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經典結構的欣賞
課 題
課 型
新 授
本課題課時數:1 本課為第1課時 備課日期 10 月 25 日
教 學
目 標
1、能夠從文化和技術兩個角度欣賞建筑及其結構;
2、經歷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結構的欣賞,學會對比、類比、歸納等思維方法;
3、通過欣賞各種各樣的建筑,感受結構的美。
教 學 重 難 點 及
對 策
重點:文化、技術對建筑結構的影響
難點:技術與結構的關系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引入
二、新課
三、小結及拓展
【過渡2’】前面我們學習了有關結構的知識,從了解結構到探究結構,還進行了結構的簡單設計。這一節是“結構與設計”的最后一個內容,我們將學習如何欣賞結構。
一、預備知識。(3’)
【提問】如何賞析設計作品?(以建筑為例)
【回答】可以從文化和技術兩個角度:
文化:具體包括民族特色、歷史性、時代性、藝術性等方面;
技術:包括結構使用功能的實現、結構的穩固耐用、結構造型設計的創意和表現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藝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二、經典結構的欣賞
1、中西經典結構賞析(18’)
⑴以故宮作為中國古典代表建筑。5’
文化:漢族文化的代表。建筑色彩以朱墻黃頂為主,表現皇帝的威嚴。屋頂的飛檐結構減輕了建筑大屋頂的沉重感,既增添了飛動輕快的美感,同時又體現了高貴華美的風韻,豐富了建筑文化。
技術:采用了典型的木結構建筑形式。木結構建筑主要采用榫卯連接,其特點是取材容易,運輸便捷,加工簡單,建造速度快。屋頂的飛檐結構擴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
*補充:從宮殿的造型曲線看,漢魏的風格樸素,隋唐的風格豪放,兩宋的風格舒展纖巧,而明清的風格則嚴謹方正。
【圖片】蘇州園林、岳陽樓
⑵以圣彼得大教堂作為西方古典代表建筑。10’
文化:體現了明顯的文藝復興時期提倡的古典主義形式,主要特征是羅馬式的圓頂穹窿、希臘式的石柱以及平的過梁相結合,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整個教堂采用巨大的石材結構,象征著不朽和永恒。
技術:穹頂直徑為41.9米,穹頂下室內最大凈高為123.4米。穹頂輪廓渾圓飽滿,穹頂上的肋與圍繞鼓座一圈的雙柱一一對應并向上延伸至頂部的采光亭,肋間以十道斷面小強度大的環形鐵箍抵抗穹頂向外的側推力。
【視頻】德國科隆教堂、比利時布魯塞爾廣場、法國巴黎圣母院、荷蘭阿姆斯特丹
⑶中西古典建筑對比。3’
a文化:
中國式古典建筑,通過復雜的柱、梁、檁等結構工藝,實現“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的意境,從而形成一種具有深度空間的庭院或庭園式建筑形式。
西洋式古典建筑則以體勢雄豪宏壯爭勝。通過巨大的巖石堆壘與雕刻,以單體建筑自身的巨大穹頂、高廊偉柱,從而形成一種立體布局的壯偉的城堡式結構。
中國的古典建筑沉靜幽思,歐洲的古典建筑雄壯奔放。
b技術:
中國的建筑以土木結構為主體,可以說,從原始社會末期起,一脈相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
西方建筑,從埃及和巴比倫到希臘羅馬的花崗巖、大理石體建筑,到近代、現代的鋼筋混凝土和合金金屬建筑,同樣一脈相承,形成了另一種獨特的西方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