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既包括速度大小的改變,又包括速度方向的改變,同時也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時改變。
2、知道力是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同時也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3、知道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并能用來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
二、能力目標: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標:
滲透“一分為二”看問題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
1.正確認識什么是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
2.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教學難點:
理解慣性的意義
教學方法:
講授法、舉例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用具:
投影儀、投影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問題: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2.引入: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如果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狀態為止。
那么,什么是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導致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的原因是什么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共同學習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理解力是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2、理解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二)學習目標完成過程:
1.力是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①舉例說明什么是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
a:列車出戰時,在機車牽引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并且速度不斷增大。
b:列車進站時,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速度不斷減小,最后停下來。
c:拋出的手榴彈,射出的炮彈,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斷發生改變;
②通過對上述實例的分析,得到:
a:物體的運動狀態的改變→指的是物體的速度發生了變化。包括三種情形:即速度的大小改變;速度的方向改變;或速度的大小、方向同時改變。
b:在上述例子中,物體的運動狀態都發生了改變,原因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力是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的原因。
c:當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時,物體具有加速度。
得到: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2: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①實例分析:
a:用相同的牽引力分別拉一輛空車和一輛裝滿貨物的車,使它們由靜止開始運動,它們的運動情況改變相同嗎?
b:改變情況不相同。空車的質量小,在較短的時間內可以達到某一速度,產生的加速度大,運動狀態容易改變;裝滿貨物的車,質量大,要在較長的時間內才能得到相同的速度,產生的加速度小,運動狀態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