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設計的一般原則
原稿下載
第二節 設計的一般原則 (一)
第二節 設計的一般原則 (二)
第二節 設計的一般原則 (一)
一、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有關“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中“設計的一般原則”的學習,力求以通過經典的“案例分析”、“閱讀材料”和師生“討論”為課堂主線,從一個個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和知識經驗中的實例出發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由淺簡到深繁、由易到難地參與討論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和概念,在完成教與學的過程中,適時地了解有關的概念與思想,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
需要1個課時完成。
2、教學目標:
本節課授課類型是新課授課。根據學生前面已經學習了的內容,知道了設計的基本知識,我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
(2)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存在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掌握設計的一般原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設計創新能力和對產品評價能力。
3)、態度和情感:
培養學生用正確方法和思路去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具有良好的道德觀念,產品的設計要考慮到人類長遠的發展,資源與能源的合理利用,生態的平衡等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技術素養,增強面對技術世界的信心以及對個人、社會、環境的責任心。
4)、重點和難點:
重點:設計的一般原則
難點:怎樣引導學生以聯系的觀點看待各原則間的關系,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些產品。
3、教學手段:
因為本節課的內容以案例閱讀分析和學生參與思考分析為課堂教學主線,以直觀形象的圖片和教具、詳實的技術資料輔助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動手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4、教學方法:
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總結,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不同的體驗和不同的發展。為充分體現老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師案例分析、演示講解,學生主動探究式學習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把知識點的學習置于具體的情景當中,通過豐富的案例使學生從生活體驗到理性分析的思維升華過程。同時關注學生能否用不同的語言表達、交流自己的體驗和想法。通過富有吸引力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回想和體會技術產品的使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讓學生本著“回想——聯想——猜想”的思維過程,對教學內容進行步步展開,使學生親歷自主探索和思維升華的過程。注意引導學生體會產品的使用說明與設計過程、原則機評價之間的聯系,感受設計工作的整體性。
5、教學對象分析
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具備了前面第二章知識的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認知發展的需要,引導他們從生活中的設計事例出發,學習設計的一般原則,使學生不但走進了生活,拓展了心理空間,而且還延伸了觀察、想象、思考和創造的空間。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小組討論、協作解決和表達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還可增強學生面對技術世界的信心和責任感。根據學生已經學習的內容和認知特點,我們利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本章的教學,因本節課內容較多,教師應利用課件或實物、圖片的形式展示本節課的內容,以擴大知識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