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經典結構的欣賞
*補充:西方古代建筑風格的源頭只有一個,那就是羅馬。
西方古代建筑大多使用石頭作材料,由于石頭有很好的抗壓能力,而抗拉性較差,這就決定了西方古代建筑必然產生以抗壓為主的構造形式,如拱、墻、柱等。這些構造形式在西方古代建筑中用得特別多,直到18世紀都沒有大的變化。
*補充:19世紀三種新建筑材料的出現,為現代建筑奠定了發展的基礎。
第一是鋼鐵。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就是為了紀念鋼鐵用于建筑的成功。
第二是混凝土。最早的混凝土出現在意大利,主要成分是火山灰,羅馬斗獸場。德國人則首先將其用在了房屋建筑上,在慕尼黑建造了世界最大跨度的會堂。
第三種材料是平板玻璃。施工中先建造柱子,使用木頭為墻板,木墻不再承力,完全由柱子承擔載荷,墻只起圍護作用。后來德國出現了玻璃幕墻,不僅能起到很好的圍護作用,而且采光好。
2、中國民間建筑賞析(15’)
⑴吊腳樓4’
文化:南嶺山地文化。苗族、水族、侗族、瑤族、土族等少數民族居住的干欄式建筑。這種樓房往往依山傍水建成,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技術:選擇坡度較為平緩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據山勢用長短不一的杉木柱頭支撐,架木鋪板,與挖平的屋場地合為一個平坦的整體,再在此整體上建房。這樣子房屋下部被架空,可以通風避潮和防止野獸的侵害,適應山區潮濕多雨而且炎熱的氣候。
⑵客家土樓【視頻】7’
⑶各地區民居【圖片】4’
*補充:
四合院式建筑:
代表漢族文化。這種布局適合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便于安排家庭成員的住所,使尊卑、長幼、男女、主仆之間有明顯的區別。紫禁城就是中國最大的一個四合院。
西關大屋:
a西關大屋可以說是集工藝美術之大成,把木雕、石雕、磚雕、陶雕、灰塑、壁雕、石景、玻璃通花、鐵通花、蝕刻玻璃等民間傳統手工藝,都應用到室內裝修方面。清代流行這么一句諺語“蘇州樣,廣州匠”。
b重視風水!翱弧睘閱挝唬话銥11或17炕,取“生”和“老”。另外,裝飾花紋采用最多的是道教的八仙符號和佛教的符號,這也體現了廣州居民的宗教信仰。
小結及拓展2’
1、學習了如何從文化、技術兩個角度欣賞結構。
2、瀏覽相關網頁和資料,了解有關建筑結構的知識。
回憶
思考
開始使用課件
四、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