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小康 教案
c我國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高。d我國已經完成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實現了社會主義的現代化。3、關于小康社會目標實現后會帶來的變化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 b國家的綜合國力將會排名為世界第一。c我國的經濟將更加繁榮。 d人民生活將更加幸福美好。(二)簡答題4、有首詩這樣寫道:“爺爺的皺紋彎彎,數不清有多少血淚斑斑;父親的心跡彎彎,叫不響心頭那致富的吶喊;我的脊背彎彎,馱不動太多的烈日和嚴寒;兒子的眼角彎彎,是文明小康村給的自信和樂觀。”(1)“兒子”的小康生活是怎樣的一種小康?(2)你理想中的生活是怎樣的?如何才能實現你理想中的生活? (三)課后拓展延伸 5、今天,我們已經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為了讓學生切實感受今天的小康生活,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某校八年級五班上了一節以“我眼中的小康”為主題的活動課,假如你是本班的一名學生,請你完成下列任務。(1)課前收集:為上好這節活動課,你在課前都做哪些準備工作?(2)分組研討:活動課上,老師要求全班同學分組研討,請你為你所在的小組確定一個主題。(3)展示成果:假如你們小組推你做代表展示你們組的探究成果,你準備向同學們展示什么?(4)歸納總結:假如老師請你就本節課作以總結發言,你打算對同學們說點什么?【學生興奮點】【亮點反思】“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同時期,我國的小康生活的具體標準是不同的。” 這樣的說法在我看來是對小康目標的新的理解,查了一些資料,沒有找到相關解釋說明,自認為這樣的說法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小康生活有多重標準”的認識,教師對此問題講解時只能根據自身的理解進行說明。講學稿
年級
八年級(下冊)
科目
思想品德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2課時
課題
第一節 感受小康第二教時 我們的小康生活【教材分析】【教學重點】小康生活正逐步變成現實 【教學難點】小康生活的具體體現 【學生情況分析】由于當今的初中生對事物的認識還很不成熟,常常是感性的、片面的,如中國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還較大的差距,會認為小康生活還沒有實現;或者是看到經濟發展過程中很多不平衡的現實,從而否認我們已跨進小康時代。 另外,不少學生對小康生活的認識僅限于對物質生活層面小康的認識,而忽視精神生活層面小康的認識。 【亮點預設】當說到自身進步的時候,學生總存在著某種自豪或激情,把學生現在的生活與前二十年或更早相比,學生應該有一種幸福感和優越感。【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學前準備小康目標實現的表現是首先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得到明顯的改善;__________________的日益充實。二、課堂學習研討(一)導入 呈現:“家庭四大件的變化――上個世紀的50—70年代,‘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從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冰箱、彩電、洗衣機、錄音機’ ;90年代后期,‘空調、電腦、手機、汽車’”。這種變化反映了什么? (二)話題教學 【教學話題1】結合課本p40頁的“填一填”、“說一說”參照列舉我們身邊的生活(我的家庭)具體發生了哪些變化? 讓學生感受生活,品嘗生活的幸福。 【教學話題2】討論:這些變化與課本p39頁小康標準對照,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讓學生認識到我們已過上小康生活。 【教學話題3】對學生所講述的變化進行分類,詢問小康生活應包含哪幾方面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