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教學設計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教學設計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了解總體小康的建設成就在宏觀和微觀上的表現,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知道全面小康社會化的經濟方面的新要求
4.知道小康社會建設進程是不平衡的發展過程。
(二)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由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奮斗目標,培養學生用聯系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展示小康社會的目標和經濟建設的成就,使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體會社會主義優越性。樹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和平發展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正確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2.理解全面小康社會經濟建設的新要求
難點: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的三大區別
★教學方法
教師講解為主,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程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復 習 提 問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有哪些? 復習舊課
引 入 教師引導:多媒體展示并講解下列材料
“我國三步走經濟建設的發展戰略! 引出課題,為學習新課做鋪墊
講
授
新
課 第十課第一框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一、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板書)
探究活動:(課本p85頁)
結合你個人的感受以及和同學們的交流,你認為我們的家鄉近幾年有什么變化?
學生討論,發表感受。
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①揭陽沿江路
②揭陽站前大道
③揭普高速公路
④揭陽華僑高級中學
教師引導:結合探究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85頁內容,并聯系圖片思考現階段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處于什么狀態?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積極思考
教師點撥:到20世紀末,我國實現“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1)微觀表現: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溫飽問題得到解決。消費結構從溫飽型消費過渡到小康型消費,部分向富裕型服務類消費邁進。
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XX年中國的gdp世界排名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86頁“名詞點擊:gdp的含義”
提問:結合課本p86第一段內容,說明圖片反映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2)宏觀表現:國家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告別了商品短缺時代,國民生產總值和主要工農業產品總量居世界前列。
1.我國總體小康的表現:(板書)
①微觀表現,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板書)
②宏觀表現,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板書)
多媒體課件展示:
材料一:XX年我國的人均gdp 世界排名
圖片:①水污染、環境破壞
②山區的失學兒童
③貧困兒童
材料二:東南部地區經濟與西部經濟發展的差距
探究活動:以上材料說明了小康社會建設中存在什么問題?
學生積極思考,討論發言:
教師歸納總結:
這說明總體小康社會的第三個表現:從總體上看,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