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3)失敗的根本原因:
(4)歷史意義
△閱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記憶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
(5)經驗和教訓
用奪取政權,打碎的國家機器,建立的國家機器
①經驗選舉、監督等民主原則
斗爭和革命精神
要有指導和領導
②教訓必須建立聯盟,不能孤軍奮戰
必須切斷敵人源,消滅敵人
2、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十月革命
俄國經濟有了一定發展(經濟、階級基礎)
國內各種社會矛盾(社會條件)
進一步激化了各種社會矛盾(催化劑)
俄國成為帝國主義鏈條上最的環節(易砸碎)
(2)革命過程:
①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歷2月):
推翻了統治
a結果臨時政府(掌握實權)
兩個政權并存
工兵代表蘇維埃(無產階級政權)
b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②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歷10月):
a奪取政權:
a《四月提綱》:革命→革命
△《四月提綱》為什么要提出上述轉變?臨時政府不顧人民死活,繼續參加
△《四月提綱》提出以和平方式奪權?后來為什么用暴力?
b七月事件:反戰游行遭到鎮壓,奪權已不可能
c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有何不同?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革命的性質
推翻的政權
建立的政權
b建立政權:選舉產生第一屆工兵蘇維埃政府——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c鞏固政權:通過《和平法令》(決定退出)和《土地法令》(實行土地)
(3)歷史意義
△閱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記憶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隨堂練習:《全品》第18課、第19課“典題探究”(見《全品》第18課和第19課,略)
△作業:《全品》課時作業(十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