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小康社會經濟發展
一、 課標與教學要求:
(1)課程標準:
描繪小康社會經濟建設的目標,闡明科學發展觀的含義,說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2)教學要求:
知識目標
1、識記片面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的后果,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2、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及統籌城鄉、區域發展
2、運用所學知識說明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辨證的、全面的、聯系的觀點,認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科學、健康發展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框學習,讓學生用科學的發展觀認識經濟建設,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 教材梳理:
(1)知識結構: 基本內涵
以人為本
全面發展
科學發展觀 協調發展
促進 可持續發展
小康
社會
經濟
發展
優化產業結構
促進經濟持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續協調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
統籌區域發展
(2)知識要點:
1、科學的發展觀就是堅持 ,樹立 、 、
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 的全面發展。
2、全面發展,就是要以 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 、 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 全面進步。
3、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 發展、統籌 發展、統籌 發展、統籌 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 。
4、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 的和諧,實現 和 、 、
相協調。
5、落實科學發展觀,要進一步優化 ,全面提高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水平和效益;走 道路,統籌城鄉、區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