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教案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識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兼并、企業破產的基本含義;理解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意義、方法和途徑,企業兼并和破產的必然性及其作用;運用有關知識說明鼓勵兼并、規范破產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意義。
2、 能力目標: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辨證地、全面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3、 思想覺悟目標:增強適應市場經濟的效率觀念和競爭風險意識;正確理解黨“實行鼓勵兼并、規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的方針、政策。
教學重點:
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和途徑;企業的兼并和破產。
教學難點:
企業的兼并和破產。
教學方法:
啟發式、討論式。
教具:
投影儀、幻燈材料。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搜集本地區近年企業兼并、破產的材料事例,思考企業的兼并、破產是好事還是壞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其經營狀況直接關系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當前國有大中型企業在經營上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集中表現在經濟效益不高。什么是經濟效益?如何衡量企業的經濟效益?如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我們今天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講授新課]
四、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板書)
企業以盈利為目的,其生產經營必須講求經濟效益。什么是企業的經濟效益?
1、 企業經濟效益的定義(板書)
經濟效益是衡量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的綜合指標。它一般是通過經濟活動中勞動消耗同適合社會需要的勞動成果的比較,表明經營效果的盈虧。這里的“勞動消耗”是指在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通常以一年為期)的生產過程中人力物力等各種資源的消耗,用價值表現,就是企業的生產成本,即日常說的“投入”“所費”。這里的“勞動成果”是指適合社會需要(即市場需要)的商品和勞務。是該企業同期所生產的使用價值總量,用價值表示,就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即日常說的“產生”“所得”。可見(幻燈打出):
企業的經濟效益,就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
又: 生產總值-生產成本=利潤
[課堂練習]:設計題目(題目略)讓學生通過計算,分析由于生產總值和生產成本的變化,而導致經濟效益、利潤的變化,得出結論:既要增大生產總值,又要降低生產成本,才能切實提高經濟效益。
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就是要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生產出最多的適合市場需要的商品和勞務。
勞動生產率是衡量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勞動生產率越高,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的使用價值總量越多,形成的價值總量也越大,即其生產總值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