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
──“全反射”探究式--廣西師大附中物理組 陳燕華教育改革是時代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新的中學物理課程標準對物理課程的改革提出了要求。中學物理課程基本理念是:(1)以學生發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科學素養。(2)強調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重視科學──技術──社會的緊密聯系,倡導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4)增加教育的選擇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受到必需的、有區別的物理教育。(5)實現學習、訓練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科學探究過程”的課程理念,體現在課堂上就是學生由原來的“接受式”為主的學習轉變為“探究式”為主的學習。教學既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視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發展學生的能力。
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提出問題、設計方案、搜集證據、分析證據、形成結論或假設、驗證結論、交流報告、反思等。一堂課僅40分鐘,要完成整個探究過程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在不同的課堂中,對探究能力目標要有所側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科學探究能力。同樣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要培養的探究能力目標是不同的;不同的學生、相同的教學內容培養的探究能力目標也會不同。因此,要探究什么?怎樣探究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受到必需的、有區別的物理教育。”這就需要教師的指導。
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為學生能順利開展探究性學習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提供相關的資料、信息環境,二是在實施過程中關注教學目標的落實,引導探究、指出誤區、把握探究方向,以及排除學生無法自己解決的困難,但不包辦代替等。在探究過程中,最有價值探究的地方是教師發揮指導作用的地方,在此處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展開。這個“最有價值的地方”存在何處?它存在于學生回答問題不完整、不科學之處;存在于學生用不同方式解決同一問題時;存在于學生對課堂內某一事件產生疑惑或露出興奮的表情時……,這些地方是最容易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真正體現探究性學習的價值處,也是教師知道策略運用是否到位的檢驗場所。
教師的指導策略在探究性學習中運用得是否恰當,往往會影響探究性學習的質量,為此要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指導策略,以凸顯教師的指導在探究性學習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學生進行探究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經歷,事前準備一些提示卡,盡可能把學生在探究時,易遇到的困難寫在提示卡上,當探究展開時,在學生有困惑處,不能繼續完成時……利用提示卡,指明方向,使學生的探究活動能順利展開。
課例:“全反射”--
“全反射”是學生在學習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定律的基礎上研究的一種重要的光的現象。它在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這節課的知識目標是:使學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現象、掌握臨界角的概念和發生全反射的條件,了解全反射現象的應用。技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通過全反射的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科學的研究態度和方法,培養學生運用全反射知識解釋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德育目標: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道德教育。在“全反射”教學中,學生形成全反射的概念,掌握全反射現象產生的條件和應用是本課的重點。讓學生找出產生全反射的條件、應用全反射知識及設計折射率的實驗是本課的難點。所以,本課的探究點就設計在讓學生找出產生全反射的條件及如何運用全反射知識設計實驗。教師的指導作用就是如何引導學生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