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與穩定性
武進區橫林高級中學 耿鑒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在《結構和設計》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可使學生對結構的基本知識有更深的認識與鞏固,而且也為以后結構的強度、結構的設計等教學打好基礎。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探究、實驗、討論、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實驗、討論、分析等方法使學生懂得應用相關的理論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分析討論等得到結論,培養學生的探究、實驗、分析問題的能力,體驗學習樂趣。滲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
難點: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現象
四、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易學到相關知識,必須以“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為主線,并以這條主線進行展開,使學生達到應用知識的目的。
五、教學資源:
硬紙板、單腳撐自行車、照相機的三角架、陀螺、不倒翁、雞蛋、啤酒瓶、麻將等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探究];讓學生觀看《真實謊言》中的片段,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一只飛鳥能使一輛汽車墜入河中?
[引出問題]:那到底什么樣的結構是穩定的,什么樣的結構又是不穩定的?
(二)、新課內容:
結構的穩定性是指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
展示圖片:
想一想:
結構的穩定性與什么因素有關?
[實驗探究1]:利用硬紙板做屏風,如何才能穩定?
因素一:支撐面積的大小
[實驗探究2]:兩人參加堆積木,比賽看誰堆的高。(用麻將作為積木,我用flash做了一個計時器)
高的容易倒,為什么?
因素二:重心位置
物體重心越低,越穩定。
不倒翁、世界第一高人、賽車
想一想:比薩斜塔為什么不倒塌?
結構重心的位置:結構重心所在點的垂線是否落在結構底面的范圍內,落在就是穩定的,沒有就是不穩定的。
想一想:照相機的支撐架為什么常使用三腳架而不用其他形狀?
[分析]:照相機的三角架為什么能保持平衡?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結構或構件的形狀影響其穩定性。
[教師總結]: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重心位置的高低、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的大小和結構的形狀。
因素三:結構的形狀
想一想:a字形梯為什么載人時能夠保持穩定?
如果沒有梯子中間的拉桿將會怎么樣?
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
支撐面積 重心位置 結構形狀
探究
1.自行車騎起來時,只有兩個支撐點,為什么不會倒下呢?
2.靜止狀態下陀螺會傾倒,而當它高速旋轉時卻可以立起來?
注意!
運動狀態下與靜止狀態下物體的穩定條件有所不同
。
這個謎,直到本世紀八十年代初才解開。一位美國的物理系研究生,通過電腦進行復雜的運算,終于從理論上解決了。問題就出在旋轉速度和摩擦上了。陀螺在旋轉起來時,支持點周圍也不免與支持面(桌面)產生摩擦,而這種旋轉的物體總是使運動趨向于摩擦更小的狀態。當陀螺搖搖晃晃地立起來,終于使一個尖端著地時,就逐漸達到了支持點面積最小,穩定旋轉的狀態,水平的能量轉化成為繞對稱軸旋轉的動作。當然,由于摩擦,它的轉速又會慢慢減小。然后開始搖晃,最后,倒下來,因為這時它要趨向重心更低,更穩定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