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小康 教案
講學稿
年級
八年級(下冊)
科目
思想品德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2課時
課題
第一節 感受小康第一教時 我們的小康目標【教材分析】教學重點:小康目標是什么?怎樣的生活才是小康生活? 教學難點: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同時期,我國的小康生活的具體標準是不同的。 【學生情況分析】小康生活本身是與以往生活相比較的一個概念,大多數學生由于年齡原因對前后變化感觸不深。這就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學生對小康目標定位認識相對模糊,這一問題也難以界定,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很想弄清楚小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樣的生活水平才是小康生活水平。 因本課時是第一課時,學生的疑問會不少,比如說,目前我國的小康有何特點?其具體發展狀況如何?未來如何發展?全面小康社會是怎樣的?它能實現嗎?如何實現? 【亮點預設】【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學前準備小康是指在實現____________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既包括________________的改善,也包括________________的充實,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的提高,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善。二、課堂學習研討(一)導入 呈現:p37信息平臺材料:《天朝田畝制度》中的一句話。這個愿望表達了老百姓的什么渴望?太平天國運動實現這個愿望了嗎?導入“小康”話題。 (二)話題教學【教學話題1】古往今來對小康的理解與追求。 通過探討與交流讓學生形成對小康的一般性的認識。 【教學話題2】利用課本p38頁圖片材料進行情境對話,你認同哪一種觀點? 結合學生的發言因勢利導,轉入下一話題 【教學話題3】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怎樣的? 圍繞這一話題,讓學生自由發揮,學生提出的目標可能過高或不全面,老師適當點撥引導,結合課本p38頁的說明性材料和p39頁信息平臺讓學生弄清: ①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小康生活,即小康目標。 ② “小康”目標確立的發展過程,從而得出小康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體系,是一有步驟、分階段實現的過程。 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同時期,我國的小康生活的具體標準是不同的。”進行解釋說明。 (三)小結 我們今天所說的小康目標比以往任何時代所提出的小康愿望要來得更加科學和現實,也給人們指明了明確的方向,它不再是停留在人們的思想認識上,它已經逐步化為現實。 三、自我檢測、課內訓練鞏固(一)單項選擇題1、小康是我國人民由來已久的社會理想,下列對于小康生活的理解正確的是( )① 小康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豐衣足食。② 小康就是接受良好的教育、精神生活充實。③ 小康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④ 小康就是人們安居樂業,生活舒適便利。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2、開局良好,國民經濟出現發展速度較快,經濟效益較好,物價水平較低的態勢。國內生產總值逐年遞增。這表明( )a我國已經步入了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 b我國人民已經實現了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