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小康
課題
第4課 走向小康
課型
新授
總序號
4
時間
課 標
解 讀與
教 材
分 析
課標解讀:三4.1感受身邊的變化,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行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國家、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
三4.3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理解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增強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使命感。
教材分析:走向小康是九年級思想品德第四課內容,重點是了解我們的小康還是總體小康。以及全面認識全面小康。
學 情 分 析
經過兩年的初中學習生活,學生的認知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另外,學生通過思想品德課上的學習、新聞報刊的介紹、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對于小康社會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些為學生學習本課提供了知識儲備和能力基礎,但是學生的認知水平還是有限的,老師應及時地給予指導。
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
第四課是本單元“財富論壇”的引子,相對于其他課來說,不是教學的重點。因此,本課的兩個框題可以合并在一節課上。“感受小康”“解讀小康”兩個框題相比較,第二框題“解讀小康”是重點。因此,本節課應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了解“小康”一詞的含義、小康的實現在我國經濟發展目標中的地位、“總體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含義。
教
學
目
標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注社會發展的情感,懂得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
能力
目標
學習搜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
知識
目標
了解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了解人民群眾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了解我國政府經濟建設“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初步了解我國政府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性目標,了解“總體小康”“全面小康”的概念。
創新
支點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插圖,資料,通過分析,討論,講解,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學習“三步走”發展戰略,黨的xx大、xx大關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理論知識;搜集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圖片、視頻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2.指導學生查找反映我國人民小康生活的照片或其他文字資料,思考并寫出自己對小康生活和小康社會的看法,準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
教 學方 法與
媒 體教 具
教學方法:為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本節課以討論分析為主,輔之以講授法.目的是讓學生在認知的基礎上增強分析能力.其主要思路是:分析導入——學生認知——討論現象——得出結論.各環節均體現以學生為主,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媒體教具:ppt課件、有關影片剪輯資料、文字材料
教 學 過 程
學法指導引入:看圖片,感受小康生活1.呈現一組反映我國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變化的照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我國人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說說自己家庭近年來發生的變化以及家人的感受。教學環節一:感受小康1.可以用一個詞語概括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這個詞就是“小康”。那么,什么是“小康”?我們來感受一下人們對小康生活的描述。 2. 教師呈現一組老百姓對小康生活的描述,學生了解老百姓眼中的小康生活。 (1)我家蓋了三間瓦房,買了拖拉機,我過的就是小康生活,不愁吃穿嘛! (2)我家買了一百多平米的新房,買了小轎車,我家算是小康了。 (3)我媽媽爸爸都有穩定的工作,收入屬于中等偏上,我媽媽說我家的生活就算是小康生活了。 3. 學生展示搜集到的反映小康生活的資料,或者自己家庭生活的狀況,說說自己心目中的小康生活。