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 教案
例:春夏秋冬更替 電閃雷鳴 改革開放在先,新的犯罪在后
3.原因和結果的關系
⑴區別:①含義不同。
②時間順序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系中,總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后,形成先行后續的順序。
③地位作用不同。原因處于“主動”地位,是引起者;結果總是處于“被動”地位,是被引起者。
正是因為原因和結果有嚴格的區別,所以不能倒因為果,也不能倒果為因。
例:犯罪——制裁 日本入侵——中國反抗 國際經濟舊秩序——南北差距拉大
⑵聯系:①二者互相依存(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 p51想一想
a——b——c
②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a——b
轉化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在這一關系中是原因,在另一關系中則是結果;反之亦然;另一種情形是,在同一關系中,兩種現象互為因果(注意,并非任何一種因果關系都能成為互為因果的關系,只有一部分事物的因果關系才構成互為因果的關系)。
例1:9.11事件——阿富汗——影響經濟發展 禽流感的擴散,引起了養殖業的萎縮,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例2:生產——消費 物質文明——精神文明 和平——發展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體現了什么哲學觀點。
例3:循環經濟是“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復循環。體現了原因與結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4。原理:任何事物都處于因果聯系之中,因果聯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
方法論:
① 承認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從認識角度)
例1:牛頓看到蘋果落地,他在思考是使什么蘋果落地,為什么不往上面落,經過反復思考,找到了真正原因是地球引力的結果,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但是晚年他相信神學,認為地球的運動是上帝推動,結果否認了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導致后來一事無成。
例2:99年,重慶市虹橋突然垮了,造成40人死亡,多人受傷,財產損失600多萬元,是什么原因造成虹橋垮了?該縣領導認為,一隊戰士在橋上齊步走,是根本原因。后經專家認定,這不是原因,而是一場嚴重的質量事故,有關責任人受到法律懲罰。
因果聯系是客觀的,我們不能否認因果聯系,也不能把因果聯系強加給些事物。
戰士——橋垮——質量問題
李白斗酒詩百篇,我沒有酒,所以我寫不出好文章
手機號碼不吉利,因此工作不順利。足球比賽失敗,是因為沒有敬香。我沒有考上大學,是因為祖墳不好
思考:教材p52小字材料說明了什么?
② 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從實踐角度)
a原因——結果:
例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只顧經濟發展,破壞生態環境,必然受到懲罰。漫畫:老鼠掉進米瓶子中(口子很小)吃完米后,身體發福,出不來了,這漫畫給我們什么哲學啟示?
思考:教材p53小字說明了什么?
b結果——原因
資本市場虧損了;XX年1月雪災、4.13汶川在地震,6月特大洪災,給我們最大的教訓是什么?(必須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