷史事件的出現都有其產生的深刻的歷史原因,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戰出現的背后肯定有復雜的原因,是什么呢?一、 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板書)1.帝國主義矛盾的根源  教師利用課件邊演示邊提問,   師: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趨勢如何?  生:(回憶并作答)  師:教師演示課件并歸納  師:結合圖表分析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力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后起國家趕上并超過老牌國家  師:隨著后起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原來的序列被打破,出現倒掛現象,這樣就產生了新的動蕩的帝國主義大國間的關系。利用課件打出德國的野心:  材料:外交國務大臣皮洛夫:德國人向自己的一個鄰國讓出陸地,向另一個讓出海洋,而給自己留下一錢不值的天空,這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我們不愿把任何人擠到陰暗的角落,但我們也要給自己一塊光明之地,一塊陽光下的地盤! 枺旱聡胱鍪裁?  師:(提問)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導致帝國主義的矛盾,剛才我們了解了經濟實力的變化,那么政治上的變化是什么呢?  生:回答  師:英法美等國政治民主化不斷提高,德奧俄的專制不斷加強,差別不斷加大! 2.歐洲列強間的矛盾  師:(提問)在歐洲列強的激烈爭斗中,有哪三對基本矛盾?  生:(回答)  師;法德是夙敵,矛盾起源于什么。普法戰爭的結果如何?  生:(回憶并回答)  師:德國要向世界擴張,要奪取全球霸權。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其主要競爭對手是誰?  生:(回答)  師;是英國。在三對基本矛盾中,英德之間的矛盾成了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為什么說英德矛盾逐漸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提示從工業、貿易、海軍實力、殖民侵略等方面考慮)  生:(在教師引導下,思考并得出結論)  師:俄奧矛盾在哪兒?為什么?  生:思考后回答  師:由于矛盾的變化,歐洲關系出現了新的轉折。這個轉折的特點是出現了新的分化組合。各帝國主義大國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幫結派尋找盟友,重新組合,導致帝國主義兩大軍事侵略集團的形成!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形成  用視頻展示  師:(指導學生閱讀分析教科書中策131頁的材料,1879年德奧“同盟條約”和1882年德、奧、意三國“同盟條約”摘要)  師:請思考下面兩個問題:一是兩個同盟條約是針對哪些國家簽訂的?二是兩個同盟條約是什么性質的條約?(從協議的內容判斷)  生:(閱讀并作答)  師:英國和法俄在歷史上素有爭斗。而且英國一貫執行的傳統外交政策是什么?  生:(回答)  師:一向奉行“均勢政策”的英國,為什么會拋棄前嫌,與法俄握手言和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并作答)  師:其主要原因是英德矛盾的發展,是由于爭奪世界殖民地和市場的原因而決定的。從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過程看,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對它的形成有什么影響?  生:(思考并談自己的看法)  師:帝國主義列強在建立軍事同盟的同時,加緊了擴軍備戰活動。瘋狂的擴軍備戰,加劇了世界的緊張局勢,一場大戰的爆發迫在眉睫。三、一戰爆發(板書)時間:8分鐘  觀看視頻。薩拉熱窩事件點燃這根給人類帶來無窮災難和悲痛的導火線。  1、一戰進程,用動畫結合教師講解想結合,講解歐洲戰場分為三條戰線和海戰過程。用圖表總結,  講到凡爾登絞肉機時利用課件上連接視頻展示戰爭的殘酷性。用課件演示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的圖片,  2、大戰結束,演示美國參戰漫畫,然后提問:  a、大戰前期美國為何么沒有參戰?  b、美國利用中立都在干什么?  c、美國放棄中立又是為什么?  d、美國向誰宣戰?借口是什么?對大戰產生什么影響?  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打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先提出問題,學生請同學回答,活躍課堂氣氛! 馉巻拘蚜巳藗,戰爭引發了革命,俄國爆發了革命。教師提問學生解答。  俄國為什么首先出現了革命?簡要內容是什么?  俄國爆發革命后面對世界大戰采取什么態度?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局將產生什么影響?  大戰結束,時間是1918年11月。用課件展示福熙車廂,教師可以講述福熙車廂的小故事! ∷、大戰的性質和影響  (時間:5分鐘)  1、用兩段資料進行分析大戰的性質的講解并設計了問題(課件演示)  分析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2、大戰的影響  用兩個資料講解大戰的影響,學生閱讀理解提問作答(課件演示)  討論 學習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你想說點什么?(自由發揮,暢所欲言,可以辯論)  時間:6分鐘  小結:通過圖示法小結。時間:1分鐘這節課到這兒就都講完了。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給我們留下的思考還遠遠沒有結束。戰爭總是殘酷的,和平總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體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珍視和平、熱愛和平。最后,讓我們在《友誼地久天長》歌聲中結束本

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篇3

  第一節 第二次工業革命

  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生應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表現、成果;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理解壟斷及壟斷組織的基本概念。

  2.通過第二次工業革命特點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隨著生產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生產力的進步越來越依賴于科學技術的新發現。從而進一步加深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科學概念的理解;通過對"壟斷組織的形成"部分內容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生產關系必然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3.通過第二次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的了解,激發學生對科學和社會的熱愛,以及勇于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工業的高速發展,工業的高速發展引起了一系列的變化,導致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逐漸向壟斷階段過渡。這一時期,資產階級在政治、經濟上做出了必要的調整和變革,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了“相對和平”狀態,這成為國際工人運動中產生修正主義思潮的主要根源。經濟的發展,導致了經濟結構的根本變化,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基本實現了工業化。資產階級思潮也發生了變化,自由主義思想逐步讓位給社會達爾文主義、唯意志論以及其它反映壟斷資本要求的思想潮流。在對外關系上,出現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世界成為一個在經濟上、思想文化上密切聯系的整體,并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傳播?梢哉f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壟斷組織的形成是引起這一系列連鎖反應的根源,因此,本節課的內容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關于課前準備的教學建議

  課前要求學生查閱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能源、交通、通訊及化學工業的重大科技發明和應用情況(圖片、文字),這樣,為第二次工業革命背景、特點的學習掃清知識障礙,同時也能節約課堂時間,進行重點、難點問題的討論。

  重點分析

  本節重點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特點。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有助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特點的分析;通過對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不同點的比較、概括,不僅有助于學生把握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即歷史發展的規律性,而且,還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從而認識到“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因此,這部分內容應作為教學重點內容之一。

  重點突破方案

  學生閱讀教材中w.丹皮爾《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的文字材料、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結合19世紀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建立、世界科技的發展、經濟發展的需求、世界聯系的加強這四個方面,思考:第二次工業革命為什么會有這些特點?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理解和這一階段特征的把握。

  難點分析

  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歷史條件和評價壟斷及壟斷組織是本節的難點。

  本節內容一開始沒有分析或概括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歷史條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延續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歷史條件是本課的難點之一。

  壟斷及壟斷組織的評價也是本節的難點。這是因為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從生產力、生產關系相互關系的角度,從時代發展的宏觀角度,進行理解、分析、評價,形成對這一時期的歷史現象的正確認識,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有一定的難度。

  難點突破方案

  在學生回憶19世紀中期世界的階段特征、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的歷史條件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的前提、條件,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用發展、聯系的觀點及對比的方法去分析問題,樹立事物的發展都是沿螺旋式軌道曲線上升的規律性認識。

  教師在講清壟斷、壟斷組織基本概念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從壟斷組織與生產力、社會發展、科學研究、企業管理狀況等方面的關系進行分組討論,談談各自對壟斷組織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中的自主、合作意識。

  重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壟斷及壟斷組織的形成

  難點:如何評價壟斷及壟斷組織?

  教學手段: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1、啟發學生回憶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的歷史條件是從哪幾個方面分析、歸納的?師生達成共識,資本主義經濟要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必須具備幾個基本條件:即政治條件,經濟(市場、資本)條件,技術條件,社會條件,以及社會發展中對前代已有成果的繼承。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討論回答,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的歷史條件有哪些?最后,師生共同歸納。

  2、讓學生展示或敘述課前查找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重大成果的圖片、資料或情況,最后落實到:新能源、新機器的發明和制造、新通訊設備的發明和制造這三個方面。同時,讓學生結合現代人類生活,簡要談談它給我們今天的社會生活帶來了哪些重大變化?從而激發學生對科學和社會的熱愛,以及勇于獻身科學的精神。

  3、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w.丹皮爾《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的文字材料。如:材料中的“以前時代”、“科學時代”分別指什么時期?。材料中的“需要常在發明之先”表明了什么?。19世紀,為了追求純粹的知識而進行的科學研究產生了什么作用?。

  4、關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可讓學生看書,結合19世紀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建立、世界科技的發展、經濟發展的需求、世界聯系的加強這四個方面,思考、討論:第二次工業革命為什么會有這些特點?[(1)它具有堅實的科學基礎。(2)它側重于基礎工業、重工業,具有更強的經濟改造和社會改造能力。(3)它是在幾個先進大國同時起步,相互促進下進行的。(4)它開始于多數國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之時,因此對這些國家來說,兩次工業革命交叉甚至是同時進行。]教師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最突出的特點是:科學與技術的緊密結合。

  5、教師可讓學生討論壟斷組織的產生的主要途徑,最后指出:壟斷組織的產生主要是兩個途徑,一是先進的企業擠垮、兼并落后的企業,使生產和資本不斷集中,產生了壟斷組織;二是新興的工業部門需要實行大規模的集中生產,使壟斷組織應運而生。教師在講清壟斷、壟斷組織基本概念的基礎上,結合漫畫《壟斷資本家控制下的美國參議院》,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什么是壟斷、壟斷組織,壟斷組織與以前私人企業相比有什么新的特點?進而要求學生從壟斷組織與生產力、社會發展、科學研究、企業管理狀況等方面的關系進行分組討論,談談各自對壟斷組織的認識:即壟斷、壟斷組織的出現,適應了生產社會化的要求,是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教學設計思想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大都為學生所熟悉,因此,本節課主要是利用學生熟知的或已學的內容,采取教師從思維方法上引導,學生或獨立、或小組討論的方法,對本節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分析、歸納、概括與比較。

  板書設計第一節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篇4

  學案

  【本章概述】

  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期是壟斷資本主義形成時期。這一時期,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世界發生,美、德、英、法、俄、日等國生產力水平極大提高。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和社會政治中起到重要作用,這一時期,美、德、英、法、俄、日、意、奧、荷、比、西、葡等國成為帝國主義國家。與此同時,帝國主義列強加緊瓜分世界,亞洲變成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被列強瓜分,拉美也受到新的侵略,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亞非拉人民也開展新的斗爭,以挽救民族命運,掀起反帝高潮。社會主義運動也在歐美發展,重要成果是列寧主義誕生。由于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列強之間矛盾激化,形成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集團,并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

  【學習建議】

  1.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壟斷組織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成果、影響  壟斷組織出現的原因及影響  美、德、英、法、俄、日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及特征

  2.列強對世界的瓜分:列強對亞、非、拉美地區的瓜分  日本對中、朝侵略  世界殖民體系形成

  3.亞非拉民族運動的發展:亞洲的覺醒  非洲人民的反帝斗爭

  4.列寧主義誕生:列寧主義誕生的背景及經過

  5.第一次世界大戰:帝國主義列強矛盾的尖銳化  同盟國與協約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簡況及影響

  【知識點撥】

  1.關于壟斷組織的形成

  19世紀晚期,由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新的科學技術帶來新興工業如汽車工業、石油工業、電力工業、鋼鐵工業。這些工業生產規模相當大,集中的程度也相當高,所以資本也日益集中在少數大資本家手中,社會財富也集中于這些人手中。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這些大資本家控制一些部門的生產、價格、市場等,獲得高額利潤。早期壟斷組織的形式有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等(均為英文音譯),后來還有跨行業的壟斷組織康來恩。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期,有名的壟斷組織有洛克菲勒財團的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財團的美國鋼鐵公司、福特財團的汽車公司,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德國電氣總公司、西門子公司、克虜伯公司、英國的殼牌石油公司等。

  2.關于帝國主義的基本特點

  列寧在20世紀初對當時的帝國主義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帝國主義的最基本特征是壟斷:“如果必須給帝國主義下一個盡量簡短的定義,那就應當說,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绷袑幹赋觯骸暗蹏髁x有如下五個基本特征:(1)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發展到這樣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壟斷組織;(2)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已經融合起來,在這個‘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了金融寡頭;(3)和商品輸出不同的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4)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5)最大資本主義大國已經把世界上的領土瓜分完畢。”列寧用一句話來解釋帝國主義:“帝國主義是發展到壟斷組織和金融資本的統治已經確立、資本輸出具有突出意義、國際托拉斯開始瓜分世界、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已把世界全部領土瓜分完畢這一階段的資本主義。”列寧認為,帝國主義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資本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

  3.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期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的不平衡性

  這一時期,由于各帝國主義國家的歷史、經濟發展速度、政治體制、殖民擴張過程等的不同,使政治和經濟的不平衡性加劇,矛盾尖銳,難以調和。主要國家簡況見下表:

  可以看出: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期,美國和德國工業生產發展迅速,英法發展較慢,德國超過英法。德國統治集團對德國占殖民地較少十分不滿,加上德國是軍閥的、容克地主的和資產階級的帝國主義,軍事封建性很強,所以,德國與英、法、俄的矛盾逐步尖銳。德國與近鄰、并且歷史上有淵源的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王國結成了軍事政治同盟——三國同盟。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在議會聲稱:“我們不能容忍任何外國,任何國外的主神向我們說道:‘怎么辦?世界已分割完了!’我們不愿阻撓任何人,但我們也不容許任何人妨礙我們的道路。我們不愿消極地站在旁邊,而讓他人分割世界。我們不能,也不愿意容忍這樣。我們在全世界各地有著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國人談論建造大不列顛帝國,法國人談論建造法蘭西帝國,俄國人談論占領亞洲領土,那么,我們則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國。……在未來世紀里,德意志人民不做鐵錘,便將做鐵砧了!(1899年12月11日演說)

  4.關于早期的帝國主義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有三次:美西戰爭、英布戰爭和日俄戰爭。

  1898~1899年,美國挑起與西班牙爭奪殖民地的戰爭。當時,古巴人民正在進行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停泊在古巴港口的美國軍艦“緬因”號因“內部原因”爆炸。美國稱“西班牙人炸了美國軍艦”,遂向西班牙宣戰。結果美國奪取了原屬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賓、波多黎各、關島等地,并實際控制了古巴。

  1899~19xx年,英國挑起了向荷蘭人后裔布爾人爭奪南非德蘭士瓦和奧蘭治的戰爭,又稱布爾戰爭或南非戰爭。英國調來20萬大軍打敗布爾人。布爾人的德蘭士瓦和奧蘭治成為英國殖民地。

  1904~19xx年,日本挑起與俄國的爭奪東亞霸權的戰爭。1895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俄國認為日本奪走了應屬自己控制的地盤,便聯絡盟友法國,又聯絡德國(德國想占山東半島),三國共同向日本施加壓力。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清政府又交付3000萬兩白銀為贖遼費。日本在實力增強后,向俄國“復仇”。19xx年2月8日,日本突然襲擊俄國在旅順的艦隊,以后又在遼東半島打敗俄國陸軍。19xx年5月,在朝鮮海峽,日本又打敗俄國遠征艦隊。俄國國內19xx年革命正在發展。在美國斡旋下,俄國與日本簽訂和約,承認朝鮮是日本勢力范圍,割讓庫頁島南部及附近島嶼,將旅順大連租借權和東清鐵路南段及支線權轉讓給日本。

  5.關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亞洲民族解放斗爭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亞洲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高潮,習慣被總稱為“亞洲的覺醒”!皝喼薜挠X醒”出自列寧19xx年5月7日發表的一篇政論文章《亞洲的覺醒》。列寧指出:“中國不是早就被稱為長期完全停滯的國家的典型嗎?但是現在中國的政治在生活沸騰起來了,社會運動和民主主義的運動高潮正在洶涌澎湃地發展。

  繼俄國19xx年的運動之后,民主運動席卷了整個亞洲——土耳其、波斯、中國。在英屬印度,動亂也正在加劇。值得注意的是:革命民主運動現在又遍及人口近四千萬的英屬印度——爪哇島等荷屬殖民地!澜缳Y本主義和19xx年的俄國運動徹底喚醒了亞洲。幾萬萬被壓迫的、沉睡在中世紀停滯狀態的人民覺醒過來了,他們要求新的生活,要求為爭取人的起碼權利、為爭取民主而斗爭!边@一時期的斗爭,中國有1898年的戊戌變法、1899~19xx年的義和團運動、1911~19xx年的辛亥革命、其后的二次革命(1913)、護國運動(1915~1916)、護法運動(1917~1918)等;伊朗有1905~19xx年的資產階級革命,土耳其有1908~19xx年的資產階級革命,印度有1905~19xx年的反英斗爭,朝鮮有1907—19  年的義兵運動等。

  6.日本早期對外擴張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以后,軍國主義勢力發展極快,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朝鮮、中國首當其沖,深受其害。1870年日本外交官佐田白茅在給政府的建議《征韓論》中就暴露了其野心。佐田白茅稱:“全皇國(指日本)為一大城,則若蝦夷(指北海道)、呂宋(指菲律賓)、中國臺灣、滿清、朝鮮,皆皇國之屏藩也。蝦夷業已從事開拓,滿清可交,朝鮮可伐,呂宋、中國臺灣可唾手而得矣。”

  1874年,日本派軍隊約4千人侵略中國臺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率兵到臺抗擊日軍。美英向清政府施壓,清朝與日本簽約,賠50萬兩白銀,實際上承認日本對琉球群島的控制。琉球國王向清政府求援,清政府置之不理。1879年日本廢琉球國王,改琉球為沖繩縣,吞并琉球。

  1876年日本迫使朝鮮簽訂《江華條約》,1882年又簽訂《仁川條約》,加緊侵朝。1894年日本又發動侵略中國戰爭,割占臺灣省,朝鮮半島從中國“獨立”,實際受日本控制。19xx年,日本又參加了八國聯軍,與英法俄美德奧意共同侵略中國。第二年迫使中國簽訂《辛丑條約》。

  1904~19xx年,日本與俄國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附近發生戰爭,結果日本奪得中國東北南部的控制權,割占庫頁島南部。19xx年日本又迫使朝鮮簽訂保護條約,控制了朝鮮內政、外交、軍事、立法、司法等方面權力,朝鮮淪為日本的“保護國”。19xx年,日本勾結朝鮮賣國賊總理大臣李完用,簽訂《日韓合并條約》,迫使國王李熙承認。日本正式吞并了朝鮮。

  【方法指導】

  1.生產力發展再次引起社會變革

  19世紀晚期,第二次科技革命(工業革命)蓬勃發展起來。生產規模擴大,生產力水平極大提高。新機器、新交通工具、新能源、新動力、新通訊工具的出現使整個社會經濟發生重大變化。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出現。新的無產階級出現,使工人隊伍繼續擴大。西方國家形成帝國主義。亞非拉地區進一步遭到侵略,成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第二次工業革命把世界納入到一個大市場中,加強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復習時,可結合政治課上的理論(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加深對該問題的認識。

  2.把中國近代史相關史實與本章內容結合復習掌握

  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期,在世界大變動大發展的局勢下,中國歷史也呈現許多新情況,如:維新思想發展,反帝義和團運動、實業救國、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帝國主義加緊侵華(侵略戰爭、資本輸出、瓜分狂潮等)。這些是與帝國主義形成、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列強加緊侵華等密切相連的。復習時,可把已有的中國近代史史實與世界近代史第四章內容結合起來,中外歷史形成一個整體,一個全面的世界近代歷史。這樣結合起來,也等于又把中國近代史相關知識復習了一遍。

  3.注意抓住帝國主義國家特點,分析原因和影響

  教材介紹了英、法、美、德、日、俄等6個帝國主義國家形成時期的特點。復習時要分析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和影響。以英國為例:英國占有3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曾經擁有世界霸權,工業生產曾超過法、德、美三國之和。列寧稱之為“殖民帝國主義”。德國生產發展和統一以后,向英國霸權挑戰;英國殖民地人民不斷斗爭削弱英帝國的力量。所以,在英、德為首的協約國集團和同盟國集團間發生了世界戰爭;印度、埃及、愛爾蘭等人民的斗爭又打擊了英國,縮小了英帝國的地盤。

  4.注意了解本章歷史涉及的地圖知識

  本章涉及到整個世界的范圍,復習時要把地理知識引入。歷史教材中的東北亞地圖(日俄戰爭)、亞洲地圖(殖民國家的侵略)、非洲地圖(帝國主義瓜分非洲)、巴爾干地圖(一戰前夕)、歐洲地圖(同盟圖與協約國;一戰形勢)等,應認真閱讀,了解地理要素(山、河、海、城、島、半島、海灣等)。用這些重要的地理要素聯系起相關的歷史知識。

  【疑難解析】

  例1  近現代的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卮穑(1)—(4)題。

  (1)下列關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它開始于英國,18世紀末向外擴展

  b.一些國家的工業革命主要是靠從英國引進技術進行的

  c.它使各國迅速實現工業化

  d.英國由此成為“世界工廠”

  (2)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    )

  ①主要發生在基礎工業和重工業領域

 、诳萍己看鬄樘岣

 、弁苿訅艛噘Y本主義的形成

 、艽_立了資本主義在世界的統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與歐美相比,日本工業革命的不同之處在于(    )

 、儆蓢抑鲗нM行

 、趦纱喂I革命交叉完成

  ③國營企業比例不斷增大

 、芑厩宄松a關系中的封建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這表現在(    )

  a.卡特爾、辛迪加和托拉斯開始形成

  b.直接物質生產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

  c.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幅度增加

  d.社會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

  分析:該題涉及三次科技革命,跨度較大。(1)題中“各國迅速實現工業化”,顯然不對。(2)題中“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統治”當為一次工業革命。(3)題中,日本私營企業多數由國營演變而來。(4)可結合政治,第一二產業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

  答案:(1)c  (2)a  (3)a  (4)b

  例2  19世紀末,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重要原因是  (    )

 、龠M行領土擴張和西進運動

 、趯ν赓Q易和資本輸出發展迅速

 、鄞罅课胀鈦硪泼

 、軆葢鸷蠊I、農業得到較協調的發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題考查掌握歷史基本知識的能力。①②③項是教材列出的,④項不是重要原因。

  答案:a

  例3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戰爭,這一結論的依據是  (    )

  a.交戰雙方主要是帝國主義國家

  b.戰爭的深層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為帝國主義國家間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戰國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壓倒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分析:由于一戰雙方主要國家都想瓜分世界,并在戰后重新瓜分世界,故可定戰爭性質。

  答案:c

  例4  下列歷史事件,不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是(    )

  a.19xx年俄國革命    b.朝鮮義兵運動

  c.印度國民大會黨建立  d.20世紀初土耳其革命

  分析:朝鮮義兵運動不具有資產階級性質,是愛國官兵的反日武裝斗爭。

  答案:b

  例5  19世紀后期德國和英國的經濟發展有什么特點?請分析其成因及對世界局勢的影響。

  分析:此題考查是否掌握靈活運用課本知識再認、再現歷史階段特征和發展過程及原因的能力。應分別敘述英國和德國情況。

  答案:

  英國經濟發展速度遲緩,德國經濟迅速崛起。

  英國作為“殖民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取得巨額利潤,把大量資本輸往國外,國內工業投資相對減少;它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老的工業部門設備陳舊;英國人心理較保守,影響了設備更新。

  德國取得普法戰爭的勝利后,統一了國內市場,獲得了賠款和礦產基地,它十分重視科學與工業相結合,盡量采用新技術和新設備;它注重教育,增加教育經費;它還大造軍火艦船,刺激了不少工業部門。

  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實力對比發生變化,使原有的“均勢”遭到破壞。德國“容克資產階級帝國主義”的特點和軍事上的崛起,使它更富有侵略性。英德矛盾逐漸上升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

  例6  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法兩國已形成一套較為健全的議會民主制度。請分別說出這時俄國和日本政治體制是怎樣的?與英法的主要差異是什么?從這四個國家由封建主義過渡到資本主義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歷史原因。(說明:答題時要概括論述,不要羅列具體過程)

  分析:本題考查歸納、比較、概括能力,也考查分析特定條件下歷史現象的能力。本題要求高度概括17~19世紀英、法、俄、日四國資本主義確立的道路。答好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政治體制”的理解正確。

  答案:(1)俄日體制:俄國為沙皇專制、日本為天皇專制。

  (2)主要差異:英法為民主政治體制,俄日為專制主義體制。

  (3)歷史原因:英法的過渡道路是資產階級革命,對封建制度改造比較徹底;俄國過渡道路是1861年改革,日本過渡道路是明治維新,兩者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對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差異的主要歷史原因。

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篇5

  教案一、階段特征和主要線索

  本單元從19世紀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的過渡時期。

  教師先要求學生按世界史的四大線索進行歸納,然后教師點撥分析。

  (1)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世界由蒸汽時代進入了電氣時代,壟斷組織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列強完成了對世界的瓜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世界真正成為一個整體。

  (2)亞非拉地區的民族、民主運動掀起反殖、反封的新高潮。

  (3)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主義運動有了新發展,第二國際建立、列寧主義誕生。

  (4)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圍繞爭奪霸權和殖民地,開始了激烈的角逐和斗爭,矛盾激化,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導致了一戰的爆發。

  二、主干知識整合

  1.資本主義繼續發展(注意比較)

  (1)經濟發展。19世紀70年代起,第二次工業革命迅速展開,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一方面,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以美國、德國的壟斷最為突出,壟斷組織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又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各國不平衡加劇,國際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緩慢下降,美德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后來居上,俄日等國經濟也有較快發展。以科學技術為依據、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手段、以壟斷組織為形式的現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逐漸形成。

  (2)政治發展。經濟基礎的變化引起了政治領域的變化:首先,由于壟斷組織的發展及其政治干預能力的增強,國家的經濟職能越來越強,壟斷資本家也越來越多地干涉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其次,以比較健全的資本主義議會民主制、政黨政治和公民自由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資本主義政治模式大體定型。第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大致可分兩種類型,一是比較典型的走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道路的國家,如英法美;二是在建立資產階級議會制度的同時,保留了較多封建殘余的國家,如俄日。

  2.民族解放運動的新發展(注意前后比較)

  (1)帝國主義殖民侵略的加強和殖民統治的加深,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在客觀上又使殖民地傳統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產生了近代資本主義,民族資產階級產生并逐步壯大,成為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根本原因。

  (2)亞洲中國、朝鮮、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新高潮,進入“亞洲覺醒”時期,其主流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族民主革命,也有次要地位的舊式反帝反封建的起義。非洲人民斗爭水平相對落后,以武裝斗爭為反殖的主要形式,埃及抗英斗爭、馬赫迪反英大起義、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最為突出。拉美國家獨立后,沒有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成為實際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反帝反封建是其共同任務,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是突出事例。

  3.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

  (1)概況:19世紀晚期,歐美工人運動逐漸走向高潮,工人政黨和組織紛紛建立。為適應聯合斗爭的需要,第二國際成立。俄國無產階級的斗爭不斷發展,形成布爾什維主義,列寧主義誕生。

  (2)特點:各國工人階級政黨建立,斗爭的組織性加強;主要斗爭手段從政治斗爭,暴力斗爭轉為經濟斗爭、合法斗爭;馬克思主義發展到列寧主義階段;國際工人運動的中心從法國轉到德國,又轉到俄國;國際工人運動從西方向東方擴展。

  4.國際關系的發展

  (1)帝國主義國家間的主要矛盾及其根源:由于帝國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新瓜分世界的爭奪,激化了矛盾,形成了三個中心環節:法德矛盾,焦點在于對歐洲霸權的爭奪;巴爾干問題,俄奧是主要對抗雙方,同時也涉及英德;英德矛盾,矛盾的焦點在對殖民地的爭奪,是帝國主義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對矛盾。

  (2)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三對矛盾的斗爭逐漸演變為兩大軍事集團為各自的利益協調矛盾,最終形成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3)第一次世界大戰:19xx年大戰爆發,交戰雙方是同盟國和協約國,這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交戰雙方都是非正義的。戰爭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戰爭中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有力地沖擊和威脅資本主義制度,影響世界的國際關系格局;極大地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也造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的新的不平衡性。

  三、重點知識透析

  1.對壟斷組織的認識

  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壟斷組織成了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盡管壟斷組織作為獨占生產與市場的經濟聯合體,必然會帶來停滯和腐朽的趨勢,但它的出現是有利于生產力發展的,其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就客觀條件和影響而言,壟斷組織的出現促進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它不但有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其次,從主觀動機來看,是為了調節生產,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實質上是為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而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

  最后,托拉斯等高級形式的壟斷組織,對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也具有更為有利的條件。

  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在經濟上開始成熟的一個新階段,也意味著資本主義所固有的剝削性和侵略性的加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壟斷組織之壟斷市場、價格,勢必降低廣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壟斷組織的形成,意味著加強對勞動人民的掠奪。

  第二,壟斷資本的形成,就是大生產吞噬小生產的結果,其間充滿了暴力、欺詐的行為及種種卑鄙丑惡的手法。

  第三,壟斷的形成,伴隨著食利者階層的出現,成為游手好閑的寄生蟲階層。

  第四,壟斷組織的形成,推動了殖民擴張,出現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有更多的國家、地區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第五,壟斷資本是戰爭的根源,殖民擴張必然導致爭霸,不可避免地發生戰爭,如“一戰”就是明證。

  2.19世紀晚期帝國主義國家經濟發展類型

  由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各國開展的狀況千差萬別,由于各自不同的歷史、現實條件,六大帝國主義國家在19世紀晚期經濟發展方面呈現三種類型。一是經濟飛速發展的美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在該時期內科技發明的成果都相對較多,又應用及時,資金、資源、市場的條件都較充分,所以發展迅速。二是經濟發展速度相對緩慢下來的英國和法國。這兩個國家在19世紀中期還處在資本主義各國的最前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較好,海外市場較廣闊,在機器更新、采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擴大投資規模上不夠迫切;經濟發展的速度仍然比不上美、德兩國。三是俄國和日本,相對前面四國、經濟基礎薄弱是顯而易見的。兩國同時在60年代實現了向資本主義的過渡,但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由于兩次工業革命在兩國幾乎都是同時開展起來,所以其工業生產發展的速度都十分迅速。

  上述三種類型產生的直接影響是改變了這些國家的力量對比狀況,加劇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斗爭。

  3.19世紀晚期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發展趨勢

  第二次工業革命造成的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政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表現出兩類不同的趨勢。

  一類是美英法等國,資產階級民主制較為充分發展。這些國家都經過激烈的資產階級革命,對前封建主義制度、傳統,打擊和消滅比較徹底,使經濟發展和政治民主化進程得到順利發展的條件。美、英是典型的兩黨制國家。法國維護了共和政體,這有效地保持了資本主義的政治上的穩定。

  另一類是封建專制色彩較濃的德、俄、日等國,在政治上較多地保留了舊的封建殘余,奉行專制主義和高壓政策,并逐漸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德國具有軍國主義傳統的容克地主是帝國政權中主導力量,軍國主義精神滲透到各個政治領域。俄國以沙皇專制為特征的整個官僚機構和官吏隊伍一直完整保留,成為專制主義政治的中樞。對內的專制主義和對外的軍國主義是19世紀末俄國政策的主要特征,表現出濃厚軍事封建性。日本在進入帝國主義時期的特點,可簡單概括為:壟斷、專制、侵略三位一體。

  4.怎樣看待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民族民主運動?

  (1)從運動性質看,舊式的民族運動演變為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與革命。列強侵略,客觀上促進了當地民族工業的產生,出現了新的經濟因素和新的階級力量,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民族資產階級成為領導力量,這就使舊式的由農民或封建王公領導的民族運動,演變為新式的由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或革命。

  (2)從斗爭綱領和口號看,描繪出了發展資本主義前景的新藍圖,如印度國大黨提出了民權和獨立的要求,中國的三民主義、墨西哥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憲法。

  (3)從參加運動的主要力量看,新的階級力量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為運動的主體,改變了過去以農民為主體的狀況,如印度盂買工人政治總罷工。

  (4)從運動發展趨勢看,經過了從改良到革命的發展過程,如中國19世紀末的戊戌變法和20世紀初的辛亥革命。

  (5)出現了以新式民族運動為主導,新舊民族運動同時并存的狀況,朝鮮義兵運動、中國的義和團運動、非洲人民的反抗斗爭,都沒有超過舊式民族運動的范疇。

  5.19世紀晚期歐美工人運動的特點及成因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工人運動的特點有了明顯的變化,主要表現在:①自發性斗爭少了,有組織的斗爭增多子。隨著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工人的文化素質和組織程度大為提高,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運動中得到迅速傳播,工人政黨和組織相繼建立,這就使工人運動由自發性向組織性增強的方向發展。②由暴力斗爭為主向合法性斗爭為主發展。一方面是因為資產階級民主的擴大,進行合法斗爭有了可能;另一方面是因為工人政黨和工會的普遍建立,比以前更講究斗爭策略。③由政治斗爭為主向經濟斗爭為主轉變。隨著資產階級民主制的發展,工人階級取得了過去不曾有的許多政治權利。在這種情況下,利用已取得的某些合法的政治權利進行斗爭,爭取經濟待遇上的改善成為大多數工人的要求,所以,這一時期的工人罷工多以縮短工時、改善待遇、提高工資福利為目標。

  6.主要交戰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目的

  大戰爆發后,交戰各國的政府和擁護戰爭的政黨紛紛發表聲明,鼓吹本國進行的戰爭是“保衛祖國”的正義戰爭,而譴責敵方是侵略戰爭,事實上,從交戰雙方來看,都是帝國主義戰爭。

  德國的目的是實現世界霸權,企圖建立“中歐帝國”,還要摧毀英國的海上霸權奪取英法的殖民地。

  奧匈帝國要奴役巴爾干,把塞爾維亞變為附庸國。

  英國要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敗最大的競爭對手德國,瓜分德國的殖民地,在西亞肢解土耳其帝國。

  俄國的目的是摧毀德奧在土耳其和巴爾干的勢力,確立自己在這一地區的統治。

  意大利則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爾巴尼亞等國家和地區,在地中海地區建立霸權。

  美國則是為了撈取戰利品,奪取戰后世界霸權。

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篇6

  第一節 第二次工業革命

  學案

  【方法導引】

  本節的中心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學習中應從背景、特點、影響三個方面對其作全方位的分析。

  19世紀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繼續和擴大,它的發生有深刻的社會條件。首先,19世紀中期,俄、日、德、意、美等國通過革命或改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這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普遍發生的前提。其次,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這就為工業革命創造了商品和技術交流的環境。第二次工業革命從本質上講是一場科技革命,但卻引導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即產生了壟斷;壟斷及壟斷組織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需要,但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壟斷資本家越來越多地干涉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疑難解析】

  英國何以成為工業革命的先驅國,又何以喪失了工業壟斷地位?

  工業革命所以最先在英國進行是因為英國開展工業革命的條件,要比其他歐美國家優越得多。擁有大批自由勞動力和大量貨幣財富,是進行工業革命必備的首要條件。近代國家通常是通過資本原始積累來創造這兩個基本條件的。而英國的原始積累進程,無論是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是別的國家所無法比擬的,英國開展工業革命還擁有其他重要的優越條件:英國地主圈地后,往往把土地出租給農業資本家創辦農場。大農場的不斷涌現,既擴大了農業生產規模,又有利于農業機械的推廣,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工業提供充分的商品糧食,又為工業開辟了廣闊的國內市場。16世紀,歐洲大陸國家大批信仰新教的工匠,為逃避宗教迫害,移民英國,提高了英國的工業技術水平。手工工場內部分工精細,生產工具日益專門化,這就為把手工生產轉變成機器生產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英國是古典政治經濟學派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亞當·斯密首次把工業部門的生產看作是國民財富的重要來源,為英國工業革命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根據。

  1870年以前,英國在世界工業中處于壟斷地位。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的工業產值已先后被美國、德國超過,英國喪失了工業壟斷地位。英國世界工業壟斷地位的喪失,主要原因是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落伍了。英國工廠大多建于早期工業化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裝備日益顯示陳舊落后,但英國資本家,由于更新技術設備會造成設備報廢損失,一直安于現狀,不肯棄舊圖新。他們大量投資于海外,以獲取超額利潤。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后,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采用先進技術裝備,使本國經濟迅速起飛,而英國傳統工業仍抱殘守缺,新興工業也發展遲緩,英國工業不可避免地被后起資本主義國家超過。

  【典例精評】

  兩次工業革命對一些后進國家來說是交叉進行的,這對于它們來說(    )

  a.為其向帝國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

  b.為實現傳統工業改造創造了條件

  c.為其短期內實現跳躍式發展提供了機會

  d.為實現社會變革奠定了物質基礎

  解析: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可使后進國家采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以迎頭趕上先進國家,這就是實現跳躍式發展提供了機會。故選c。

  【同步達綱練習】

  【知識強化】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條件不包括(    )

  a.歐美主要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b.自然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

  c.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及擴大

  d.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生活

  2.19世紀七八十年代誕生的內燃機的燃料是(    )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煤

  3.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技術方面的最突出成就是(    )

  a.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b.汽車的發明

  c.飛機研制成功

  d.電力取代蒸汽動力廣泛應用于生產

  4.壟斷組織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b.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擴張

  c.生產和資本的日益集中

  d.資本主義企業相互兼并、聯合

  5.“由單個企業家所經營的生產……已經愈來愈成為一種例外了……如果我們從股份公司進而來看支配著和壟斷著整個工業部門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僅私人生產停止了,而且無計劃性也沒有了!睂ι鲜霾牧系臏蚀_理解是(    )

  a.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已成了計劃經濟

  b.壟斷組織逐漸改變了私人生產的無計劃狀態

  c.壟斷組織消滅了私人生產

  d.壟斷組織消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素質優化】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出現與下列歷史現象有緊密關系的是(    )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b.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帝國

  c.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的勝利

  d.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2.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相比,最突出的特點是(    )

  a.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科學推動生產的作用突出

  b.生產和資本的日益集中

  c.世界經濟政治文化聯系加強

  d.有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3.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推動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產生的重大發明是(    )

  a.發電機    b.電動機    c.內燃機    d.電車

  【創新深化】

  (一)選擇題

  1.19世紀晚期的壟斷組織(    )

  a.是一種新型的生產力

  b.不利于科學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c.在很大程度上阻礙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d.是一種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新型生產關系

  (二)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業革命的主角——蒸汽機是經驗和科學相結合的產物?茖W對工業革命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工場手工業生產主要依靠人力和經驗為主的技術,以機器為主的大工業生產,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這就得自覺地應用自然科學知識,大工業把科學作為一種獨立的生產能力,從此,科學在生產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簡明科學史話》

  材料二  科學開始對工業沒什么影響,我們迄今所提到的紡織工業、采礦工業、冶金工業和運輸業方面的科技發明,極少是由科學家們作出的,相反,它們多半是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過1870年以后,科學開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漸漸地它成為所有大工業生產的一個組成部分。工業研究的實驗室,裝備著昂貴的儀器,配備著對指定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的訓練有素的科學家,它們取代了孤獨的發明者的閣樓和作坊。

  ——《全球通史·15xx年以后的世界》

  閱后請回答

  ①材料一主要闡述了一種什么關系?據材料簡要表述這種關系。

 、诓牧2對這種關系作出了什么重要補充?

  ③對材料1中所說的蒸汽機是“工業革命的主角”你如何理解?

 、苈撓挡牧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不同點。

  參考答案

  【同步達綱練習】

  【知識強化】

  1.d  2.a  3.d  4.a  5.b

  【素質優化】

  1.c  2.a  3.c

  【創新深化】

 。ㄒ唬.d

 。ǘ倏茖W與工業生產的關系;科學與工業生產相互促進,隨著工業的進展,科學的作用愈來愈重要。②1870以前,科學尚未和技術結合,對工業生產作用不大。③蒸汽機提供各種機器所需動力。④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規模廣發展快;某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通用6篇) 相關內容:
  • 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第一節 第二次工業革命教案教學目標1.學生應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表現、成果;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理解壟斷及壟斷組織的基本概念。...

  • 《風的形成》的教學反思(精選7篇)

    《風的形成》是選自冷和熱單元的一個小環節,在學生已經知道了冷空氣和熱空氣的運動規律的基礎上,探究大自然中的風是如何形成的。風,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因此模擬風的形成實驗的效果也一直是個大難題,但應老師對實驗器材的精...

  • 第25課兩極世界的形成教案(精選2篇)

    第24課 兩極世界的形成教案【課標要求】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一、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歷史概念,如雅爾塔體系、杜魯門主義、...

  • 第24課 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精選2篇)

    第24課 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岳麓版學案)【課程標準】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

  • 4的形成(精選15篇)

    活動由來:認識數字,了解數字的組成,體味數字的奧妙。 活動目標:1.學習4 的形成,就知道3添上1是4. 2.認識數字“4”了解其實際的意義,差故事比較物品數量的多少。 3.喜愛數字活動。...

  •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精選4篇)

    課型:邏輯推理課教學要求:1.通過研究卵石的成因,使學生知道地球表面在風化、搬運等地質作用下,是不斷變化著的。2.培養學生根據自然變化結果,推測自然變化原因,想象自然變化過程的能力。...

  • 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通用2篇)

    【課程目標】1.知識和能力:理解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的根源,了解帝國主義國家的軍備競賽和戰爭危機,掌握歐洲列強之間的三對矛盾、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形成、性質 2.過程和方法:認識帝國主義掠奪和侵略的本性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

  • 第25課 兩極世界的形成(精選3篇)

    第25課 兩極世界的形成課標要求: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教材分析本課內容包括:從盟友到對手、美蘇“冷戰”和“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三部分內容。...

  • 風的形成教學設計(精選3篇)

    教學目標:1、科學探究: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自然界中的風提出問題,并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能對提出的有關風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風的成因做假設性解釋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能用...

  • 第五單元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通用3篇)

    第五單元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第19課 資本的全球擴張與帝國主義瓜分世界教案資本輸出和全球擴張1、資本主義擴張的脈絡:16-18世紀中葉:殖民擴張在近代早期就已經展開,西方探險家、傳教士和殖民征服者軍隊的足跡遍及全世界各主要地區...

  • 第六單元 6.1 聚落的形成(精選2篇)

    教學目的1.使學生理解聚落的概念、分類及其與地理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了解地理環境對聚落的影響;2.使學生學會分析鄉村和城市起源的條件,知道最早出現城市的地區。3.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知道聚落的形成和發展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影響。...

  • 兩極世界的形成(通用13篇)

    課標要求: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復習內容:從盟友到對手、美蘇冷戰和兩極格局的形成、冷戰影響下的國際關系復習重點:冷戰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內容復習難點:冷戰影響下的國際關...

  • 人類的形成(精選11篇)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大致了解人類形成的歷史,包括人類出現的概況、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及特點、原始社會的解體等。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人類起源的問題,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 《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教學設計示例(三)云南省玉溪一中 龔華教學目標:1、識記世界市場的定義和主要類型2、了解當代世界市場的新特點3、幫助學生掌握現代市場經濟是世界性的市場經濟,我國的市場也與世界市場密切聯系,幫助學生拓寬視野...

  • 兩極世界的形成(精選15篇)

    課標要求: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復習內容:從盟友到對手、美蘇冷戰和兩極格局的形成、冷戰影響下的國際關系復習重點:冷戰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內容復習難點:冷戰影響下的國際關...

  • 高二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级播放 | 7777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群妇大交乱视 | 两根黑人粗大噗嗤噗嗤视频 | 男人和女人日b视频 | 精品九色 | 麻豆视频成人 |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 黄污视频在线 | 成人性视频免费看的鲁片 |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九一 | 99色在线 | 日韩人妻OL丝袜AV一二区 | 91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 少妇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 | 欧美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男男无码sm调教gv资源 | 日韩亚洲欧美精品综合 | 日韩av一级片 | 国产成人福利网站 | 亚洲AⅤ片不卡无码久久 | 91在线高清观看 |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曰 | 最近中文字幕一区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手机版 | 午夜一级黄色大片 | 精品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青青青视频香蕉在线观看视频 |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片免费 | 欧美特黄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亚洲老地址 | 中文字幕日本 | 亚洲领先的自拍视频网站 | 久久精品亚洲天堂 | 9l久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完全着衣の爆乳お姉さんが |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 | 91人成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 爱草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