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教學設計(精選2篇)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教學設計 篇1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教學設計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了解總體小康的建設成就在宏觀和微觀上的表現,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知道全面小康社會化的經濟方面的新要求
4.知道小康社會建設進程是不平衡的發展過程。
(二)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由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奮斗目標,培養學生用聯系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展示小康社會的目標和經濟建設的成就,使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體會社會主義優越性。樹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和平發展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正確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2.理解全面小康社會經濟建設的新要求
難點: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的三大區別
★教學方法
教師講解為主,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程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復 習 提 問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有哪些? 復習舊課
引 入 教師引導:多媒體展示并講解下列材料
“我國三步走經濟建設的發展戰略。” 引出課題,為學習新課做鋪墊
講
授
新
課 第十課第一框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一、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板書)
探究活動:(課本p85頁)
結合你個人的感受以及和同學們的交流,你認為我們的家鄉近幾年有什么變化?
學生討論,發表感受。
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①揭陽沿江路
②揭陽站前大道
③揭普高速公路
④揭陽華僑高級中學
教師引導:結合探究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85頁內容,并聯系圖片思考現階段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處于什么狀態?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積極思考
教師點撥:到20世紀末,我國實現“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1)微觀表現: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溫飽問題得到解決。消費結構從溫飽型消費過渡到小康型消費,部分向富裕型服務類消費邁進。
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XX年中國的gdp世界排名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86頁“名詞點擊:gdp的含義”
提問:結合課本p86第一段內容,說明圖片反映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2)宏觀表現:國家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告別了商品短缺時代,國民生產總值和主要工農業產品總量居世界前列。
1.我國總體小康的表現:(板書)
①微觀表現,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板書)
②宏觀表現,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板書)
多媒體課件展示:
材料一:XX年我國的人均gdp 世界排名
圖片:①水污染、環境破壞
②山區的失學兒童
③貧困兒童
材料二:東南部地區經濟與西部經濟發展的差距
探究活動:以上材料說明了小康社會建設中存在什么問題?
學生積極思考,討論發言:
教師歸納總結:
這說明總體小康社會的第三個表現:從總體上看,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我國總體小康的表現(板書)
①微觀表現,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板書)
②宏觀表現,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板書)
③從總體上看,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板書)
因此,本世紀初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設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為此,我們必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共同富裕。
2.全面小康社會的美好遠景(板書)
黨在xx大對全面小康社會經濟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二、經濟建設的新要求(板書)
1.新要求的具體內容(板書)
①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板書)
亮點一:國內生產總值人均翻兩番
xx大報告表述: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XX年翻兩番。
xx大報告新要求: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XX年翻兩番。
探究活動:
算一算:XX年,我國的人均國內生 產總值約為800美元,如果翻兩番,是多少?
想一想:要實現202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翻,關鍵是做好哪方面的工作?
亮點二: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探究活動:由學生課收集資料,說明自主創新的重要性
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人大代表談技術創新
亮點三:新農村建設
多媒體課件展示:華西村圖片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板書)
亮點四: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xx大報告新要求: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亮點五: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
xx大報告新要求: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
探究活動:由學生課收集資料,談對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認識
③建設生態文明(板書)
亮點六:生態文明
xx大報告新要求: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方式。
探究活動:由學生課收集資料,說明建設生態文明重要性
2.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板書)
辨一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否等同于全面同步建設小康社會呢?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歸納總結: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 (板書 )
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得更快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率先實現現代化;相對落后的地區,則要奮起直追,加快發展。
探究活動: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的區別有哪些方面?
學生積極思考,討論發言
教師歸納總結:
區 別 總體小康 全面小康
標 準 低標準,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 較高標準,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
全面程度 偏重于物質消費的小康,
不全面 除了注重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外,還特別注重人們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
民主權利、生活環境改善等,
實現社會全面進步
發展程度 發展不平衡,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工農差距較大 縮小地區、城鄉各階層的差距,惠及十幾億人口
從本探究活動切入新課,讓學生從家鄉的變化,談自己的親身感受,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我國當前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了解總體小康社會的微觀表現,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
使學生了解gdp 的含義,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
運用圖片、說明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引導學生了解總體小康的宏觀表現。
運用材料、圖片說明小康社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所處總體小康社會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從而引出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
對比xx大表述與xx大的新要求。
首先引導學生明白翻兩番后,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二是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三是讓學生更深刻感受我國經濟發展的美好未來,進一步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播放視頻材料,引述代表評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新要求。
引導學生了解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
探究活動比較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的區別,加深學生對全面小康社會經濟建設新要求的理解。
課堂小結和課堂練習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小康社會的有關知識,知道了我國小康社會的現狀和發展的前景與目標,通過學習明確了總體小康是一個低標準的小康,偏重于物質消費的小康,一個發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則是一個較高標準的小康,更注重精神、文化、環境質量等全面的小康,一個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大為縮小的小康。
課堂練習:
①(單項)xx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a、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客觀要求
b、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c、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客觀要求
d、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要求 答案:a
②(多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新要求是:
a、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b、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c、建設生態文明
d、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答案:abc
小結本課內容,加深印象,課堂練習 鞏固知識
★ 課后探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什么必須堅持貫徹科學的發展觀?
★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在學習中應該多引導學生聯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和人民生活發生的重大變化,從實踐中理解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事實,展望全面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教學設計 篇2
【內容標準】
描繪小康社會經濟建設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探究使學生識記a.總體小康的建設成就在宏觀和微觀上的表現。
b.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目標。
(2)通過探究使學生理解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是不平衡的發展過程。
(3)通過探究使學生能夠結合我國及本地經濟建設的現狀,初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要求著重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能力。
(1)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我國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們目前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為此,我黨提出,抓住這二十年大好的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通過分析由總體小康到全面的小康,使學生認識到事物是不斷發展的。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a.勝利實現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第二步,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結合本地及學生身邊的經濟建設成就,展現中華民族的這一偉大歷程,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充分展現出社會主義制度越性。b.我們目前的小康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我黨審時度勢,提出抓住未來這二十年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憧憬美好的未來,明確全面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目標,可以使廣大學生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充滿信心。c.這一代高中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力軍,結合全面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目標,講述這些理論,可以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促使他們努力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文化,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出一份力。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的邏輯分為兩目:第一目,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這一部分的邏輯結構如下:首先謳歌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達到總體小康這一偉大成就,然后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介紹總體小康的成就。同時指出,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的小康。第二目“經濟建設目標”。這一目專門介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也是學生要重點把握的內容。
【教學活動過程】
課前:播放《走進新時代》烘托出一種祖國欣欣向榮的氣氛。
導入新課: 新世紀新氣象,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新名詞: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些新名詞始終都圍繞著一個目標,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的同學可能要說:我們村早就是小康村了,我們濱州市早就是小康市了,怎么還有一個小康目標?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的有關小康的話題。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到20世紀末,我們順利地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人民生活達到了總體小康水平,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濱州,感受它的巨變。
展示幾組反映濱州巨變的圖片
讓我們來看看濱州新的城市面貌。(放視頻)這是我們從網絡上了解的濱州的變化,課前同學們都作了社會調查,相信你對家鄉的變化更有深切的體驗。
(一)憶往昔 百家講壇 看成就
互動平臺:請展示一下你了解的家鄉的變化。
哪位同學能來描繪一下你家鄉的新變化?(學生分組,課前分配任務,從吃穿住用行、城市面貌等方面討論。)
看來同學們都能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家鄉的變化,濱州人民的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請同學們概括一下這些變化從微觀上說明了總體小康怎樣的成就。(學生發言)
宏觀方面有什么成就呢,請同學們看一組數據。
通過這組數據,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深度探究:通過以上成就的展示,你有什么感想,中國為什么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請你說一說與大家一起共享
學生發言,(主要圍繞黨的正確領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教師點評:總體小康解決了世界1/4人口的吃飯問題,不僅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試想沒有黨的正確領導,沒有改革開放,沒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我們實現了總體小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總體小康雖然舉世矚目,我們必須客觀地看待其中的不足。
(二)看今朝 實話實說 道不足
展示一組數據(反映gdp水平低)、圖片(反映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生活環境不盡人意)、(反映東西部差距)學生回答每組圖片反映的問題。
互動平臺: 結合圖片,說一說你的周圍,人們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環境還有
哪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學生回答)
這些說明了我們目前的總體小康是怎樣的?(學生回答)
結合圖片,說一說你的周圍,是不是每個地方、每個家庭都達到了小康水平?(學生回答)
這些說明了我國目前的總體小康是怎樣的?(學生回答)
教師點評:通過以上同學們的所見所聞,我們應該有發現有收獲。目前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的小康。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三)展明天 暢想未來 表憧憬
教師:怎樣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與時俱進,在總體小康的基礎上提出更高層次的小康目標。請大家聆聽這個全新的目標(放xx大報告視頻)請同學們熟讀課本101頁,體會這個新目標,注意它的實現時間、水平、惠及的人口,包括的內容。
請同學們來比較一下這兩個小康有什么區別。(列出表格,確定比較角度,進行分組,一組代表總體小康組,一組代表全面小康組,確定中心發言人來進行比較。)二者有什么聯系?總體小康為全面的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點評:通過剛才的比較,我們知道全面的小康是一個更高水平、更全面、發展更均衡的小康,人們不僅過著殷實的日子,而且有更多的時間去休閑、娛樂,整個社會更加繁榮、和諧。
放飛理想:請同學們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憧憬那時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祖國會是什么樣子?
學生發言,大家共享
點評:同學們憧憬的2020年真是太誘人了。為了實現這么美好的目標,從根本上必須要干什么?學生回答:大力發展經濟。因此我們必須首先明確全面小康目標中的經濟目標。請同學們熟讀課本,體會經濟目標。
師生互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在黨的xx大明確提出來的,5年過去了,我們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作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請同學們暢所欲言,說說為實現經濟建設方面的四個目標,我們國家作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學生發言
教師點評,認真聽取學生的觀點,給與引導、補充,可以把原來老師準備的資料有選擇的展示一下。(展示三峽工程、“神五”飛天、青藏鐵路圖片,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展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資料,展示黨和政府以人為本關注三農、關注就業、關注人民收入的圖片、資料)
情感共鳴:啟發學生思考:實現全面的小康,你有沒有信心,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發言(一般會說黨的正確領導)
點評:首先,我國具備有利的國際環境,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其次,我們具備很好的國內環境,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第三,我們具備有利的條件:有黨的堅強領導,有改革開放積累的豐富經驗,有已經實現的總體小康作為基礎,有科學的發展觀的指引,有xx屆六中全會描繪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藍圖……可以肯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勝券在握。
探究反思:通過這節課的探討,同學們對于小康還有什么疑惑?
同學們自由提出疑惑,教師解答。
【課外作業】
同學們課后寫一篇以小康為主題的政治小論文,推薦題目:我的2020。推薦兩個網站供查詢。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共同探討了已經實現的總體小康,也憧憬了全面小康,到底將來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樣子,讓我們走進華西村,直觀地感受將來的全面的小康。(放華西村視頻) 看來華西村的生活確實讓同學們振奮。為了實現這樣美好的生活,我們應該怎樣做?學生答: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做一個合格的小康社會建設者。
現在我們已經目標明確,為了讓我們:勇挑重擔,放飛希望,共創輝煌,創造紅紅火火的好日子。(放《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