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目標專題:必修課本1 第五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一,本專題新舊內容更改概況:本章舊人教版內容包括新陳代謝與酶、新陳代謝與atp、光合作用、細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礦質營養、三大營養物質代謝、新陳代謝的類型等八個內容。 新教材內容變更為:第1節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第2節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第3節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第4節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二,《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類型、場所、生理意義、以及在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2、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區別和聯系。 3、掌握有氧呼吸物質和能量變化的特點。能力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學生讀書及與教師的討論活動,培養學生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3﹑通過學生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培養學生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4﹑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學生聯系生活、生產實踐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系,滲透生命活動不斷發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使學生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變化的觀點,認識生命。 2﹑通過聯系生產、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有氧呼吸的過程 2、教學難點:有氧呼吸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四)教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回顧舊知“糖類是生物體主要的能源物質,直接的能源物質是atp”,設疑“儲存在糖類中穩定的化學能如何轉變為機體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開篇引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熱情,引出細胞呼吸。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類型呼吸作用(也叫細胞呼吸):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根據是否有氧參與,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解析概念: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生成atp 類型: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3,有氧呼吸【教師活動】 動畫展示有氧呼吸示意圖,并提出問題輔助學生思考: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別產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幾階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別來自哪里?生成物h2o中的o又從何而來? ③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h〕產生?其去向如何? ④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atp產生?產量最多的是哪一個階段? ⑤有氧呼吸過程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么? ⑥c6h12o6能否進入線粒體參與有氧呼吸?
【學生活動】 認真仔細觀看示意圖,借助圖示分析﹑討論問題備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盡可能的周全,方能以精準的方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服務。
【復習鞏固】 分步重現有氧呼吸過程,加意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解疑,請學生獨立完成空白表格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比較 有氧呼吸 場 所 反應物 產 物 釋 能第一階段 細胞質基質 主要是葡萄糖 丙酮酸 少量第二階段 線粒體 丙酮酸 h2o co2、 少量第三階段 線粒體 、o2 h2o 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 c6h12o6 + 6h2o + 6o2 → 6co2 + 12h2o + 能量 1mol葡萄糖釋放2870kj,有1161kj轉移至atp(合成38molatp)總結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過程。 4,練習鞏固 5,課后探究課題設計目的:以生活中常見實例為切入點,要求學生以既有知識為依托,借助各種資料,完成探究實驗。預習無氧呼吸,找出兩種呼吸方式的知識銜接點。資料:農村有家庭釀制甜酒釀的技術,請同學們組成合作小組一起探究甜酒釀的釀制過程并能提出相關問題繼續探究。 ①加酒藥前為什么先要使米飯冷卻?而后為什么還要保溫? ②加的酒藥是什么? ③既然是酒為什么會甜? ④在瓷壇內的米飯中挖一個洞的目的是什么? ⑤釀制甜酒釀時,總是先來“水”,后來“酒”,為什么? ⑥可用大豆制甜酒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