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結構的認識”教學片段
“常見結構的認識”教學片段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結構的含義。
(二)能從力學的角度理解結構的概念。
(三)通過學習“鷹眼與導彈跟蹤系統”等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興趣。
二、教學內容
“常見結構的認識”為通用技術(必修2)《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的第一課時。
本課時要通過放映蜂窩、鷹的身體等結構圖。通過對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結構的分析和研究,使學生明白“結構是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學習“結構與設計”。人們將從自然界的結構中獲得的靈感應用到技術領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人類。本課時還要講解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內力、應力概念。教學重點是結構概念,教學難點是學生對應力概念的理解。而下面的教學片段是本課時的前半部分,讓學生了解結構的含義。
三、教學片段
……
(板書)【第一單元 結構與設計】
1、感受結構
⑴ 動手
以四人為一組,把全班學生分成為若干學習小組,教師在課前發給每個小組材料一袋(12cm長的塑料桿6根,4cm長的塑料桿10根,用來連接的螺釘、螺帽若干)。學生利用這些材料制作生活、生產當中所需要的物品。
老師檢查:同樣的材料,不同的學習小組制作的物品不同。有a字形梯子,有籃子,有籠子,……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物品
老師檢查:同樣的材料,不同的學習小組制作的物品不同。有a字形梯子,有籃子,有籠子,……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物品
從外形上看,結構不同。
從使用上看,功能不同。
⑵ 觀察和思考
①展示自然界中有關結構圖片:
放映蜂窩、鷹的身體等結構圖。
引導學生觀察結構圖
(板書)【一、無處不在的結構】
② 引導學生分析并討論結構圖
引導學生分析蜂窩、鷹的身體的結構。
蜂窩、鷹的身體結構的優點在哪里?
為什么說結構多種多樣且決定著事物存在的性質?
2、感悟結構
讓學生從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結構中歸納結構概念。
① 引導學生從蜂窩、鷹的身體的構造上尋找共同的東西。
(教師板書)【結構是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② 讓學生指出結構概念中的關鍵詞:有序 搭配
3、探究結構
對鷹眼結構的探究性學習
⑴ 讓學生閱讀案例并思考
學生閱讀案例:鷹眼與導彈跟蹤系統。
思考:
① 讀案例以后,你最想說的是什么?說給你的同桌或者告訴大家。
啟發:李美蘭同學參觀溶洞出來后的第一話是:“鬼斧神工!”,你閱讀了這個案例想說什么?
② 為什么要研究結構?
啟發學生回答:通過對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結構的分析和研究,給了人們無限的創造靈感和啟示。人們將其成果應用到技術領域,更好地服務于人類。
⑵、進一步探究
① 為什么鷹可以在幾千米的高空準確無誤地辨別地面上的動物?
學生看書后能夠回答:這是因為它的眼部結構比較特殊。人類每只眼睛的視網膜上都有一個凹槽,叫做中央凹。而老鷹眼中的中央凹卻有兩個,這兩個中央凹的作用不同,其中一個專門用于接收來自鷹頭側面物體的像,另一個用于接收來自鷹頭前方物體的像。這樣,老鷹的視覺范圍就寬多了,能兼顧前方和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