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研究平拋運動》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
本節教學內容的基本特點:本節是學生動手實驗,通過學生實驗描繪平拋物體運動的軌跡,在此基礎上研究平拋運動的特點。由于有很多的實驗方案可以選擇,這為學生探究提供條件。同時本節涉及很多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是運動學和動力學知識在平拋運動中的具體應用,可以多方面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本節內容在章或單元中的地位:本節是一個重要的學生實驗,既是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一次在曲線運動中的具體應用,也是上一節中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方法的延續和應用,由于是學生實驗,為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科學素養提供很好的機會,教師應充分重視此節課。
教學的總體目標、學生的情況:本節課主要采用的啟發式教學方式和問題探究的教學模式,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
在描繪平拋運動的軌跡,研究平拋運動的特點的過程中,求初速度是利用物理理論知識,但如何準確描繪出軌跡則是關鍵。學習中,老師引導學生多設計一些實驗方案,鼓勵學生創造新的、簡易可行的實驗方法,可以是成品儀器,也可以用常見的日常用品組成實驗器材,從實驗方法上可能既有簡單、原始的實驗方法,也可能有應用現代科技手段數碼相機的方法,并且引導學生對不同方法進行比較,分析不同實驗的優缺點,同學們通過分析比較,選出本次實驗描繪平拋運動物體軌跡的方法。再在此基礎上學生動手實驗,描繪平拋運動的軌跡,并利用得到的平拋軌跡,研究平拋運動的特點。
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本節課主要分為三大部分:
一是引導學生設計一些實驗方案,通過交流,分析比較各實驗方案的優點和不足,并據此和實驗資源選擇恰當的實驗方案;
二是根據選擇的實驗方案,學生動手實驗,描繪平拋運動的軌跡;
三是利用得到的平拋運動的軌跡,研究平拋運動的特點。
三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平拋運動的條件和相應控制方法;
(2)知道用實驗獲得平拋運動軌跡的方法;
(3)知道判斷運動軌跡是否是拋物線的方法;
(4)知道測量初速度時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5)會推導平拋初速度的表達式,會計算平拋運動的初速度。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設計實驗,體會物理問題的探究思想和實驗設計思想,了解設計實驗的基本方法;
(2)會用運動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分析拋體運動;
(3)進一步掌握可以根據物體初速度和受力確定物體的運動規律;
(4)體會并理解在平面上應用牛頓定律的方法;
(5)學會化曲線為直線的物理思想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鼓勵學生去創新和實踐,提倡多動腦、動手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品德的培養;
(2)在探討實驗方案時,不同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學生的特長和愛好可以充分發揮,讓學生體驗到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愉悅;
(3)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精神,有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交流的愿望,養成在合作中既堅持原則又尊重他人的習慣;
(3)在上一節對平拋運動規律的學習的基礎上,通過這一節學生的動手實驗,將感性認識和理性思維相結合,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