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拋運動的規律》
教師總結性演示課件:頻閃照相法,比較法(平拋豎落儀)
讓學生做演示實驗,提出聽音也有缺點(教師先假裝找大家都能看到的落點位置,學生會說聽音),改進方法之一是錄像后慢放,觀看視頻,(注意把握好引導的“度”:盡量使生、生互動,由學生提出并解決問題。還要注意利用好板圖,如畫出自由落體紙帶(下密上疏)或頻閃照片小球(上密下疏),平拋頻閃照片,并標明字母,讓學生說什么叫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差即相等;1:4:9的含義;1:3:5的含義;的含義,受教材影響,若學生先提出比較法,要求他們不許讀,也不許說出具體的方案,只說出這個方案的思想(與一個自由落體同一高度,同時發生,看是否同時落地,且任意改變高度做實驗是否都同時落地。),訓練表達能力)
鍛煉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
驗證水平分運動的實驗方案探究
師提出問題:下面請大家設計一個實驗放案,來驗證水平分運動為勻速直線運動?(給3分鐘的時間組內討論,并推舉出另一個同學準備發言)
學生回答:
根據學生的發言情況,教師可做適當引導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如先得出實驗的原理是找相同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若位移等則證明勻速。
受探究豎直運動過程的提示,學生很容易說出頻閃照相的方法
教師引導:“不用頻閃照相法,怎么辦?肯定還要找相等的時間間隔,怎樣找?”若學生還是提不出方案,繼續引導:“豎直方向是自由落體已經得到證明,能否先從豎直方向找出相等的時間間隔,再利用兩個分運動的等時性轉化為水平方向的相等的時間間隔”“怎樣從豎直方向找出相等的時間間隔呢”學生很容易提出1:4:9,或1:3:5的方法,再提問:“怎樣轉化?”引導出必須得出軌跡。
教師引導:“不用頻閃,也不想找相同的時間間隔,也不想畫出軌跡,怎么辦?”“課本圖6.3-3對你有無啟發”得出:讓一個以平拋的初速度為速度的水平勻速直線運動和平拋同時發生,看相同時間內水平位移是否相等。
演示課件:頻閃照相法;軌跡法;比較法
注意利用好板圖,如怎樣頻閃照像得出水平勻速,讓學生畫圖說明怎樣先找出豎直方向的等時間間隔;怎樣由豎直的等時間間隔找出水平的等時間間隔。
鍛煉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
驗證水平分運動的實驗操作及結論展示
師提出要求:親自做實驗驗證水平為勻速。采用課本提供的案例2做實驗,各組同學自己先自學案例內容,再操作(提醒按說明書做)。教師提供j2154平拋運動演示器一臺(配說明書和白紙、復寫紙)如圖1。
實驗后一些組用實物投影展示說明。
(說明:老師在課下按照教材的方法做案例1和案例3沒有做成功,因此只能做案例2。)
鍛煉操作技能
小結與布置作業
1.認識了平拋運動的分解方法和兩個分運動的性質。
2.體會我們探究實驗方案的過程,反思你有什么收獲,得到什么啟發
作業:p40 1、2
【教學反思】
課前預想:
第一節課的目的是研究探究課的實施過程中如何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即如何處理好教材、媒體、學生、教師、問題的關系問題,特別是嘗試一下如何發揮教師的作用,及時解決探究過程中的生成性問題,使探究總是處于一個適合于學生的水平而能進行下去。課前預想到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過去學過的知識、方法的使用能力將是制約探究過程是否能順利進行的關鍵,因此想到了利用分組討論和師、生啟發互動的方式,想到了畫面語言(課件、視頻)的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