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 動能定理
將上述問題再推廣一步:若物體同時受幾個方向任意的外力作用,情況又如何呢?引導學生推導出正確結論并板書:
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等于物體動能的增加,這個結論叫動能定理。
用w總表示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用ek1表示物體初態的動能,用ek2表示末態動能,則動能定理表示為:
(2)對動能定理的理解
動能定理是學生新接觸的力學中又一條重要規律,應立即通過舉例及分析加深對它的理解。
a.對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的理解
有的力促進物體運動,而有的力則阻礙物體運動。因此它們做的功就有正、負之分,總功指的是各外力做功的代數和;又因為w總=w1+w2+…=f1·s+f2·s+…=f合·s,所以總功也可理解為合外力的功。
b.對該定理標量性的認識
因動能定理中各項均為標量,因此單純速度方向改變不影響動能大小。如勻速圓周運動過程中,合外力方向指向圓心,與位移方向始終保持垂直,所以合外力做功為零,動能變化亦為零,并不因速度方向改變而改變。
c.對定理中“增加”一詞的理解
由于外力做功可正、可負,因此物體在一運動過程中動能可增加,也可能減少。因而定理中“增加”一詞,并不表示動能一定增大,它的確切含義為末態與初態的動能差,或稱為“改變量”。數值可正,可負。
d.對狀態與過程關系的理解
功是伴隨一個物理過程而產生的,是過程量;而動能是狀態量。動能定理表示了過程量等于狀態量的改變量的關系。
4.例題講解或討論
主要針對本節重點難點——動能定理,適當舉例,加深學生對該定理的理解,提高應用能力。
例1.一物體做變速運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合外力一定對物體做功,使物體動能改變
b.物體所受合外力一定不為零
c.合外力一定對物體做功,但物體動能可能不變
d.物體加速度一定不為零
此例主要考察學生對涉及力、速度、加速度、功和動能各物理量的牛頓定律和動能定理的理解。只要考慮到勻速圓周運動的例子,很容易得到正確答案b、d。
例2.在水平放置的長直木板槽中,一木塊以6.0m/s的初速度開始滑動。滑行4.0m后速度減為4.0m/s,若木板糟粗糙程度處處相同,此后木塊還可以向前滑行多遠?
此例是為加深學生對負功使動能減少的印象,需正確表示動能定理中各物理量的正負。解題過程如下:
設木板槽對木塊摩擦力為f,木塊質量為m,據題意使用動能定理有:
二式聯立可得:s2=3.2m,即木塊還可滑行3.2m。
此題也可用運動學公式和牛頓定律來求解,但過程較繁,建議布置學生課后作業,并比較兩種方法的優劣,看出動能定理的優勢。
例3.如圖3,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物體沿光滑曲面從高為h1的a處運動到高為h2的b處,若在a處的速度為va,b處速度為vb,則ab的水平距離為多大?
可先讓學生用牛頓定律考慮,遇到困難后,再指導使用動能定理。
a到b過程中,物體受水平恒力f,支持力n和重力mg的作用。三個力做功分別為fs,0和-mg(h2-h1),所以動能定理寫為:
從此例可以看出,以我們現在的知識水平,牛頓定律無能為力的問題,動能定理可以很方便地解決,其關鍵就在于動能定理不計運動過程中瞬時細節。
通過以上三例總結一下動能定理的應用步驟:
(1)明確研究對象及所研究的物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