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詩二首(一)教案
2、分析“建筑美、繪畫美”。(學生可以理解到句式整齊、全詩遣詞造句多繪聲繪色即可)
四、四讀《死水》,體味詩人情感。
(形式可以多樣,如分組讀、男女分讀、指名朗讀)
五、小結
新月詩派是活躍于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的一個詩歌流派。新月詩派分前后兩期,前期以1926年4月創刊的《晨報•詩鐫》為陣地,詩人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劉夢葦、饒孟侃等;這是一個在胡適為代表的寫實派白話和郭沫若為代表的浪漫派自由詩創作處于衰退、停滯狀態下,涌現而出,致力于提高新詩藝、潛心于探索新格律的詩歌流派。本派詩人以“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作為詩藝目標,各自又能騰挪變化,斟酌創新,創作出大量內容與形式臻于雙美的詩作,對新詩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其中聞一多、徐志摩的作用尤為突出。
六、布置作業
閱讀下面幾首詩,就聞一多先生詩歌中意象、思想感情、表現手法,任選角度,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
發現
我來了,我喊一聲,迸著血淚,
“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
我來了,因為我聽見你叫我;
鞭著時間的罡風,擎一把火,
我來了,不知道是一場空喜。
我會見的是噩夢,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夢掛著懸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愛!
我追問青天,逼迫八面的風,
我問,(拳頭擂著大地的赤胸)
總問不出消息;我哭著叫你,
嘔出一顆心來,——在我心里!
七子之歌(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了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七子之歌(中國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中國臺灣。
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黃鸝》教案
【教學目標】
1、分析詩歌中“黃鸝”這個意象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感情。
2、學生通過對詩人其他詩作的比較閱讀,了解徐志摩詩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分析詩歌中“黃鸝”這個意象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感情。
2、學生通過對詩人其他詩作的比較閱讀,了解徐志摩詩的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想】
徐志摩這個名字對于中學生來說,是有幾分神秘色彩的,可以通過留預習作業——“走近志摩”,讓學生走近詩人,搜集徐志摩的資料,了解他的主要經歷。(上網、到圖書館查閱)從《黃鸝》入手,拓展閱讀,比較《雪花的快樂》《為要尋一個明星》《闊的海》三首詩在意象、思想情感上的相同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憶有關“黃鸝”的四首古詩詞。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白居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
還有: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宋•晏殊《破陣子》)
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 (明•楊基《天平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